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 n# v" a; @; B N* D5 i7 t+ `陪诊师就像飘浮在医院中的隐形人,游离于常规的医疗体系之外,在庞大的医院里,他们发挥着向导和保姆的功能。这是一份需要温度和情感的职业,但情感和金钱,似乎天生就是对立面。 # a6 _( z8 t/ V) P& n9 Q4 N' J9 |5 t c2 v: H
尽管这个行业几乎没有准入门槛,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陪诊师并不容易。 ; r+ v9 k1 x" c9 }+ ?. x5 k; t- e) ~( R8 y, m2 L8 p
断断续续做了4年陪诊师,在今年年初决定全职做这件事的于雨,向《新周刊》描述了他的日常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分为前期沟通、提前踩点、带顾客就诊这三个环节。- R/ {$ I% I' w
* c- w* f) e, i) G7 D% a4 ^1 q
没有足够的耐心,做不了这一行。每个来咨询的客人,都带着一堆问题。当地的防疫政策、医院的规定,甚至具体到某个医院的问诊流程,于雨背得滚瓜烂熟,但顾客的转化率并不算高,“十个来咨询的人里,可能最终只有一两个会定下来”。9 g' @; M- Q5 H
* O* S5 G5 }+ W外地来的顾客,他会主动提供接站、帮忙订酒店的服务。遇见行动不便的老人或小孩子,他也会主动询问需不需要接送,还因此几次被质疑是骗子。“第一次服务的顾客,还真没几个敢上我的车,大家可能会有顾虑,怕我是人贩子,毕竟我们没有官方平台的保障,完全是一对一的交易。”7 T* v# K5 E, m) e6 C- Q, v7 I3 |9 i) L
! r/ Q/ T4 U/ P) d9 s! p' s* L
上海的医院很多,科室繁杂。据于雨了解,陪诊师不会只在一家医院服务,“我们肯定是紧着顾客来,不能挑单子,不然会饿死”。所以碰到不熟的科室,于雨都会提前去踩点,为客人规划出最优路线。在于雨看来,这是陪诊师专业能力的体现,必须提前做功课。 9 }! \, J* w7 v; `0 B $ v! v( U3 S; y8 ]带顾客就诊的环节,则比想象中精彩。多数时间,于雨只需要本色出演,做一名专业、体贴、有服务精神的陪诊师,但偶尔也需要飙演技。“有一部分老人,是不能接受花这个钱的。心疼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们会觉得自己没老到医院都不能一个人去的程度。但他们的子女不放心,这时候就需要我伪装身份了,他们孩子的朋友、社区的志愿者,我都当过。”于雨说。 & |& t+ S7 I2 I4 D- e; H7 s) j6 F- n) Q7 \" p
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陪患有甲状腺癌的王阿姨去复查。为了让阿姨相信自己志愿者的身份,于雨特地翻出了大学时志愿者协会的帽子,还印了张传单,介绍“免费陪60岁以上老人就诊的社区公益”。不巧的是,那天于雨在医院碰见了朋友。“他没看见王阿姨,上来就和我说‘今天怎么没接单子呢’,吓得我心脏狂跳,疯狂打岔,生怕王阿姨怀疑。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2 h. W. H" k- A/ }: ~
/ z7 W' [% i# n2 u不过大多数陪诊师还是兼职,客源不稳定是大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全职做这件事,很容易饥一顿饱一顿。 5 F i, y' V. \ l5 S8 y 4 d& N/ G6 q, u0 y7 `Lucky的本职工作是媒体人。两个月前,她在陪家里人看病的时候跑了几家医院,了解到了这个行业,当时她就觉得这是一片蓝海,索性在小红书等平台上接起了单。第一个月,有十个人找了过来,谈妥了三个单子。- `. X1 f3 H9 `* s
' k- Q7 y3 V: }4 G7 [+ s$ k小杜是保险销售员,他发现很多人看病都不方便,就做起了跑腿、代诊等服务。他在抖音上运营着两个账号,这是他招揽客户最主要的渠道。1 p( M4 b, u. K" U2 ]2 r
, R5 a- L4 r0 q
做陪诊师,性别有时会成为优势。在年轻群体中,女陪诊师往往更受欢迎。“可以理解,相同性别可能带给客人安全感,大家也会下意识地认为女性更细心,陪诊过程会更舒服。”于雨说。但在面对老人或腿脚不太利索的病患时,男陪诊师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顾客的需求”。# O/ `* f) R) G+ m$ H% b
/ S m$ k( x& ~1 u
陪诊师并不需要大包大揽,像定哪个医院、约哪个医生这些事,Lucky都不会去做。“就医这件事的决定权,一定是在客人手里,要选择他们自己信任的医院和医生,我们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做好所有事情。”Lucky说。 o( u! N0 b+ e9 z% e3 H% @5 o# I
3 v3 K& l, o1 r R+ Y) Z) i8 j! `陪诊师这个职业,听着新鲜,但实际上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也曾经“死”过两次。: S3 |4 T; Z: F+ H+ d* L$ B, t, Y
. O, S2 d) a; _( M1 a4 m) ?$ u
2001年8月,《中国老年报》曾发布过一篇名为《陪诊服务显京城》的报道,文章里讲述了独居老人李阿婆花费100元聘请专人,陪她顺利完成就医的故事。 * E: c2 b# r, V# ]9 Q/ g) Q. K; X' [5 |3 @
随后几年,很多医院为了改善病患的就医体验,也开始牵头设置了类似于陪诊员的岗位,但医护体系内并未将这一职位系统化,反倒是滋生了医托、黄牛等乱象,所以这个岗位很快就被医院取缔了。 ; n' V+ e6 W7 {, N- v$ I4 |) S- p( _: N3 }$ y* L
2015年前后,陪诊行业再一次迎来了高光时刻。当时,互联网医疗创新行业兴起,多家陪诊机构在这个大潮中涌现,如安心陪诊、e陪诊、无忧陪诊等,还有几家走上了融资的道路。那时候业内人士就认为,陪诊不应该是处于医疗边缘的行业,而应该是一项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验。 & O/ L% `+ {8 ^! }5 ^8 C0 J$ g; R. |4 o) T
但后来推出的“限制加号”措施,以及一些打着“陪诊师”之名,行“号贩子”之实的人,都让这个行业再一次面临挑战。1 K# q+ `9 u& _! m ^6 V
* r) H) _5 E6 D9 c$ a% ]0 o# \
今年陪诊行业回春,更像是基于社交平台实现了个体之间需求的匹配。Lucky和小杜都认为,如果条件成熟,组织一群人做陪诊,是一门好生意,但他们都没有头绪。现有的陪诊机构,并不足以对他们构成吸引力,从机构的招聘信息来看,北京地区全职陪诊师的工资,最高就在10000元上下,不仅时间不自由,还要给机构分成。, p0 [6 |9 y. o8 c' U8 Y4 p% w L4 L4 E
! x+ ~( m) Q; {4 j4 l6 p“有乱象是必然的。”Lucky说,“现在做陪诊师并不需要任何专业资质,可以说人人都可做陪诊师,肯定什么人都有,如果真的想改变这个生态,第一步就需要陪诊师专业资质的认定,这会对行业带来很大的变动。” * N3 O! c! r, z' ], E5 s5 v7 i8 k, } ]8 V& z8 }! |% n
在当下,互联网的开放生态让他们接触到不少客源,但也存在着风险。“很多平台现在的风控很严,所以现在挺难做的。”小杜说。这是一个行走在边缘地带的行业,至于未来能繁荣多久,谁心里都没谱。8 O+ O+ N `- Z$ X
+ U& v7 A4 m* x( t& x, g7 Y
国外的陪诊行业也还在探索中。侨姐在迪拜生活了十几年,但真正知道陪诊这个行业,还是在两年前。她的本职工作是导游和翻译师,当时迪拜的一个中资公司找到了她——他们有一个员工生病了,但没法回国,需要她去医院做翻译和看护工作。侨姐在医院陪诊了两个月,也是从那开始,她做起了陪诊师的兼职。 . ~0 l$ O6 m; d+ ]) ~5 U ' P- \$ `+ R4 x" ?; y据侨姐分享,她所知道的迪拜陪诊师,也都是兼职。“流程上和国内差不多,像预约医院、跑腿等这些工作都会做,但我们更重要的是翻译工作。迪拜有很多私立医院,不同的医院价格差距很大,我会把医院的情况都介绍给客人,提供前期的免费咨询,帮助他们选择医院。” ^1 h* k. I" l5 H/ ^4 O* P/ m" E8 ?4 u5 X% w b( @+ c* f
无论国内外,陪诊师都是与人的需求和情感息息相关的职业。Lucky回忆起让她印象最深刻的顾客,那是从大连来北京求医的一对父子。“在医院门口,我远远地就看到了两个老人,是60岁的儿子带着80岁的父亲来看病,很醒目”,也正是在这一刻,Lucky感受到了做这行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7 N" c3 U1 a% g5 P' ~- h" u/ e& Y(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