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又到了吃荔枝的季节, ( ~4 ^) t! q l
! I+ u6 |* W7 w. e8 W4 K
正所谓
/ I6 a' o$ [" t/ q; o) r“日啖荔枝三百颗, ( A/ J+ U2 z- S* K O, y: t+ B$ k
不辞长作岭南人”。 7 @1 c4 I3 X" t
荔枝可是“吃货诗人”苏东坡
; v3 ^# ?( [5 A E' a写诗大力向世人安利过的
" |4 E1 T4 @& A- O1 v; p b季节限定美味。
* e- l: c8 q; r: t# s% c0 X% s8 g( K" M) E- G4 F+ u
荔枝实在太美味了,
9 s" Z6 Z$ j/ Y) l ^8 P这让许多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5 U' L9 r6 a网上也有不少关于荔枝的传闻, 7 W) \1 s3 G$ z: q% s; w
“荔枝吃多了会得‘荔枝病’” ; d. A9 p( G: C. P/ \- |
“过量食用荔枝后果很严重,甚至致死” & A1 d- r ^, [
…… . [% D. n. a& X+ _ [
这让很多爱吃荔枝的人都慌了,
4 ?5 z( S5 k5 M. l- W, x是真的吗?
/ v1 `7 F. C7 Z3 H" R
1 J5 M; c9 `9 f什么是“荔枝病”?
/ c `& ]9 l% H% J5 k. }1 q“荔枝病”一旦发生,会导致人体出现低血糖现象,甚至可能引发低血糖性脑病。
2 X M, i3 e1 A+ g: N2 [% `3 ~/ J1 ~, C" Q) ^9 V4 y0 P
症状轻的人会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饥饿等症状。而严重的人则可能出现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甚至会抽搐、昏迷乃至休克死亡。因此,“荔枝病”的发生虽然罕见,但也不容小觑。
6 U- B1 m$ m2 \" v3 n
8 [$ _1 o9 X( i# {# A那么,“荔枝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 N- {1 C4 V6 L' W5 ~/ ] y5 |' [! B4 L2 ]. Z
其实,目前医学上并没有完全研究明白“荔枝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荔枝的致病原因。但通过对大量发病过程的总结来看,空腹情况下大量吃荔枝,是致病的关键因素。因此,荔枝可以吃,但要避免空腹吃,更不要吃太多,适可而止。 7 K! g1 B* f b n9 A: I' w
& H$ [: [& j+ W! W此外,“荔枝病”多发于儿童人群。进食大量荔枝后,由于荔枝内含有较多的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一次性吃太多会刺激人体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儿童由于体内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灭活胰岛素的能力不足,就会更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3 h" w; _# J/ E5 j* [# Q
6 s; h. U2 k: ?$ I/ D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疑惑:虽然荔枝甜,但其他水果也甜,也有大量糖啊,为什么没有西瓜病、草莓病、芒果病呢? ' k/ i7 n( E3 }" h+ ?' C0 a
7 R r4 T2 \6 d这是因为,导致“荔枝病”的其实不光是大量的糖,还有荔枝中的两种毒素:次甘氨酸A(Hypoglycin-A)和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α-(Methylenecyclopropyl) glycine, MCPG)。
$ J- H2 n: N; @7 u3 e( B* Z+ P C' C5 V0 h
这两种毒素并不是荔枝特有的,比如次甘氨酸A就是一种存在于无患子科植物中的非蛋白氨基酸,也是引起牙买加呕吐病的罪魁祸首。而这种病其实也算得上是“荔枝病”,因为人们会在进食大量被称为西非荔枝的阿开木果实后产生呕吐现象,严重时同样会导致死亡。 6 O, A1 p0 z3 z; \! G& l5 x9 f, p
g9 F" |7 o' ?" G4 A6 N因此,光有糖其实不足以引起“荔枝病”,还需要有这两种毒素“打配合”。毕竟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光会在吃水果时摄入糖,喝的饮料也有很多用糖调味,虽然有“荔枝病”的存在,但也不用对糖产生误解。
' j3 q$ w7 G, B# c, G+ k4 n8 r4 w7 l7 R9 m, s7 r9 j1 x
出现症状,怎么急救?
6 Q4 O- \% e" m/ ^' J, L
K4 c' {, v+ |/ u4 n9 T# F+ o- X如果吃了荔枝,真的出现了低血糖症状,在未发生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的情况下,可以先通过摄入糖果、蜂蜜、白砂糖、饼干等家中常见的食物来紧急缓解症状。 / j+ D% X4 f2 o% ^9 U
3 @! D$ U" ^% S! A: A r- e0 n
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果葡萄糖浆调味的甜味饮料、牛奶、其他水果、冰淇淋、巧克力等的效果不佳,不建议用于急救。 ( J1 B0 B; X# L2 Z H
: ^0 F% j' Z$ d$ w& V# L1 w- ^此外,如果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症状,比如抽搐、神志不清等,建议直接拨打急救电话送医,不要擅自喂食食物或者水,避免发生窒息。 ! n6 M( y, P5 N5 L2 w
4 Q2 F# S! H2 W7 X3 r- \8 w
怎么避免“荔枝病”的发生?
7 w) u. P1 }. r! N" n8 ^& X, b" f. b; J- S/ h: }
首先,一定要避免“空腹食用”和“过量食用”,空腹很好理解,吃荔枝前后吃点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垫垫底就可以。
3 |" @7 p. N. r/ t) R; C+ R; s: l0 m; K% D3 k& P0 M2 d6 M
但“过量”的标准可能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普通成年人每天吃200g左右的荔枝就差不多了,普通个头的荔枝大概是10个。如果是近年来流行的超大个头的荔枝王,大概4~5个就够了。儿童要吃的话,不要超过100g。如果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就不要考虑年龄了,荔枝是一颗都不能吃! ' e/ p( ^6 q7 ?) ^; L+ R6 A- @4 y' F
& g$ G: M4 p! | b
此外,吃荔枝时一定要选择熟透的,不要吃未成熟的荔枝。在未成熟的荔枝中,毒素含量更高,风险也更大,而且口味也并不好。 ( ^( ^! D" Z$ c2 N4 l
* A( o. P9 K9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