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2024年,发工资千万别再任性了!
1 ?' e3 }7 J- h
/ }, I) d; @9 B& c6 L% n: ?# [ f ^. o' e( M; f; [
01
4 j# A9 ?" d/ N `. u/ Y! i
金税四期对个税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
T4 H: R N. s% u, x6 ]+ I0 ]2023年5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举行5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稽查工作的重点,其中,涉及个人所得税的为:
$ M# W4 a3 a* p2 H* @, ^
' {9 Q9 a% ^, v+ H* O: w2 Z h" O" z. l+ n: H) p, Q+ f
1未依法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 U5 c9 d* d2 O3 M* R6 @
此前,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多起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可见,对个税汇算清缴力度不断加大。
) {1 K+ V/ b' H' M2网络主播偷逃税
# g6 n ?- ~4 E8 L9 f! V& S8 M+ [
$ {6 m" h0 a0 V1 x% K7 p- p对网红主播、明星的处理,早从2018年就开始,到2021年短短4年间,据统计,高收入人群偷逃个税高达47亿元!
- _1 m' e W6 ?* }" J }8 [
除了上述两个稽查重点外,还有种种迹象表明在今后税务稽查中,对个人的检查将是重中之重:
5 S" T1 ?( Y# a) C, O4 W4 K
; E& I3 b: d1 o6 y' R7 G$ D0 c# G/ }+ r( Y. {+ a. e
(1)一人一税号
3 _1 S3 c7 b* t D8 B2 r企业税号终身不变,个人也一样,即自然人的身份证号。以后,自然人的收入、社保等信息,税务机关将一目了然。
5 ]# p0 V9 Y( h2 u* n1 f) }8 R3 x! [& Q
( s/ b1 B9 Z8 i6 I
(2)“非税”业务全面监控
. b& M$ m0 G9 W2 g, ?0 i& _金税四期将依靠第三方力量——金融管理、国土、住建、公安、民政、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部门支持来查税。
# P+ m' Z% s8 C- b: ]4 i3 t" x$ m' P6 I% m+ {
& F2 q) i- |8 l5 b" Y
(3)“双高人群”重点关注
. v* ^; X) N/ ^9 m7 S
2022年9月,海南省税务局联合市场监督局,首次开展对“双高”人群抽查工作。
& s K2 n4 {! X+ |- S5 j' U7 ]
5 ^+ |, K1 H9 y' I+ z& P' G( p3 }% \, g; @$ b/ V: ^0 s
(4)现金交易会发生巨大变化
) L( g" F- i8 r% U
“数字人民币”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为的就是交易过程“留痕”。2023年5月,已经有省份开始以“数字人民币”发放工资!
/ Z0 ^" t/ ]2 D
/ J, R6 g8 J! i8 V7 | W5 U" _, X" M
02税务局如何查工资?
4 R0 M7 J. t9 q0 M
# H# R$ X, s7 y5 N
注意了,税务局只要稽查企业,必查的一项就是工资薪金,税局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审核企业的工资的准确性。
: o3 t$ E! I7 t/ X6 s8 ^7 C# P
2 M9 d1 K4 C4 f* d1企税、个税与社保数据三方数据比对
' D: x5 r6 z7 H8 g- C+ C3 ?
工资表与社保申报人数是否存在差异;核实社保有没有少交;核实企业所得税工资是否多计提;核实工资个税申报是否有异常。
: x' I& P6 G) r r( h- b: T- T- O- o/ ^4 t& t
2审核发放工资相关的证据链是否存在异常
7 @; N8 ~ W0 R" X# l证据链资料包括工资计算明细表、员工签字的工资发放表、银行代发回单、员工花名册、考勤表、工资薪酬制度等。
& ^0 W0 l* e( e8 n$ [2 B
) e" r. j5 a( {& Z5 i- x3结合企业经营规模,审核发放工资的人数及金额否存在异常
2 D4 A. E6 q+ }3 M6 [8 v: A6 d
比如,发放工资明显偏低;工资普遍在3000元、5000元左右;工资发放与在职人数不匹配等。
0 ]9 n. F# r& Y V, u+ i+ J2 Q) t3 i0 l
4审核“应付职工薪酬”是否核算正确
+ t; O- w, o; _0 W/ d% c比如给员工发放的工资、提成、年终奖、各种补贴是否异常。
9 s' N& C/ ^: S( h+ O$ U# Q( I' b
4 d8 c6 k5 L% g. f% l9 k) }& W5审核“应付福利费”科目明细是否存在异常
! W8 {" C( }1 `& O2 Q核实发放的职工福利费是实物还是现金发放;是否并入工资薪金总额缴纳个税;发放实物的对应的福利费有没有作进项税转出等。
+ d& r5 j* M5 C) J6 A1 m6 k
& q3 p) m2 g: Y/ x03这5种发工资方式,违法!
! z0 E1 U$ `" |% U
9 Z$ Q$ T3 t% s% A4 p
0 Q$ v/ L8 Y1 B5 N4 e; k, ~1通过个人账户发工资,违法!
, a$ j) V5 l( I8 J8 u$ `一些用人单位不通过企业公账发放工资,而是通过公司法定代表人、股东、财务人员的个人账户发放工资,以这种方式来规避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进而逃避责任。
% _) P" L* G: Z6 P5 Z/ L
提醒:在劳动争议案件中,若公司通过个人账户给员工发放工资,诉讼过程中,公司否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称只是股东或资金往来关系,在没有其他证据情况下,劳动者就很难证明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 p/ _% { u5 B7 ?0 ^) H
- k" B( {4 J+ }. ` t5 g2 Z) r
4 F4 j+ y" K% r; N2 ?
2多发工资不交社保,违法!
$ j, {- ^( t7 A$ }& N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保或不按规定缴纳社保都是违法行为,均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v( ~. K% I: `如果单位不给交社保,员工有权要求补缴,也可以随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一定的经济赔偿。
# ?* N3 r2 c- B% Z/ [# N! d4 J
+ |( Z* {$ ], `. w; Q/ g
; [$ H! t, N+ n/ ]
3将工资拆分,部分公户发,部分私户发
" O% j4 t- p$ e很多企业为了帮员工少缴个税,而将部分工资通过私户发放避税!这样发工资,税务局一查一个准。
" K% i. i& ^0 E/ _& i! w+ X
- ?" `* M7 S: p; {1 }' ~" G9 r一个公司通过私户发工资,没有代扣个税被查!10年账被翻!罚款26万!
4 W3 A! \0 D7 ?1 ]. k. R/ ~) T# @
, R6 S/ y7 l7 M注意了,这样发工资,企业会少很大一部分工资成本,会造成利润增加,多交企业所得税。
4 }( h+ _* d) X5 e$ D7 Y9 j/ {& i% \! X" Y* y9 w
( `+ X$ V, X+ B) B9 x9 }: {7 l
4让员工找发票,发工资
% R0 o7 @4 F, r# b' J" j( Y3 Q) D: s很多企业又想帮员工节省个税,还想给员工发放的工资税前扣除,就想了一个招,让员工找发票来领工资。
4 }* P# v7 e7 a, P& s) I3 t
注意了,这样形式发工资,因为员工找的票都是五花八门的,势必会费用预警,引起税务局稽查。
% T% J/ \. h3 ]+ H. j+ {! r
" _ n3 ~1 ?( J$ Z
6 A8 L. [: ^2 k, F: w& I) s% O5给员工的福利费,未并入工资代扣个税
; X6 [/ a* g# A/ @! Y
这个风险点主要是来源于给员工发放实物形式的福利,很多企业认为我给员工发放的福利有发票,也不随工资发放,我就不用并入工资薪金缴纳个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6 i- J5 h7 E" W4 k所以,只有发放的福利同时符合以下情况,才不征收个税:
+ a% I/ ~6 n0 m0 t6 Z. i5 r" F, U/ J. s$ t" ]5 u) @0 Y
9 @8 }9 V- B8 x* [7 m% U
1.集体发放福利
4 q8 ~, g# z: c& ^" i
2.发放的福利不可分割到每个人
. b( H0 l* B$ A$ H
3.非现金方式发放
+ C( V( m' q8 o8 ]
1 u& U$ @! S/ w/ d8 X8 f& R9 Y/ R1 a3 t, D$ d0 K* W
04个税如何合理筹划?
; V& f$ H S( r0 [5 r8 X. S# z! f8 ` m" {# Z9 z4 A
1分清收入构成
5 `, K( l% z* \! o4 Y2 h3 m所以,要留存有效发票。
, t, J0 l% W! O1 n/ i" t' u
. W% \7 ^. o3 G" ~- p4 c2了解扣减政策
$ P& j: y/ ^0 R# c3 Q* Y
在认清收入构成后,就要了解自己所能适用的个税扣减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
( V# J& s. C2 x- G2 D+ ?
' V" Z: J& ~9 j" e
; A' \' y% F( p, m, x9 D
$ d8 C( V9 V, Y/ u;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