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近日朋友转发短视频《半年自杀23万人是金钱至上价值观的结果》,让我惊讶不已——有那么恐怖吗?
# t8 L% i0 c. M! x; X. I; K
+ S8 D# @- G2 O( w. U5 |' o于是上网搜索,获得大量相关信息:
% a9 m+ D* D( d" C) h8 j; Y: I网易新闻报道:2024年上半年全国自杀超23万人!其中80%因为负债,社会急需兜底给人希望。.
5 V5 f( ?. k3 w4 M( H2 r/ O- z, Q
( U, s9 k6 b0 H2 n: j
* b' ?8 N# H5 `$ o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自杀?
* g/ h0 h& c S% x" {
) t$ ~3 A2 H' M, c' R4 _# S. d S
中国卫生健康报告自杀率!越发达地区越容易,十种人最容易轻生!
: @' M7 x% B, I( [: x! J
自杀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的?目前自杀最高的国家是哪些国家?
( U2 r9 a6 D1 T ]9 o9 w+ J
r( R% B. M5 ^* Z) B1 a$ R
根据百度AI助手提供的数据,2023年中国自杀死亡人数为26万人,按14亿总人口计算,占比达到10万分之18.6;2024年继续呈现暴涨态势,上半年自杀人数突破23万人,折合成年度数据为10万分之32.9,比上年暴增76.9%,创历史最高纪录。这就意味着全国每天约有1260人自杀身亡,太可怕了!
9 ?& E& T3 _; v r( b+ P
国际平均自杀率为10万分之10,中国自杀率达到国际平均数的3.29倍。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自杀人数却占世界自杀人数近1/3。
}8 r3 P* R Q% E$ Q
据相关研究者分析,实际自杀数往往比公布的自杀数高3~5倍,由此推算,中国实际自杀人数可能高达每年90万人以上,而且每年还有约250万人自杀未遂,太恐怖了。
& Y g7 J! L# T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显著增多,有资料显示,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全球第一,自杀是中国15~34岁人群第一位重要的死亡原因。其中15~24岁青少年自杀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5~14岁的少年儿童自杀占自杀总人数的1.02%,而且这个年龄段自杀人数还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7 G x' O! v B5 D( e民间有一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着”,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谁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AI助手说,中国自杀率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4个因素:一是心理问题,如压力过大、抑郁、焦虑等,这些问题可能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有关;二是社会压力,如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就业压力、房价高涨后的还贷压力;三是家庭问题,如家庭暴力、亲人去世、婚姻矛盾等;四是学业压力,是导致青少年自杀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青少年因为学业压力过大而感到无法承受。
2 U0 ]+ G b, t0 y' G这些原因固然没错,但是我们能否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探究其深层次根源呢?
/ T# z" P+ U, j: u* t8 {6 C3 Z, L; W笔者不由得想到了《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帛书本)说:“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意思是说,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这是老子对民众心理正确的分析。没有人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没有人喜欢遇事以死相拼。然而,由于统治者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占用了大量财富和资源,这样一来,百姓缺衣少食,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
6 p7 T, D3 R& j' Y0 a; i6 m F0 G
老子此处一个“轻”字似乎用词欠妥,轻者为轻视,是一种主观态度,好像是民众对生死看得很轻。其实不然,是被“以其求生之厚”的客观原因逼迫的。
5 d- @* K9 u, V5 x5 t诚然,老子揭露的是2500年前的社会现实。但是,今天自杀率剧增现象难道就没有值得我们反思之处吗?
- b' ]% R( ~' ` D% X2 e2024年6月18日中金发布的《2023年中国财富报告》数据显示,我国7%的富人阶层占有93%的财富,而93%的底层民众仅占有7%的财富,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发展到令人惊讶的地步。我们口口声声说要让改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可是事实是怎样的呢?大部分进了资本富豪和贪官的腰包,进了官二代、富二代的腰包,很多底层民众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他们看到的不是希望而是绝望。
0 L$ z7 h! V P. q& b8 @+ ?
网易报道说自杀者“80%因为负债”,负债者应该主要是社会弱势群体,而“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志”。有专业人士认为,一般而言,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自杀最多的原因就是什么。一个健康社会中,人们往往会因为荣誉尽失而自杀;一个物质富足的社会中,人们往往会为情所困而自杀;一个贫富两极分化并且富人处于绝对强势、而弱者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社会中,人们才会主要因为负债而自杀。他说,像杨白劳那样负债而自杀的人,并非是因为主观绝望而自杀,而百分之百是被客观环境逼死的。
' l$ K& ]; r$ d" f, E
/ L& t q) n3 s; `/ J2023年11月7日,今日头条报道,一名48岁的河南农民工被查出患有重病,因为付不起9万元手术费跳楼自杀,最后的遗言刺痛多少人的心:“你没穷过,所以不懂。”这样的案例难道只有一起两起吗?
. N/ e2 C: l" h* v5 ^/ I请问,是谁推出了医疗市场化改革,把一个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行业变成了唯利是图谋取暴利的行当,从而导致老百姓看不起病呢?他们把老百姓逼上绝路,自己却享受着奢华的医疗待遇和高额的医疗补贴因而长命百岁!
# `$ W& A* k6 A: H+ \
; a7 F# k. g! }' }7 Y1 ~* m还有,是谁把教育改成了一个赚钱的买卖,导致底层民众的孩子上不起学呢?而他们自己却有能力把自己的子女送去美国接受“世界顶级”教育。
/ i+ T* L* `' `5 u ^
还有,是谁把住房改成了商品化并推高房价,还要收取各种附加费用,导致底层民众买不起房,或者成为终身“房奴”?而他们自己却住着豪华别墅并享受着高额房补。
+ c8 Z+ x6 [; `0 a/ Y% ~可怜的老百姓,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供养着8000多万吃财政饭的人。而一些被供养的人却不知道善待他们,屁股坐在资本的一边,一方面整天算计着如何掏干老百姓的口袋,挖空心思、巧立名目榨取他们的血汗钱;一方面敞开国门,向外国资本输送利益,“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老百姓不仅没有支配权,就连知情权都没有。
P0 P. e6 x2 V& W% |; j3 k* s) f, I7 p! N# u; P
对于国人自杀率急剧上升的情况,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政策层面出台一些对策措施,着重解决底层民众的基本生存问题,给他们一条活路。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关爱,共同努力来预防和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6 B0 v/ H- m6 n: l/ U! l
9 F% E. S6 D) ~9 N0 ~- u
6 C" _" z+ m6 jAI助手给出的建议是:预防自杀需综合施策,要注重个体与社会层面的干预。个体层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生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正确对待生活挫折;自我调适情绪,及时寻求帮助;培养业余兴趣,寻找人生快乐;建立社交网络,搞好人际关系。社会层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对自杀的认知;建立社区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网络;减少自杀工具的可获得性,加强有毒物质管理;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提供危机干预;培训医务人员和心理咨询工作者,提高自杀预防能力。
& _2 x( z& C) F- [. b, v' y一个国家的自杀率,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结构中的深层矛盾与个体心灵的脆弱。每一起自杀事件都是对生命尊严的一次无情践踏,也是对社会关怀体系的一次严峻拷问。面对这一触目惊心的现实,我们不能再袖手旁观,政府、社会、家庭以及每一个个体都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关爱、更加包容、更加温暖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呼吸,让每一颗心灵都能在关爱中得到慰藉与成长。
( c: a' v2 V/ Y5 n L5 W3 ]; k: Y2 A' C; B& z+ I: A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