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互惠心理” 是指如果一个人享受到了另外一方的好处、 恩惠,
4 u* m" S1 `# b& A/ R8 q, D: U
$ ?* \( J) y* f" x4 e7 ^( m
6 U7 l: q$ E+ ~! u那么由于中国人讲究 “礼尚往来” 的心理, 他也希望给对方一个回
& k( F) T4 |7 ^: p: t
9 Y; T" y0 c* j+ v; E报, 否则心里会觉得不舒服
& F0 G' t; i+ Z$ r% A: u; @$ f+ [& A: g+ g1 r* D
1. 何为 “互惠原理”
" X& Z$ X9 F! |6 S0 K
4 E; r8 A& R4 ~* G0 ?/ y“互惠心理” 是指如果一个人享受到了另外一方的好处、 恩惠,
1 u1 T% |! O: A2 Y9 P5 K' V( `. O$ w, m6 I: i8 O& }% N
那么由于中国人讲究 “礼尚往来” 的心理, 他也希望给对方一个回
4 Y" ?' R3 z* h" ?( @" ]( u0 l1 q+ w* x/ x: k5 H9 r
报, 正所谓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否则心里会觉得不舒服, 这
2 s3 H: a# f3 p7 B; S
# C7 Q* y" z8 I0 w也是我们常说的: “吃人的嘴短, 拿人的手软。”
! b& P: {& g2 A( P" e
2 t! Z, [ [! W2. 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 P2 e% l- r+ ]) T0 S+ v5 O/ a6 [9 `, s) }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这个原理, 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
* b0 M7 G U) H; ?" M9 F6 i* ~6 A( h3 M! z8 V2 B' ]6 y3 t1 v: U
边的故事。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诉苦, 说他正在追求一个女
3 t& [2 n3 {. M
) `9 y2 n, N S) J
孩, 她正好也是我的一个朋友, 但是接触一段时间后感觉那个女孩
. F( V; {: V( r9 M( w4 U' R" T7 O; h8 i3 ~
开始抗拒跟他见面, 他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 希望我给他分析分析。
$ O( }+ U2 Y" W; W* v- f \
7 {! W, e' w) P' D4 F; z9 n
于是我拿出我咨询顾问的技巧开始 “内访外调”, 而原因让人 “啼
4 D, G: S2 g2 X1 L( s K
$ [7 @/ p0 v0 c9 n8 H& N笑皆非”, 原来那个女孩不是对他没感觉, 那个朋友可能太喜欢那个
0 j4 D% ^: `! }1 A+ D
' @8 L, Z6 ~- V2 z! s女孩了, 所以没认识多久就给女孩送车、 送项链等, 结果正所谓
3 Z I3 e2 d& V! f- H6 q" o5 G: B# P
1 r1 _' [/ I9 ]8 P- W3 M: w6 t
“无功不受禄”, 东西太过贵重, 女孩总觉得欠他太多, 心理负担过
3 B! U* I% c' N# P8 b9 f
6 ]1 Y' K" o: T重。 其实人与人交往也好, 男女相处也好, 贵在平等、 平衡, 如果
% G% h: u' ]7 R: t" O6 M% ?$ f; X
9 I$ W) K7 M- T* s: l E' E
你一下子给予别人那么多, 而女孩没办法给予你同等的回报, 她会
Y V$ ], ^# R, Q9 L9 t r% V5 y1 p# t& K8 ~
觉得好像欠他太多, 有点儿心理失衡。
7 ?( ?% W2 v' L) P4 p' o, U
% L9 Z7 j n3 W) R1 y- |“互惠原理” 关键还是要把握一个度, 过犹不及。
# v% S3 u* a9 z7 W" l: t6 K/ P2 |' E V2 U5 T4 g* Z3 A& j
利用互惠原理成交,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比如:
1 b" y) i, i& y3 }
( u4 d" `& K. Z“先生, 这样好不好, 价格我是不能让了, 您帮我再介绍几个顾
/ B# z( @6 q; \2 R8 K
$ e3 [/ H! \& v0 j& W客吧, 我就送您一个礼品。”
2 U1 ]% r" w; H+ A
& J) n1 I! o6 K( O8 N“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再让价格的, 但是我觉得您人很好, 而且
2 o/ _" S8 L0 s/ N" n$ b3 i7 c3 R# j6 g/ @6 Y' [, Y
教我那么多东西, 所以这样吧, 我送您一个礼品。”
. Z0 K3 u/ L5 m. w7 R, M
$ b- _; ]- e: q如何利用创造稀缺性法来促进成交?
2 U+ b" J& d) l/ _! A7 L2 x/ @
! t, }/ y& i' r+ C1 {" K其实这种方法利用的是稀缺性原理, 就是说, 东西越是稀少,
2 D8 W& [- z+ Z
+ K& r! k3 M1 S, M/ ^" b8 y$ \
越是买不到了, 大家越会有购买的紧迫感! 因为人总有害怕失去某
- c( v# p( F, L$ ~: c: R- |! s' e; A o& Q! h# w3 N
种东西的恐惧, 而这种恐惧往往会产生很好的激励
1 P2 t/ c" @, q. U; G
" T+ B1 N1 R3 q, k( [
这也是一个常用的技巧。 比如在顾客犹豫不决时, 强化其购买
# u2 f% Q8 G; T+ n8 J0 E u7 ?) k! }$ @; Z
意愿, 例如可以说: “先生/ 女士, 今天定吗? 明天活动就要结束了/
8 A8 ?8 p8 M# ~) o& y' t
" D; m& l: o0 T% w' G! [# y该款式就要停产了/ 可能明年就不生产了/ 工人放假了/ 旺季了生产紧
0 @/ [; }+ V( _) C; {8 }3 X( S4 F S E( Y8 R
张, 要等两个月后才能有了……您还是尽快决定。” 其实这种方法利
" M& J) U& F1 n1 G! I" V" e( e# L- T+ C; ~
用的是稀缺性原理, 就是说, 东西越是稀少, 越是买不到了, 大家
7 P9 ]7 i3 p8 x3 @/ D1 l; E: `
2 x1 a1 [, l' c, c) ]. z! R越会有购买的紧迫感! 因为人总有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 而这
, V& W' m8 b$ d
$ n }. R& h4 s! h0 a; w, J3 I* [种恐惧往往会产生很好的激励。
Q: E4 t& ?0 |. a/ d; c# F3 M2 Y _4 D4 ]8 a/ |0 E& a
比如你去买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机, 销售顾问往往会告诉你: “这
% C, m5 l1 z: ]/ N$ d
% A. N0 Q/ R# M/ \) V款产品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款了/ 年前都没货了/ 过节要涨价了!” 言外
) \& E8 {& [3 T7 F# }# H# ` k& d/ w( m# i- R p
之意再不买马上就没有了, 再不买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了, 同时另
2 E1 b0 |0 K' Z$ }
( r T' e1 K q% @" ]5 [: _8 f外一种含义就是: 这款产品卖得非常好! 最后迫使你自己作决定!
9 X, o" n- Y7 B$ O6 x. G
5 x- [8 ?6 C0 K7 T1 T" Y一次在某地板店, 销售顾问看到顾客一直无法决定, 就说: “对
. u& V* y4 X: O3 P
* V; ?% ]8 Y4 `9 K! i( t& c
了, 这款产品卖得挺不错的, 但我不确定还有没有货, 我帮您查一
- n% T, A- D3 ^' w
2 T2 t: v2 p' q4 t4 Z查!” 然后拿起电话开始询问仓库人员, 回来对顾客讲: “这款我们
9 Q" a! j8 k7 E
1 F+ T) B6 m) ]的库存只剩下 × × 平方米了, 您要订货就要快一点儿, 否则只能再
: {* c# M3 S/ |+ c. b' S+ ^0 q
# B- C! M9 M+ T3 z' Y
等 1 个月了, 因为马上就要到销售旺季, 这款产品的全国订货都比
% [# s* x3 x- Q) J$ o: G8 \
7 W0 R* T. p& v1 y' |8 J较多, 很难订到!”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 顾客很快作出了决定。
8 M5 Z6 r' K" ]
" q) ]. t3 z8 S0 |3 j还有相似的例子, 如果你去房地产销售商那里购买房子, 他们
- C# u* I- H; p) N$ O# B7 f- a" @
) K3 U% X! K. e( K* p
也会告诉你: “房子只剩几栋了/ 优惠活动很快要结束了, 你要的话
9 C# m- }1 [- i$ `1 l0 q5 W0 U+ ~+ ~3 y% P% a9 [
要提前预订, 您决定要快喔, 否则很快就没了。” 这也是这种创造稀
$ ?* B& g% k( t, B
+ B9 t2 o) e% H# n! ?) d缺性法的应用。
! s3 D0 T. N' j* i; Q4 D5 ]" E, [( g+ t$ a* y9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