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人曾经做过统计,从原始社会末期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内,在华夏这片热土上,大大小小总共发生了6000余次称得上有规模的战争。& G4 B% T4 x* O/ k. O0 }
$ q P4 G6 D8 R. t2 f' `$ G7 z$ p所谓一将成名万古枯,这期间自然是涌现出了无数能打的将军、谋士,可以说,历朝历代皆有很多有名气的文臣武将,但是,如果做个统计,“三国”的知名度其实最高,问题就来了,为何人们都喜欢三国呢?2 Q7 t0 b9 O9 X8 \6 C
/ n) P' ^. o N8 P1、“草根”创业的杰出代表; V2 p; U8 Z7 a
《三国演义》交代,如果想进村找刘玄德家,不用打听,你看谁家院里的那棵树最大就行了。更有好事的风水先生对此大力渲染,说他家的这棵树真是不得了,远观就是一柄伞,看着和皇帝出门时的那套伞盖行头差不多,由此断言这家怕是要出皇帝了。
. P' Z! L2 C5 Z9 j- ^& v) G“正经”人家谁会在家里种树呢。
% w- J& m4 h8 q5 O7 |2 X4 U话扯远了,刘备是手工艺从业者,以编草鞋为生。如果放到现在,这起码算得上是中级工艺品了,但在东汉不行。6 b7 P# D* v) Z* r4 }5 j$ E9 K8 S
小农经济时代,人们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再说了,草鞋嘛,能自己编就自己编了。因此,刘备虽然经商,但他家境确实不咋地,地地道道的草根阶层!
# D' v# C* B0 n, s: V/ A# [但就是这位草根,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了蜀汉皇帝。
4 ~! s$ I* K% \9 l, {% w4 S刘备有两大法宝,一是能忽悠,二是会融资。0 N7 R6 R$ }2 {6 T" C
他对外宣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5 [* o( K6 S0 S' U L9 Y
通过资料可以查到,刘胜死于公元前113年,刘备出生于公元161年,这爷儿俩差了274年,274年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可以平均算一下,假如他们老刘家是18岁生子(这已经算是剩男级别的了),中间就是15辈人。
9 R9 Q% |* x. x( }* Q" w刘胜这个人是个酒色之徒,他死的时候留下了120个儿子,想想看,这120个儿子经过15代可以繁衍出多少子孙来!这是一种几何级的增长,怕是算不清了。8 u7 D) q4 g+ |, U' D
所以,刘备宣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挺难考证的,但无论怎么说,不看广告看疗效,反正别人是信了,最起码汉献帝就曾经和刘备梳理过辈分,结果是汉献帝要叫他皇叔。" `7 ]7 u( R/ |7 t
汉献帝都这么叫了,别人也就承认了。这就成了他的金字招牌,极具江湖号召力,经过哥儿仨的拼搏,终于在西川立足脚跟,刘备也成了那个时代草根创业者的代表。
0 l* w: x6 |3 @/ d0 ?, g1 z5 T7 ?' s+ A9 a+ N9 v
从陈胜吴广到刘备,这种改变命运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亿万国民!
% J7 Y7 w/ G) f) T
. O! y+ u9 m4 g# O5 \: Z! I: G2、三国时代的谋略
4 D, a# ]* L1 ^. I4 t* n随着东汉皇权的瓦解,天下进入了群雄逐鹿阶段,在兵荒马乱的汉末,没点本事如何加入蚕食大军?/ N: N2 Q' S7 x6 r1 X3 x
还是以刘备为例,织席贩履出身,关羽也好不到哪去,摆摊卖枣,还是在逃犯,这哥儿仨也就张飞财力雄厚,表面上是卖猪肉的,实际上是靠铁和马支撑着,从本质上讲,张飞干的是走私的活儿。' |1 z+ I% t! i. e4 [: n. o
这些年来,张飞积攒下了偌大家业!但这些都成了刘关张起事的启动资金,利润的大头最后还被刘备拿走了。7 W2 h( ?0 a9 \
从这点上说,刘备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是资本游戏的高端玩家。; C) ]& G3 d- j* G1 M3 p. m: C
会玩的不仅仅是刘备,三国里面随便拉出一个人来,你都会发现他的亮点。也正因为如此,三国成了一本智慧说明书,由此也演绎出众多关于智谋的成语,比如空城计、赔了夫人又折兵、草船借箭、七擒七纵等。( @+ P) s# g2 h* S4 o
客观的讲,如果单纯论谋略的话,三国演义还真不如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但《三国演义》不仅仅是那些谋略,要不然到处充满了算计,这不符合我们的主流文化,其实三国更多的是讲一个“忠”。+ z( A, D1 a; j/ y; }0 H
$ G; a0 c. O2 Y& h7 Z
这里面的代表就多了,里面有很多知恩图报的经典案例,比如徐庶的身在曹营心在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刘备、张飞为关羽报仇,姜维诈降曹魏一计害三贤……
0 v X3 B* ?( {' [( q结语
6 L7 c( K( p% y% J' h( A& F# F/ h《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由罗贯中整理成册。在此之前,三国故事其实是一种评书,由说书艺人在勾栏酒肆中传播。6 ^9 o9 W% Y2 A: ?' B) a
所谓“评书”一定要有评,没有点评,那不叫说书,充其量算是读书,其实,听众对三国梗概多少都知道一些,他们就是想听说书艺人的独家点评,所以,在三国故事中,每个说书艺人都添加了自家观点,以至于三国故事版本众多。
H8 z; X9 m. L9 G5 f
3 m9 k& o# [; P% T, a: D这种艺术形式,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因此三国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罗贯中将其整理成册后,百姓对此更是乐此不疲了。
! t( ^7 s+ T" K/ y3 G. k6 r+ k2 Q7 K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