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秀才
- 打卡总天数:35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24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8:00
版主
- 积分
- 11316
|
所谓彩礼,是指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为了最终缔结婚姻关系,不得已而为给付的财物。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采取。但是如果给付彩礼的一方系心甘情愿,并不存在另一方主动索要彩礼,那么对于主动索取彩礼的行为当然要返还。如果不是主动索要彩礼的行为,而是双方均认可风俗习惯而自愿给付另一方财物的,作为一种附条件赠与行为,如果条件不成或条件消失,给付方可请求返还,这也符合公平的法律理念和民间的风俗习惯。
: c2 k9 ]+ U6 _8 j1 r/ O( B+ i
& p4 X# M% z: r9 X( k特别重要的一点,彩礼必须是双方登记结婚之前给付的,而不是结婚登记之后给付的。如果是结婚登记之后给付的财物,不属于彩礼性质。婚后给付的,一方如要求另一方返还的,可能只能通过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来获取了。2 t/ d7 k: u/ [! C/ }7 r7 s
/ D% ^9 _* P7 t9 C: A T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收受婚约财产一方应当返还婚约财产。给付婚约财产后如果已经结婚的,原则上婚约财产不予返还,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形下才支持当事人的返还请求。司法实践中,是否返还彩礼及返还彩礼的数额需要根据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是否生育子女、各自的过错程度、彩礼数额并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等因素予以确定。1 x9 K, \9 }: A- [* g/ D5 e* t
( L0 B$ ~: d3 ?' ^9 g) {4 m) h根据最高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的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1 x# n+ E5 W! n" s4 G(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 ^( |5 n3 s6 _1 ~+ i% c6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S# A- W/ t( P6 [0 [$ a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c3 U2 A8 v) e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7 Z- b; l" E$ t1 j' N本文旨在对上述法定可退还彩礼的三种情形进行具体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
( Z5 z1 i0 N$ w& s7 u, w V) M2 Y- x% F
情形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6 G( z. b! ] s
这一情形比较好理解。只要男女双方未至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可满足该情形要求退还彩礼。
8 ~- l- l8 ^3 ]: C. J6 s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因男女双方或者一方未达到法定婚姻,而女方已经收取了彩礼,且双方也已经共同生活,虽然未办理结婚登记,但是实际上已经在农村办理了酒席,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有的一方已经生育了小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方以婚约财产纠纷要求另一方退还彩礼的,如果简单适用该情形,可能对另一方不太公平。
n- {% }3 l# P/ u# z5 |4 L- Z# j* {4 p3 S# E$ ^
情形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m& t6 z( h4 [# }6 n f
确未共同生活的认定,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
7 k7 Y! E8 ?6 \ g6 I; \3 u* V) d首先,男女双方是否开始同居。
) {8 E4 W5 m1 x其次,男女双方同居的时间。
8 K8 _) t& B6 T第三,男女双方同居期间,主要生活开支由谁承担。
! g! {1 g. a, q8 P6 |: d# A第四,女方是否怀孕或者生育小孩。
. D8 v1 Q# Y4 ? i5 g8 ]- N D/ |! j第五,未能共同生活的过错方。
! m0 |" K# m# \9 G9 b6 @; p9 E. G如果男女双方已经登记结婚,但是已经共同生活,男方一般不得要求女方返还彩礼;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为短暂,即便要返还彩礼,在一方举证证明彩礼已经消费完毕或者大部分已经使用的,那么彩礼也仍然比较难返还。) l& b, R, \% ^/ `# g
例如,在女方收取了彩礼之后,能够向法院举证证明其将该彩礼全部用于购买家具电器、操办酒席宴请双方宾客、双方生活开支消费等,那么男方再要求女方返还就比较困难。女方的举证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酒宴费用收据或者发票、购买家用电器的付款记录或者发票、双方共同开支的付款记录等。
2 F; ^* q$ a$ [" u: d, f# |8 t; K8 ?# m2 _; j1 g! ^6 T
情形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9 G1 e$ J; c* ~7 O7 u4 r6 c" [8 ~对于情形(三),是否就意味着只要举证“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相关证据,就一定可以主张要求返还彩礼呢?' R$ _8 I) A$ K) Y& `; ?! l/ M# b
在司法实践中,是以绝对生活困难为判断标准的,而不是以相对生活困难为判断标准。所谓绝对生活困难,是指实实在在的困难,是其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所谓相对生活困难,是指与给付彩礼之前相比,由于给付造成了前后相差比较悬殊,相对于原来的生活条件来说变的困难了。该条解释的本意是在后一种意义上,即对绝对生活困难进行规定的。
1 P# W9 F4 b+ C ]有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住所地村民委员会、镇民政办的困难证或者社区居委会的无业证明,来证明家庭及自身的生活困难。但是,在没有其他相关证据补强的情况下,当事人提交的这些证据不能证明自己生活困难,且这些证据也不能证明当事人婚前给付导致了其本人的生活困难。
9 t: y: i( ?; n* g需要注意的是,不构成彩礼的赠与,法院一般不予支持返还。
$ b# K* C' C( N1 R+ u" b8 g5 E3 ^3 y7 b7 H
关于男方要求女方返还金饰的主张,男方在订婚前给付女方金饰,属双方交往过程中男方对女方的赠与,故男方的该项主张法院不予支持。' g" y9 j$ \# W2 A
如果男方向女方的转账数额为“520”、“521”、“1314”等,那么法院会认定这是为表达爱意以一些特殊寓意的数字给付的金钱,应当认定为是联络感情或者表达情谊的无偿赠与,男方不得要求返还。
: m8 S- D g2 K5 g9 Y2 b* t ^) v2 p: F4 x$ x3 j% h
对于一些没有转账意图的转账行为,因在转账中未显示该转账行为系借款或者附条件的赠与,法院对该部分转账行为无法认定,且双方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女方如抗辩称在双方共同生活期间产生了一定的消费支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也难以作为彩礼构成部分要求返还。" H$ _( Q( r* `0 z% d
综上所述,对于返还彩礼案件,法院一般会综合考虑双方是否结婚登记、是否举行婚礼及是否生育等情况、结合彩礼数额、双方共同生活时间长短、共同生活期间合理生活支出、双方过错程度等因素,酌定判决返还彩礼的具体数额。对于一方婚前赠与另一方的金器,存在支持返还与不支持返还两种观点。具体判决,仍然要结合赠与性质、赠与时间等因素综合判断。7 F9 \) e$ G2 w: m' A/ Y7 b3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