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391|回复: 0

[组装电脑] 2024年组装电脑各种电脑配件详解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327
  • 打卡月天数:6
  • 打卡总奖励:4706
  • 最近打卡:2025-08-31 08:53:11

985

主题

24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5798
发表于 2024-5-11 14: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p8 {9 d" e6 p' z9 v' e
4 ~( e  b1 A/ m
cpu:
! j2 u% J8 ^3 B/ F# G; [& P2 q; U5 s* G6 R' a9 t

  B; Z4 w' d1 J, T目前,Intel在售的主流CPU型号相当丰富,从备受欢迎的12代到最新登场的14代,每一代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性价比方面,12代无疑是目前市场上的佼佼者,而13代则在性能上有了显著的提升,被大家亲切地称为“13香”。至于14代,它本质上更像是13代的超频版,对于预算有限的朋友们,我暂时不推荐急于入手。
2 c2 g1 E/ I+ |# ~) l; ~" f7 Q6 r5 K
AMD这边也不甘示弱,目前主流的CPU型号包括锐龙5000和7000系列(桌面端暂时还没有6000系列)。5000系列基于Zen3架构,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而7000系列则采用了全新的Zen4架构,性能强劲得让人眼前一亮。值得一提的是,锐龙5000和7000系列中的X3D版本专门针对游戏进行了深度优化,如果你是重度游戏玩家,追求极致性能,那么X3D版本将是你的不二之选。3 ~: e$ h0 w2 g; ]+ G; u( `3 C
# L( x7 q* J. x9 ~4 ]
另外,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从12代开始,Intel采用了大小核混合设计的架构,这使得其整体核心数量相比AMD要多。但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小核对于游戏帧数的提升其实相当有限,甚至在某些优化不佳的游戏中,可能会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因此,如果你是以游戏为主要需求,那么只需关注大核的性能就足够了。当然,我并不是说Intel的CPU就不适合玩游戏,关键在于你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取舍。毕竟,很多用户购买电脑并不仅仅是为了玩游戏,还可能涉及到生产力工作、多开软件、直播推流等多种用途,这时小核的存在就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了。" r3 B" S; a* w" ?, @3 [5 \
& G! {7 M( t. @( ^
显卡:
4 c. B. M% z+ j8 [8 T+ j5 o  l/ W) f8 K: Z3 J
显卡市场目前主要由三大阵营构成:Nvidia、AMD以及Intel。
3 [' b7 @( r' m6 z6 J
  t* r& |+ |0 L& `" N. HNvidia的显卡生态圈相当全面,不论是玩游戏、处理生产力任务,还是进行AI运算,它都表现得相当出色,堪称“六边形战士”。然而,这一优势也带来了价格相对较高的缺点,对于预算有限的用户来说,可能需要权衡一番。
- u" B/ g: ]* N5 |+ D
2 j& _- u) v* X# a6 Z- NAMD的显卡在游戏性能上表现出众,同时它也具备处理生产力任务的能力。不过,在综合表现方面,尤其是与Nvidia相比,AMD在某些方面可能稍逊一筹。! F+ \0 G  D  k8 A
& ]7 b+ e3 o- D  H* ^, a
至于Intel,目前在独立显卡领域还处于摸索阶段,虽然有一些不足,但也在不断努力完善中。毕竟,相对于Nvidia和AMD等老牌显卡厂商,Intel在独立显卡这块才刚刚起步。值得一提的是,虽然Intel早前曾尝试过独立显卡市场,例如1998年发布的i740,但由于当时技术限制和主攻方向的不同,最终并未取得显著成果。9 p* M# p9 o/ H: f

( m) f7 z" }# X6 C2 U- ?然而,如果你专门从事视频编码工作,那么Intel的Arc系列显卡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Intel在视频编解码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无论是其内置的UHD710核显,还是Arc系列独立显卡,都继承了强大的编解码能力。例如,一款价格仅约300元的赛扬G6900处理器,其内置的UHD710核显就能支持AV1硬解,同时其他编码格式也一应俱全。这使得Intel的显卡在特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8 o% k2 S1 |4 X- h

: ?8 r7 V% \; A硬盘:( K" A2 P; K+ d. r0 w
' K" s3 f6 i6 q" `
硬盘方面,如今固态硬盘(SSD)已经深入人心。SSD主要分为SATA、PCIe 3.0和PCIe 4.0三种类型,它们的速度和价格呈现出明显的正比关系。尽管目前PCIe 4.0固态硬盘已成为众多装机者的首选,但消费者在购买时仍需警惕,因为有些PCIe 4.0固态硬盘的实际性能可能并不如预期,与PCIe 3.0相比并无显著优势。因此,在选购时一定要仔细查看其实际读写速度。' V! q4 A/ I6 D
/ z. t4 I3 }0 P3 H, @& N
对于游戏爱好者而言,如果想要节省预算,PCIe 3.0固态硬盘就已经足够满足需求了。因为玩游戏对于硬盘数据吞吐量的要求并不高,PCIe 3.0与4.0在实际游戏体验中几乎无差别。然而,如果你从事需要处理大量数据或进行高强度计算的生产力工作,那么选择PCIe 4.0固态硬盘将更为稳妥,以确保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处理。
' p3 L0 q/ _8 Q! \/ U- C0 u# P
# ^) z3 h. I, L. Q至于机械硬盘,如今它们主要被用作仓储盘。过去,由于固态硬盘价格昂贵,我们常用机械硬盘作为存储解决方案。但随着固态硬盘价格的亲民化,现在选择机械硬盘更多是为了数据安全考虑。如果你的数据非常宝贵,那么加装机械硬盘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以将重要资料存放在其中。而对于大多数游戏玩家来说,一块固态硬盘就足够满足需求了,无需额外考虑机械硬盘。3 c) m9 c6 |+ o
) P/ z: J, A% D$ O
内存:
; e( Q: J* I2 ~) D- Q! G  L* z- Z/ Y2 L2 u- j' {, P  b# e! Q! N7 \, m
目前正处于DDR4向DDR5过渡的时代。DDR5内存刚上市时,其价格确实比DDR4高出数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差距已经逐渐缩小。以金士顿内存为例,16G DDR4 3200MHz目前大约在230元左右,而16G DDR5 6000MHz的价格则在360元左右。$ g' t5 B/ s6 P; n2 Z. P

% A% A- o& u0 n, q" l4 n尽管DDR5内存的频率远高于DDR4,但它也面临着延迟较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需要追求更高的频率。因此,如果你是一位游戏玩家且打算选择DDR5内存,那么建议从6000MHz的频率起步。但请注意,主板的性能也会影响到内存的运行,低端主板可能无法支持太高的内存频率。8 i. a/ Q/ {4 D2 |' l
' Z: |* g$ u  N4 A  A
此外,DDR5内存的单根起步容量是16G,想要组建双通道就得使用两根内存。而对于目前绝大多数游戏来说,32G容量的内存可能过于奢侈。虽然市场上已有12G容量的DDR5内存,但目前能够购买到的品牌还相对较少。
1 w3 l+ z; M) J5 @) l; `
; I' S1 O- y" o* Z5 P- l其实,对于专注于游戏的玩家来说,我仍然更推荐性价比更高的DDR4内存。其延迟相对较低,且两条8G组成双通道既满足了性能需求,价格又十分亲民。此外,与DDR5内存相比,使用DDR4内存无需为了拉高频率而购买更昂贵的主板,这无疑为预算有限的玩家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a/ N1 D" O- p: k) O  b! T

/ j  e8 ^5 g3 Z; Y主板:) ^: I+ o# t- o# o3 q

2 S1 x6 N! ~) H6 q8 Z8 J7 U( R主板的选择,首要考虑的是与CPU的兼容性,千万别张冠李戴。至于哪款CPU搭配什么型号的主板,我之前在我们的网站上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其实,看得多了,你自然会发现其中的规律。9 |! z+ q9 D- Z) B) G6 w

5 N0 c8 S: F  v% h% s$ i接下来谈谈性能匹配问题。一直以来,有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高端CPU必须搭配高端主板。理论上,这似乎是强强联合的思路,但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高端CPU配高端主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CPU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然而,现实中,很多性能不俗的主板也能做到这一点。只是在CPU超频方面,这些主板可能无法达到顶级水准。
2 G# c8 V8 w! l* z* ]; ]+ W* w' H. u4 V  K+ Q3 s
举个例子,假如有位用户选择了i7-13700k处理器,但对CPU超频一窍不通,也不打算进行超频操作,那么他就完全没必要去追求高端的Z系列主板。实际上,一款扎实的B系列主板就能轻松跑满13700k的睿频。对于那些你可能永远都用不上的功能,何必强求呢?(当然,如果你坚持“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的原则,那我这番话就当是耳旁风吧。); b0 Y! k4 H" }/ @( U. b% ~

9 u0 o( X: V6 I& l+ i2 P+ O  q2 D4 x再来说说扩展性。以Intel的主板为例,近年来Intel对主板的命名定位很明确:H代表入门系列、B代表主流系列、Z代表高端系列。H和B系列在扩展性上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而B和Z系列在扩展性方面的区别已经逐渐变得不那么明显。现在,一些中高端的B系列主板甚至比Z系列用料更考究,扩展性也更出色。因此,我个人的装机建议是:除非你有明确的CPU超频需求,否则在选择主板时,可以考虑B或H系列。只要它们能确保跑满CPU的睿频,那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1 {1 \- k% z+ |; [, h; s. J0 b. k! F8 ^1 K$ u2 V# ^5 U3 R+ m3 t3 y
其它配件:7 A3 `3 O5 p0 v6 D$ V- a; x

- U$ F( g- G( i5 X关于剩下的配件,如散热器、电源和机箱,我简单给大家概括一下。
! u$ @3 C9 v3 ?, P! R+ Y' d
3 u7 C% X1 ]: V  D6 v散热器这块,主要取决于你选择的CPU。像13700k这样的高端处理器,为了保障其稳定运行,水冷散热器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主流型号的CPU,通常风冷散热器就能满足需求。+ d' d& K/ q* M3 h

$ K% ?7 S6 r; B/ ~4 D: @  d至于电源的选择,其实有个简单的公式可以参考:将CPU和显卡的功耗相加,然后乘以1.8的系数(近年来由于硬件峰值功率的提升,这个系数从1.5调整到了1.8以确保安全)。例如,如果你的CPU功耗是65W,显卡功耗是200W,那么计算出的总功率就是(65+200)*1.8=477W。所以,选择一款额定功率为500W的电源就绰绰有余了。
; ~- _2 k! K; i3 t! T- R  ~( S  }! a' Y4 d. r7 o: F
机箱嘛,说它重要,其实它就是个容纳所有硬件的外壳;说它不重要,但它确实是你电脑的第一眼印象。从价格上来说,机箱从一两百元到好几千元都有,选择哪个主要取决于你对颜值的追求。我个人在选择机箱时,通常更注重实用性,外观只要不是太差就行,毕竟再好看的外观,看久了也会失去新鲜感。  z6 H2 c) b5 G3 g% K9 M8 u3 a% s8 o
! A/ z  l& ]0 f5 ?# U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很多人在网上查询配置单时,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追求高性能而忽略了预算。看到网上人均配置4080、4090显卡的电脑,心里就痒痒,但这样的配置真的适合你吗?我们要明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你的需求只是1080p分辨率下畅玩主流游戏,那就没必要花费六七千甚至更多的预算去购买高端配置。
, A2 R. o+ ?  S
' Z. d( z" {  W- R6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我现在用不到的性能不代表以后用不到。”如果你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并且预算允许,那么适当提高配置也无妨。但如果预算紧张,还是建议先满足当前需求,未来再根据需要进行升级。毕竟,电脑的配置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慢慢调整和完善。
( y" m' a; e( S4 F3 H1 A4 s& W+ S2 x: g

5 p- m# e2 X5 w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拨打电话13101986181,让我帮你组装电脑,装机!' S& P! ~2 c6 p3 e3 m/ z

6 B- F0 |) P/ C' c0 m
6 }+ ~- c/ g, h- [% @, P& n  [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9-1 06:47 , Processed in 0.159456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