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迅速的非传染性疾病,对于它,不少朋友都不陌生,知道其最大的危害在于并发症,当多个并发症找上门时,对身体健康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3 c- ]% T: Y" i5 k2 `. y# r, V- j
5 \ W- P+ @& T: J' C+ f8 T% W7 x H7 j W
因此不少老年朋友得了糖尿病之后,就想着并发症那么凶险,健康长寿已然无望。但事实真的这样吗?当然不是,糖尿病患者也完全可以健康长寿,跟着小九来了解一下吧。
3 b# }$ `: W D
; M/ f! H/ G+ C7 g+ I4 A& N
01
3 i3 K, M# M0 [# j) D+ k& b. |
4 S& A" _) H0 X. ?/ z/ J/ J i q
老年糖友有自己血糖标准,多少算正常?
* S; Z. T$ y$ y0 O7 q0 f! A H- B5 o& G& m0 w4 m
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18.7%,约有2.604亿人次。其中,约有30%为糖尿病患者,95%以上为2型糖尿病患者。
7 y4 H2 ^% C) ^, w) H( @+ L2 S9 J# D, D& w1 n4 m
老年阶段是糖尿病最高发的年龄段,老年糖友们对于血糖也就格外关注,但不同人有不同的标准。
9 }, ~; s; \$ C' J+ b* Q, m. [4 l/ w! I, R3 u2 x& s( d$ G+ O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中把老年糖友分为3种不同的控糖标准。
; N+ b+ z' p [
: I. C; I c) u8 `1.新诊断,病程小于5年
5 r4 i i# L/ U7 u$ F. X' Z
( v9 z9 T0 K( y8 w' H& t) ?这类老年糖友如果满足低血糖风险低,不需要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自理能力良好的话,则主要目标是预防并发症,最好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0mmol/L。
0 ?$ r8 t" j2 X# h2 A& p% O
% z8 c+ C4 b3 w9 `% X2.患有不严重并发症,预期寿命大于5年
$ A# _% g' \' _/ R; T! w/ Y) A. e) j5 d+ d6 ?
如果这类患者存在低血糖风险,在治疗上需要以胰岛素促泌剂/降糖药物/多次胰岛素注射为主,自控能力较差的话。治疗目的就应该是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持续发展。
6 t G1 e8 q' b) d5 \+ l
/ u0 X6 d% h* G- }最好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1.1mmol/L。
: W3 `9 S! t1 y: Y5 u3 K
$ \5 L/ {- |2 A8 A3.患有严重疾病,预期寿命小于5年
1 [7 X7 j% f- g5 X1 N5 t4 D0 r
+ f; x! v0 e2 j! W* t8 X有严重低血糖风险、反复合并感染、急性心脑血管病变、完全丧失自理能力以及良好护理的患者,治疗重点是避免高血压造成的直接损害。
1 n& ^! u: o# I+ N F
1 P! T: ]$ _; R7 k5 ]- h! ~! F应该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0~8.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3.9mmol/L。
i" Y* D% H1 l) L5 y! r1 g
. z- J) Y2 [6 o4 g6 f" V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王建华表示,糖尿病并不是单一的血糖上升,其是集齐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代谢综合征,长期糖代谢紊乱会诱发多种急慢性并发,给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 Y( E7 K+ M. j2 P3 s
/ U1 d* k9 |! x$ F在确诊糖尿病后,除了要控制血糖,还需要将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发症等一并考虑,不能单一只控糖。
1 b( |3 a7 O+ V
" B$ Q+ ^5 c# R: a
02
( V" y- @$ a- _. M( b6 m* o( z& H# k( }1 J! E6 F" T7 z- Q
关于糖尿病,这4个误区一定不要有
! L9 R* l5 g! B2 ~! j
1 e5 v% d+ B9 N- E
世界范围内,我国是糖尿病发病率增加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约有1.5亿人存在糖尿病高危风险因素。
6 H: |* O, e$ N$ t9 W1 z9 ?) w# n9 }6 [& n; ]4 r! C0 q2 T% u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非常重要,但很多人在控糖时由于踏入了误区,导致血糖一直控制的不好,快来看看你是否“踩坑”!
k0 |; U. C3 [* Q. x# |
b% E6 w; W) f L9 B' t* d: b
1.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
% q2 w- C% I7 j+ P# I1 B/ Y* x* J
" I) {) s, S+ [糖尿病和吃糖没有直接关系,不吃糖不一定不得糖尿病、吃糖也不一定会得。
5 E9 C0 N( c& u" T# v) l
# c* }9 s7 A) [- z
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饮食不当、肥胖以及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相关,本身胰岛功能好的人,吃再多的糖身体也可以及时代谢,不会让血糖上升。反之,胰岛功能不好的人不吃糖,也容易罹患糖尿病。
P5 Z1 \! V- `1 i, I0 {
. z) E: k8 p8 K2 p$ N% W' ^2.“无糖食品”可以随便食用
) K! P+ g# p9 `4 ^
8 x2 D3 P- g5 E无糖食品是指制作过程中没有添加蔗糖等精制糖的食物,但其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进入体内后同样会转换分解成葡萄糖,导致血糖上升。即便是无糖的食物,吃多了也会让血糖大幅度上升。
' h' z0 H/ h, r8 T; F2 A" @
7 L& }8 P1 H( W0 k
3.糖尿病不严重,不需要担心
) S& y- j5 W+ V2 z" ?. X
+ j0 c7 |/ R! z6 f1 ]. o3 l$ W糖尿病是一种威胁全身的慢性疾病,没有及时控制的话会给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以及眼睛都带来影响。
: V2 T" b# b1 C# ~4 U0 W7 \/ A
u* B) [" O; g8 _! J4.得了糖尿病,一定会有并发症
6 M8 D: p" B/ e* y
2 F4 Q& F/ m- t" i4 K) p虽然糖尿病是个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但并不意味着患者一定会有并发症。
! ^: N) k# f1 d: A" g# p8 @1 n. f3 P
只要在确诊后进行规范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可以明显延缓并发症发生的时间。即便是已经发生了并发症的患者,通过规范的治疗也能延缓并发症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 [2 P/ D/ t5 C" d( B
. L3 V- \! B, U/ ?, E03
' u# m4 p& s# O4 S
/ f. X1 U* n6 G7 a5 ?: E 八九十岁高寿糖友,大多有4个共同点
) X# h3 }: V5 u m$ M
" U- S5 Y3 U9 Y, @% u罹患糖尿病并不意味着寿命就会缩短,临床上有不少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依旧获得了长寿。
* t, U4 c/ ^- v5 `8 Y7 |; _
2 R) R6 w# Y) M2022年,《JAMA》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若能控制好这四个指标,可达到延寿10年的目的。越早控制,对预期寿命影响越大。
8 I. {$ o; }% k5 Q
7 j: J- n- X0 ~# p
1.糖化达标
g; T! ]3 k' ~- `9 a9 W
- b s; p3 {( x9 }2 ~$ S
糖化就是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将指标从9.9%控制到7.7%,可让平均预期寿命延长3.4年。
$ @/ I% Y1 F! ?1 t$ ^9 l
( i2 P4 B9 s# Z% ?5 ~7 G' O, |需要提醒的是,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并非越低越好,控制到目标水平即可,过低的水平反而会缩短寿命。
' Y; x0 A3 k( Y- @" Y! n0 W8 N7 y: p2 ]7 L) E
2.体重达标
! @$ o+ x3 N3 p; ]9 d" H" |1 _/ P# Z. U, E0 F, Y5 ~
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直接关系,糖尿病患者需要将BMI控制在18.5~23.9之间。
) G) D1 ?' }, g1 q8 v- K% }
7 _* E1 J2 }" R! C. ~+ L) j8 i研究发现,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将BMI从41.4下降到33即可让预期寿命延长2年,下降到28.6、24.3则会让预期寿命延长2.9、3.9年。
0 O: q$ c6 n0 V6 r5 V* R
9 M& y, t3 D+ H, d) j5 i
3.血压达标
. S( Y; b7 ~8 s9 i3 m5 ^9 ^5 U
* F# K8 l1 D- v) @研究发现,收缩压从160.4mmHg下降到114.1mmHg可让平均预期寿命延长1.9年;如果下降到139.1mmHg、128.2mmHg,则分别会让预期寿命延长1.5、1.1年。
/ Z( L* U) E8 t# |
' }, B: H7 y* E0 T
4.血脂达标
0 A R1 [4 G, p+ s1 N, ] p( ?
+ o" U/ W1 k! R8 }6 S
血脂水平也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146.2mg/dL下降到107mg/dL、84mg/dL、59mg/dL,分别可让预期寿命延长0.5年、0.7年、0.9年。
+ r# d' h2 C. U" W e! |, p7 H# E4 C! c+ y( Y7 A
总而言之,糖尿病可怕却又不可怕,只要坚持健康生活习惯,控制好上面的指标,完全是可以健康长寿。
R' h% Y! m/ ]4 l3 h5 G: M
- @# F9 V5 M: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