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节稀烂,大同小异3 ~: U L+ C8 c( J. ?2 i
# s* W7 X* g3 X 2 @. @* k3 o0 z' A9 c I1 c
虎头蛇尾,经常烂尾,挖坑不填,这些都是常态,情节看起来很不一样,但如果剥开人物不同的外表来看,其内核都无甚区别。无外乎是某个皇亲贵族丢失了大量宝藏(动不动就价值连城的珠宝、几百几十万两黄金),围绕着宝藏展开一段段腥风血雨,或是有个什么大阴谋,或者就是拿着无数财宝准备造反等等无聊剧情,情节也和历史上真正发生的叛乱逻辑(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货不对板,显得很假。$ x! R8 h& c6 @1 s
- N3 j+ |% Z- i; @% s 很多段落,都能反映出古龙对小说的整体架构几乎没有事先的规划,写到哪算哪,怎么写吸引人就怎么写。最典型的是陆小凤里的幽灵山庄,山庄中抓内鬼,每次出现的内鬼就马上被否决,有些人会觉得古大师真牛,情节曲折反转,简直太引人入胜了!其实用脑子稍微想一想,就能看出古龙无非是把每个人都按叛徒来写,然后再强行翻转推翻结论,这并没什么难度,反而只能反映出作者思维的混乱,为了写而写,以及缺乏一以贯之的标准。
8 u3 P; @: \" G; p: b" K1 \! j
O; Y9 H) c2 w6 n6 g 2、人物无聊,千篇一律9 k+ r' Z0 g( W( j5 ]# f
( p9 E0 R% n7 t k
古龙笔下的主角,大多都差不多:爱喝酒、爱交朋友、长相英俊(这点倒和古龙本人不一样)女人缘极佳、临危不惧、运气极佳、反应超快、算无遗策、武功极高。把楚留香换成陆小凤,你也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妥。主角们总能几乎没有任何风险的逢凶化吉,就像富二代下乡体验生活,背后有个大爹一直关照,有问题立马出手解决。几乎看不到主人公受到什么磨炼,就算有,也是古龙式磨炼,和真实相去甚远。) u) K/ T9 U' X! Z4 b s/ `& w
7 |$ `0 ^5 E$ D+ p- q$ L4 j: ]) `
有读者提出了傅红雪,对我来说,他正好作为反例。傅红雪一直要和身体上间歇性的疾病以及精神上的沉重父仇作斗争,而年仅20来岁的他,已然是天下第一刀客。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很极端,在现实中基本不会出现的情况,古龙对他情绪和行为的描写,也只能走极端,这里的极端,指的是需要不断重复一些极端情况下才会出现的精神或肉体的斗争,也就是情绪波动极大,随时体验正常人在生离死别时才会体验到的情绪波动。当极端情绪“常规化”后,只会带来读者对此的“习惯”和逐渐无感,如果每个人踢球都和梅西一样好,梅西也就不会是球王,如果每个人都是精神病,也就没有了精神病。9 t+ v2 ?) ?2 i- W; Q! E
6 Q$ o4 o% J3 n- {( h1 A
真正的好作家,是要能在平常事中以平稳的笔调,给读者带来心灵震撼。这一点,我在读狄更斯时曾多次“领教”过。在同为武侠小说的金庸那里,这样的情况也要更多,比如第一次看笑傲江湖,看到岳灵珊死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仿佛遭遇重击。
" k2 i/ }+ z9 Q2 T! f. ^7 B' r & X" K; l) q# c+ h7 v* Z
而笑傲江湖中对中国式人性酣畅淋漓以至于令人毛骨悚然的倾囊式描写,也绝非古龙拍马所能及。
* ~. _2 X, `. ~: y 7 e$ x. T7 T" \- n F. ?
3、评论性旁白过多1 J, B! t2 _# @8 Z
+ a* Y8 k5 f' d4 u: N2 Y3 P0 f. i
古龙非常喜欢在小说中借着情节做个人情感的抒发,且往往是连篇累牍,比正文还长的“情感抒发”,这就显得非常等而下之。好的小说,作者一般不会在文章写太多评论或抒发自己此刻的想法,如果作者想表达什么,自然会通过情节和对景物的描写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这远比像旁白那样借题发挥要好得多。反过来说,如果这样的旁白过多,也说明文字的感染力不足,无法引起读者共鸣,作者只能把想说的东西清楚的写出来。3 g' X, F# X) U$ V& v4 C1 a6 L
8 H9 m0 n- ^. M, j e& ^( F3 C4 R/ i 4、吸引读者手段低劣' B* L2 ~" f8 R3 x s2 h9 b! m
7 Z/ b0 I |# e- P& K+ q) Q! i% e& j 古龙一般怎么吸引人呢?
w9 X0 E3 B1 P. ]' ` , M; @: O% {5 t2 f$ E. Z$ E
要么就用一个很离奇的开场,一件不可能的事发生了,所有人都发出惊叹:这一定不是人干的,是鬼神!
" L6 B9 Z) [% g4 J l9 K, h
5 B7 U' ^. P1 K7 n 要么就是不断地否定前文,比如否定前文中武功很高的高手,不断地出现更高的高手,属于典型的连载吸引读者模式。. E% P- h2 m3 E G
" ~8 @& R. l$ ?) F9 P2 H, J" j' f2 W a2 Z 要么就是喜欢用极致描写,动不动就来一个美到极致的女人,一个无所不精无所不能强到无敌的出尘异人,情节写不下去了,就赶紧造一个这样的人物来“救场”,以至于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再也不稀奇了。: F. P! @* [9 M9 I" J8 @
7 u" f; s O7 \6 l, k; A* j) m# M 总之,他基本只能靠夸张但并非想象力的“离奇”(如果是建基于想象力的“离奇”,那是可贵的,但古龙的显然不是,他是靠夸张,把现实夸张几倍来营造一个离奇的世界)来吸引读者,这也是第一流的作家们最不屑的手法。9 \! o6 v) z3 l% I7 x
3 r0 C0 k/ U3 x T
5、武功体系没有标准3 u- d+ V2 j8 H6 z! o/ r
" h3 o0 p8 u' _% G! J# c& u 所谓的没有标准,是上一个问题的延伸。一开始某个人被古龙吹的很强,各种夸张描写,比如七杀手开始那段,先描写几个人,个个都很厉害,一个姓杜的剑客,给那几个人看了个什么很了不得的东西,这几个看似很厉害的人,就不敢吱声了。这些人有一个大对头叫鬼王,描写的更是牛逼轰轰,然后被剑客一剑杀了。你以为这个剑客就是主角了?错,之后,这个剑客和其他两个同样描写的牛逼轰轰的高手的手被另外一个人轻松砍下带去面见另一个真正的顶级高手。我瞬间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搞了半天前面那几个牛逼轰轰的原来都是废物?那些虚头巴脑的描写都是扯淡?
t" o8 A' B* ]9 u( p) N" ? 9 }* D6 f' Y/ T: G" m3 Y4 Q% M* v
我不再会重视古龙的那些描写,一眼扫过,反正写的再猛也是废物。
: h/ ]+ Z: \2 O& C
$ F2 c( B* \1 x9 ]6 z5 [ 而在古龙较早的作品中,这种混乱和无序更加常见,每个牛逼轰轰的人都会很快被下一个出场的高手秒成渣,古龙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应该为他笔下的英雄们建立一套有迹可循的高下体系。中后期的作品好了点,但仍较随心所欲,也不能称之为有体系。有时候只要掌握了某一招就能天下无敌,丝毫不管这样是不是能符合逻辑。
: i* r/ p6 @, }* }8 y- t 5 |+ ^6 }; w( N9 R* b9 M& i
6、虚假的国学高手
% s2 V7 T" W0 C( P" k+ ?5 a6 Z0 B
2 a0 a6 u" y7 G" W* x 古龙吸引人的一个地方,在于他擅长创造某种“意境”、“境界”、“道”,类似于那些不以艺术本身的审美价值为出发点的文人画或文人音乐。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没创作出什么值得一听流传至今的音乐,但却不妨碍他们吹嘘所谓的琴瑟和鸣,所谓的伯牙子期知音雅遇。你觉得他们的音乐不好听,是因为你没到那个境界,听不出其中的高山流水,至于那个境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自然也无法说清,说不清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这类东西的“本质”(如果它们有本质的话),不客气的说,这些无非是文人们自高身价的皇帝新衣。类似的东西,也是很多叶公好龙式“国学爱好者”的最爱,他们可能没看过二十四史,也没看过严肃的史学论文或摆得上台面的研究类文章,问就是境界,问就是“道”,问就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你懂个p。! v0 o* j' |- o: N$ g" N; r0 {$ [
* S/ p$ l/ P' G; J
事实上,古龙在国学上的功底,显然远不如金庸、梁羽生等人,更别说民清交际的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人。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网上一查什么都有,肚子里有货就是有,没货就是没有,所以古龙也很难像金庸梁羽生那样以某个朝代为大背景带入写文,这就不是抄几首诗词,搞点“意境”就能对付的(需要对那个时代的总体历史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定了解,当然,梁羽生的“原始”史观也比较恶心)。
& K" h) Q+ u3 U3 O# | $ }5 I! e" B8 h3 R; h
这也让古龙对传文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和优越感,他总是在小说里有意无意的贬低非中原的异族,史观也停留在只要皇帝圣明,就能天下太平这种低级阶段上。他甚至会将秉公执法、一心维护法律,全身心想着破案的属性加在中国古代捕快身上,实在让人哭笑不得(温瑞安也喜欢这样)。$ S) N" [" a% V u& d9 A$ h
q, [- K" s* Y( P0 p1 P% m
7、逻辑是硬伤4 ?! d+ q9 x4 R, d; n
3 r, n& A1 p i3 E, B+ ^7 B 事实上,他根本不适合写推理小说,但连载作家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只能故弄玄虚,他总是在一开始挖一个大坑,但基本都填不上,要么索性烂尾,要么就给一个很没说服力的结局。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代表性作品中陆小凤中的绣花大盗一案,最后罪犯是原本的捕快(没记错的话)金九龄,其中的推断过程极为牵强无聊,对我来说几乎没有说服力。相比之下,同样喜欢用推理题材的温瑞安在这方面就要好很多,其推理要比古龙严谨得多,严丝合缝的多,而且不会那么突兀和无厘头。2 D4 T3 g R- s- p
5 X2 T$ {; K% d0 {4 n
8、对白(情节)中二愚蠢,无脑的自信8 e6 S) i2 K- K4 @) t( q: d
E, \! v1 p O/ F. P, |6 i 古龙特点鲜明的对白,其实是他中后期形成的,早期并不这样。他的对白,也是他被一些人追捧为大师的吹点之一。然而,他那些对白,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则能深深地体会到其中愚蠢的自信。古龙同样也对自己设计的漏洞百出的“推理”剧情充满自信,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对白:! ~+ f: z3 N/ S8 p
. l3 F% {$ f9 ]' U1 K" D/ R/ M “这确实已经没有任何漏洞。”/ z$ ^8 z$ W/ J/ S5 \. N
* }* e- P: F5 a) B9 N5 t% M
“是的,确实没有。” N: \1 X+ o+ H& y4 F9 G
$ {- x* _3 y2 `0 P& n5 x6 e, Q
“然而,你还是进来了。”, ~: v5 L; w4 G0 M6 V6 |5 y3 T, E3 D
4 Z5 ]( v" o8 ~8 P2 n: W; h5 F, J
“是的,只因你忽视了这点。”
8 X1 Z9 a6 p& K6 ^- U7 P+ W7 N 9 g2 H* A2 S* F& i% C+ D' `
一个不怎么聪明的人要去创造一个聪明的角色,最大的问题就在这:他根本无法像聪明人那样去想象。如果我去写一个聪明绝顶的数学家,写此人如何破解某一世界级难题,我能写出来吗?显然不能,我不可能具备顶级数学家的思维能力。同样,古龙也根本无法创造出一段无懈可击的推理(没那个能力知道吗),也无法创造一个真正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顶尖聪明人,更无法创造一段真正聪明人之间的对白。# ?3 }( k7 }" J; I4 I
7 p6 W2 a5 {+ s5 ?' V/ G+ L 于是,他就只能不断靠“自信”来弥补,不断用书中人的对白来强调计划的天衣无缝和极致高明,就像京剧中用脸谱化的方式来区分不同的人,又如话剧演员在舞台上指着一个长得不怎么好看的演员说:# u6 T2 J* V; H- X8 V9 s9 X
L+ r5 \% I- r- O9 }1 ^% e “看,这就是天下第一美人!”, G/ S( d. D2 d% o1 C) D- z
; w( N: a" _, ~3 C/ S 9、优点有点
~& D; h" n9 L8 g% z& s * ^5 t5 |( L* W( h1 o4 U! z! _
在我们看来,古龙属于二流的武侠作家,在所有类型的作家中,那就更不用说了。当然,古龙也不是没有好处,文笔不错,很擅长营造很多人喜欢的“意境”和氛围,对这些人有一定吸引力。
' z O" d3 |- g: L M6 E
7 q- x F2 _# M3 P9 @( R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古龙本就是生性风流,爱酒爱女人,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那种人,所以他写的主人公,也是他本人的投影,是一种真诚的再现,这种“真诚”,是能够产生感染力的。# `* I, _5 X1 I
2 z, H+ F0 R8 O6 C( ^0 c& e$ ~$ q 最后
. i& I* R4 G" w) I; t; H$ B2 x7 ^ ; `6 K- S& i. F! W
说句实话,我也没有完全不看古龙的文字(不然也写不出这么长的总结),可以在极度无聊或蹲厕所时稍看一二,但由于本文上述理由,即便蹲厕所时,也很难“陶醉”于古龙,看着看着就劝退,就像一些质量不好嗝屁股的厕纸一样不舒服。如果有心看完,那么古龙几十万字的小说,大概只需要半天到一天就能看完,不是因为读的入迷如痴如醉,而是一目十行,略过了其中很多无聊的对白、情节和时不时的“有感而发”,即便这样看,也丝毫不影响看懂小说说的是什么。我实在觉得,这样的书,一字一句的去看去读,实在是浪费人生。) T' y: M* ?9 B
) X' n& `! Y/ Z6 x' c 如果古龙是大师,也就和一些所谓的“国学大师”相仿,被无聊之人追捧,这样的大师,在我这,只能是纯纯的贬义。
9 A1 Q+ Z) F. Z( Z' U: n$ B, P 8 y0 H: p2 E2 y7 f. L3 d;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