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这几天,但凡你混迹于互联网,一定刷到过这样的短视频:“小心毒月饼!毒面包!这种防腐剂有肝肾毒性,美国、欧盟、日韩已禁止使用!”
+ d1 C8 ^2 \, t8 O" V, D
2 y, P H N ]/ }0 f- p: l
起因是近期我国某品牌月饼,因含有防腐剂脱氢乙酸钠,在出口韩国时被全部退回,引发热议。网友们被吓得纷纷自查购物记录,盯着家里没吃完的月饼、面包,陷入纠结:吃,还是丢?
- K0 f$ e- J- ]
脱氢乙酸钠,这个曾经不起眼的专业名词,在各种食品包装上常年排在配料表末尾,如今却成了众矢之的。它究竟是啥?为何会添加到月饼和面包里?其它食品里有吗?吃了到底会怎样?
0 ~$ F+ W6 @) ]5 N2 K! @+ R
5 q/ \, u" I3 p' J0 P% c
“明星防腐剂”的争议
1 p4 A, E5 q) _" X% J3 i1 S; t% b2 u; R4 e8 {+ x- L
脱氢乙酸钠是我国食品中很常见的一种防腐剂,主要作用是抑制各类微生物,比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以及酵母的生长和繁殖。从琳琅满目的月饼,到早餐吃的吐司餐包,再到嘴馋时惦记的肉松饼、凤爪、牛肉干,甚至你冰箱囤的各种饮料,通通都有它的身影。
2 n9 c5 Q$ ^2 H
9 s; u3 ]( @+ ]9 M" J/ p( H
从化学角度来看,脱氢乙酸钠是四个乙酸分子聚合脱水产物的钠盐,更准确的名称是脱水乙酸钠(C8H7NaO4,Sodium dehydroacetate),易溶于水,没有特殊的颜色和气味。
* K' i/ n( ^' E1 f- e; B) {" X
I# w9 R1 D: g0 d; L' {5 C8 ^( D$ Y
' p. p1 c1 m0 R3 r/ H% H5 {尤其在质地松软、相对含水量高的预包装糕点中,只要是保质期超过3天的,十有八九都加了脱氢乙酸钠。这类食品含有比较丰富的糖和蛋白质,在常温下简直是细菌、霉菌的“温床”。想延长保质期,就得添加防腐剂,以免微生物增殖。
& k/ r- I; R5 W& A+ D! X7 P1 g) d, j9 K u9 [& }
1940年,科学家发现了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强大的抑菌性。后来,又有陆续的研究,评估其在动物和人体内的代谢毒性,发现脱氢乙酸在动物体内完整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大约需要3-7天,人体试验则发现,三位健康的受试者在连续100多天每日摄入脱氢乙酸500 mg,接下来30多天每日摄入750 mg的情况下,没有观察到不良影响。
* S/ a. k R3 i
+ c" [. [' g, }8 i* H# m0 e基于这样的研究基础,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自1989年起,将脱氢乙酸钠作为食品防腐剂列入到权威的国际编码系统中,全球几十个国家先后批准了其在食品中的使用。在我国,脱氢乙酸钠是在1998年经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讨论,成为食品添加剂的新品种,最初只用在腐乳和酱菜里,后来适用范围才进一步扩大。
, M( z: ]- X u# h# v
- T6 B) m6 {2 J. X$ Z% n# w+ k
论效果,脱氢乙酸钠是同类防腐剂中的佼佼者,对烘烤食品中的霉菌、酵母和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它适用范围很广,溶解性好,耐光耐热,不受限于酸碱性,不会在高温下释放有害物质,几乎不影响食品的口感和状态,也因此,绝大部分预包装的长保质期烘烤食品都会选择用它防腐。
" d$ u. V" R" P, P0 z
! U/ S; \! a% I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认为它是安全的,但科学发展嘛,就是在修正中前行。
' g$ Z& e/ @, F0 S- ?" q- K- j# N# d' G) y4 ]# u
多篇论文显示,长期摄入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可能会引起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可能表现为肝肾功能性减弱,出现惊厥、颤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还可能会引起体重的减少和慢性肺水肿。
4 R8 ~8 v0 ~" [9 |# x( u; n7 u
5 K# b6 f8 c; ^# f6 G" N6 j2017 年7月,我国发生了一起牛奶中毒事件,宁夏28名4岁以下儿童陆续出现了呼吸急促、站立不稳、呕吐等症状,追溯源头发现是因为孩子们饮用了添加脱氢乙酸钠的牛奶。照理说,现行国标是不允许牛奶添加脱氢乙酸钠的。而这些孩子喝的问题牛奶中,脱氢乙酸钠含量高达1.71 g/kg,要知道,其他食品最大使用量才 1.0 g/kg 。
1 z' s) G. N+ Y" H6 ~% j- E
, [9 @0 [; w! Y2 K一边是长期使用的潜在风险,一边是高剂量的急性毒性,随着时间推移,这款“明星防腐剂”身上的争议慢慢浮出水面。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采取行动,限制在食品中使用脱氢乙酸钠。欧盟没有批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仅允许用在化妆品中;日本多年前曾允许将其用于发酵乳和清凉饮料之中,后来规定只有在奶酪、黄油和人造黄油可以使用;最先批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美国,则仅允许其使用在切块或去皮南瓜的防腐中。
6 k. S+ I- L5 t/ R' q" W y3 F
! H0 Z0 ^& m. _" Q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我国启动了针对脱氢乙酸钠在食品中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工作。2020年,国家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基于系统性文献检索,对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进行了危害识别,最终得出结论,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经口暴露在一定剂量下可产生潜在毒性作用。因此,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来确定其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8 V4 ?$ h5 q/ H% m4 M
+ g. u* e1 g7 l# |; K( ^. v* [又一项2023年1月的研究发现,给大鼠喂200mg/kg BW(每千克体重)的脱氢乙酸钠,肝肾功能产生损害,在较高浓度情况下还可能引起甲状腺激素紊乱。这些确凿的亚临床证据表明,长期摄入脱氢乙酸钠,对动物有潜在毒性,不致死,但可能降低生命质量。
$ s) o/ b/ W4 \
' j$ C8 R- s) G. f4 C
与此同时,新一代消费者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面包、糕点成了年轻人日常的高频消费食物。为了预防可能造成的相关损害,我国标准即将大范围限制这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 h6 f/ N( j5 J/ T% v# a0 u
% U# d E$ N" I5 f, U明年2月8日起,脱氢乙酸钠在黄油和浓缩黄油、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预制肉制品和果蔬汁中的使用将被全面禁止,同时其在腌制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由1.0g/kg降低为0.3g/kg。
* @ B3 \1 ]0 q' c; d: G
2 E! v+ _( ]" ^6 }8 {4 ~2 I3 U. L% `2 u! f% F; x6 w) E
- U( X& n. X9 i1 _# H* ]; A& P
新旧版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脱氢乙酸及其钠盐适用范围变化
h' k- R6 e4 \( n% u( b也就是说,我们今年买的面包、月饼、果汁等,只要检测出里面的脱氢乙酸钠不超过0.5 g/kg,是合规的,但如果食品厂家明年还按这个配方来,则属于违法了。
7 |6 }( u3 D/ B c
8 s5 p/ q& u% ?4 U2 T6 X3 l0 J6 X
到底多大毒性
4 X7 E( d: J- q' [; i& g- ]
2 C8 {5 f: e3 s9 e, h7 s9 D
让人纳闷的是,既然发现了脱氢乙酸钠有低毒,要大幅限制它的使用,为啥不立刻执行呢?以前吃了那么多“毒月饼”“毒面包”该怎么办?
5 {2 |3 u) E- t- T$ M1 c/ \" d/ \9 P. o& Q7 o
在食品领域专家云无心看来,之所以留出一个很长的缓冲期,是因为骤然禁止会导致行业生产混乱,造成的社会损失比“它带来的风险造成的社会损失”更大。如果真的是突然发现“极大风险”,那肯定是“马上禁用”而不给缓冲期。
5 L2 T- \" W# Y( u. i
$ h, [) g( X) I# V: f; C9 s$ ]6 J/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往往是一种利弊权衡,“两害相权取其轻”。一种防腐剂在批准之前,需要经过详尽的毒理学评价程序,包括急性、慢性和遗传毒性评价程序,为的就是确保其在合理使用范围内对人体的安全性。
: O4 [9 D# L+ N& m7 o
% s4 e2 t" l" V/ p8 G" m) G% Z拿以亚硝酸盐为例,尽管人们早已知晓其毒性,但由于肉类若不加防腐剂,则可能产生致命的肉毒素,因此亚硝酸盐被沿用了1700多年。
6 u) o5 o Q6 M; s
& w" m# S- M0 l6 Y' o3 @& I) b至于脱氢乙酸钠的毒性问题,还是离不开那句老话, “剂量决定毒性”。行业内通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来衡量某种添加剂的急性毒性,表示在一定时间内使一半数量实验动物死亡所需的的药物剂量,LD50数值越小,毒性越强,数值越大,毒性越弱。
! g9 u( j* K; ]
% a- \$ m/ B8 | U: s5 t/ n脱氢乙酸钠的LD50值为500mg/kgBW,这意味着一个50kg的成年人需要摄入25g脱氢乙酸钠才可能面临急性中毒的风险。然而,按照烘焙食品中的最大许可量0.5g/kg来计算,一个50kg的成年人每天即使吃0.5公斤的面包,其摄入量也远低于可能有害的剂量。
1 `$ M; p9 U! ^2 u
; Y% v: E7 a" g) A4 [此外,研究中发现的脱氢乙酸钠的有害作用,通常是在长期大量使用后才出现的,并非偶尔食用一次就能引发。新国标之所以没有禁止腌渍蔬菜中使用脱氢乙酸钠,只降低了最大使用量,同样是做了利弊考量。一方面因为它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占比不太大,另一方面,脱氢乙酸钠的防腐效果确实不容小觑。
1 J+ B6 t6 ], [) i L0 R
4 e7 H& ^# N' E/ V$ J( I添加剂之争,常常让消费者和专家们陷入水火不容的对立。滥用非法添加剂相关的负面新闻,让食品添加剂成了 “替罪羊”,消费者只盼着添加剂越少越好,标准越严越好。
+ }+ s4 x* f! m' H! b1 v8 Z( D: w$ }
对于国标的制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国外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达25000种以上,我们准入的数量不足其十分之一,每年获准使用的仅10余种,审批速度较慢。这也是出于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的考量。
+ k7 O$ r1 P& P
& W# q! f% ?* L1 o而各国标准之所以不同,主要是不同地区饮食消费习惯的差异所致,每个国家都对其境内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添加剂有严格管理和评估。例如,中国人以大米为主食,在拟定大米中重金属镉的含量标准时,考虑到其肾脏毒性,比国外更为审慎。
1 I$ S/ t4 O- g) e" l+ `3 a
' S ?1 f6 b6 }" c新旧标准更替的这几个月里,我们在选购食品的时候可以避开脱氢乙酸钠,选成分相对干净的,注意保质期。如果家里还有没吃完的零食,觉得浪费可惜,倒别太焦虑,偶尔少吃一点,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更需要在意的是,自己长期的饮食方式中,盐、糖、油是不是吃太多。
# {9 _" q/ B. p2 s
3 q& v7 I* }& u: `0 o想必很多食品企业这会儿正在紧锣密鼓地改进产品。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提个小小建议,既然食品保藏技术都这么先进了,咱们能不能多点真诚,少点套路,向少添加零添加迈进呢。毕竟这年头,谁还想吃那配料表一大串、放两年都不坏的月饼?
) a. \& ^: s2 d1 \6 e" i4 w8 e
' l4 T: ^: E7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