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90|回复: 1

[校对版全本] 《青囊尸衣》作者:鲁班尺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榜眼
  • 打卡总天数:335
  • 打卡月天数:19
  • 打卡总奖励:5718
  • 最近打卡:2024-11-22 15:39:18

7850

主题

6149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4629
发表于 2024-4-14 14: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封面: 1.jpg

书名:《青囊尸衣》

作者:鲁班尺

简介:


两部传古奇书的出土,造就了盖世的奇才,也引来一场争夺不休的风雨…… 
  《青囊书》──东汉名医华佗的传奇名作 
  欲为曹操开脑盖医治头风的华佗,竟遭冤枉下狱,於牢中手撰毕生医理成交与狱卒,狱卒惧事不受,无奈与气愤之下,华佗便欲将此书付之一炬…… 
  《尸衣经》──明朝开国军师刘基钜着 
  刘基一生专研风水数术,精擅趋吉避凶,死前将心得编作,欲在百日之后陪葬身畔……朱寒生是个胸无大志的年轻人,虽然祖上世代行医济世,他却对岐黄之术一窍不通;虽然先人精於相宅度地,他却连基本的风水都不懂。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两部奇书:一部华佗所着的医经、一部刘伯温所着的风水宝典,真教人搞不懂老天爷这样的安排究竟有何用意?想到,误打误撞的寒生利用《青囊书》所授药方,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治好了一个身患罕见不治之症的病人,从此便让他陷入了一场利益纠葛、权力斗争的风暴之中……

下载: 《青囊尸衣》作者:鲁班尺.txt (2.63 MB, 下载次数: 0, 售价: 10 金币)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榜眼
  • 打卡总天数:335
  • 打卡月天数:19
  • 打卡总奖励:5718
  • 最近打卡:2024-11-22 15:39:18

7850

主题

6149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4629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14: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楔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夜,倾盆大雨,许昌城北死牢。
  飘忽不定的油灯光下,一个清癯白须的老者将一个布包交给牢头,轻声道:“此可以活人!”那牢头悄悄将布包揣入怀中。
  一千七百年后,有游人至江苏沛县华佗庙,庙门前一副对联曰: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
  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说的是,当年三国神医华佗将其毕生心血凝著《青囊经》,临终前夜传于牢头,那人竟不敢接,华佗无奈将其付之一炬,致使该医经失传至今,令人扼腕叹息。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此事早已湮没在漫漫尘世之中了。


第001章 祖坟
  1975年暮秋,江西婺源南山脚下,一株高大的老槐树下,围着一群村民,大家都仰着脸瞧着粘贴在树干上的一张布告。
  布告上写道:
  根据县革命委员会指示,凡位于通往灵古洞方向的坟墓须于十五日内自行搬迁,届时仍未搬迁的坟墓将视为无主坟,由镇革委会组织基干民兵统一铲平,希革命群众踊跃配合。
  落款是婺源县南山镇革命委员会,下面盖有鲜红的大印。
  寒生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匆匆向家里跑去。
  朱寒生今年二十岁了,平日里在家中跟着当赤脚医生的父亲学徒,做些上山采药、捣臼配伍等琐事,虽然性格内向但人却老实忠厚,村里的老人们都很喜欢他。
  村东头的三间茅草房是他的家,门前种着些党参柴胡等中草药,大黄狗懒洋洋地伏在门槛上。
  “老爹,镇上来人贴了告示要限期搬祖坟啦!”寒生未及进院就先喊了起来。
  “噢。”屋内应声道。
  父亲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医术一般,但医德很好,周围十里八村的老乡都找他来看病,一般的病都不去镇卫生院。
  屋内光线暗淡,父亲坐在椅子上手握石杵在药缸中捣药,四下里散发出一股植物根茎的土气。
  “老爹,为什么要把灵古洞前面的坟墓都搬走呢?”寒生问父亲。
  父亲摇了摇头。
  “我们朱家祖坟葬在灵古洞那儿有好多代了吧?”寒生憧憬着说道。
  “是啊,年代太久远,我们也只能管到曾祖父那一辈儿了,让我看看,明天是庚戌日,适宜破土迁坟,我们就明日辰时去吧。”父亲手指掐算着说道。
  寒生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是父亲一个人辛辛苦苦地将他拉扯大,靠着一点祖传的医术来勉强度日。旧时的中医,多少都涉及点风水堪舆,以前父亲也给别人相过阴宅,后来文革时候说是封建迷信,遭到了批判,打那时起,父亲就再也没有提过这档子事了。
  “老墓里能有点什么就好了。”寒生自语道。
  “咱家穷,老墓里除了一把骨头还能有什么?别胡思乱想了,对祖宗不敬。”父亲瞪了他一眼。
  当晚,寒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睡去。挖老坟是个稀奇事,想到此,他就兴奋不已。
  清晨,院子里的雀儿叽喳个不停,寒生早早地生火,煮了些红薯稀饭。日子虽艰辛,他还是多抓了把米放进锅里,今天可不同于往常。
  吃完饭,他和父亲扛着锄头铁锹,拿上雨伞和几条布袋子就出发了。
  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放眼望去,松竹连绵不断,掩映着白墙灰瓦、飞檐翘角的徽派明清古建筑,炊烟袅袅,静得像是一幅田园山水画。
  翻上一座山头,回眸眺望西南方向,当年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二十四棵(寓二十四孝之意)古巨杉,至今已逾八百余年,依然默默地矗立在文公山上。
  “跟上,快要7点了,别误了时辰。”父亲在前面催促道。
  寒生恋恋不舍地转身跟上。难怪有人说,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这是断然不假的。
  前面是一片碧绿的毛竹林,从竹林中穿过,就是有名的灵古洞了。这一带的山体都是石灰岩,江南雨水又多,侵蚀出许多的溶洞,灵古洞是其中最大的,据说从未有人进到底过,单单站在洞口,就会感到有一股阴风袭来,小孩子更是不敢接近,传说那黑黑的洞口会把小孩子吸进去的。
  竹林里已经见到零零落落的坟墓了,有些墓碑东倒西歪的,那是地底下到处横行的竹鞭拱翻的。朱家的祖坟还在前面,就在灵古洞口不远的地方。
  “嘎嘎。”两只乌鸦站在荒草萋萋的坟头上望着这边。
  “到了,这就是你曾祖父的墓。”父亲说着放下了扛着的锄头,那墓碑也是歪倒着的。
  寒生大喊一声,轰走了那两只黑兮兮的乌鸦。
  “寒生,你要记住,刨开棺材板时要屏住呼吸,密封好的棺材里有尸气,吸进去会生病的。”父亲举起了锄头。
  “尸气有颜色么?”寒生问。
  “有,但是一般人看不到。”父亲回答。
  “都是什么颜色?”寒生饶有兴趣地追问。
  “嗯,一般是淡灰色,也有黑色的,像浓烟一样,很邪门,最可怕的是红色的尸气,沾上就没救了。”父亲说。
  寒生听罢,心中一阵惧意。
  竹林里雾气沼沼,一团团的伊蚊扇动着翅膀,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两个热血的人类。寒生不由得打了个哆嗦,这种蚊子咬人无声无息,叮的包不大,但是奇痒,你恨不能把那块肉都抠出去。
  父亲一锄锄地掘着土,额头上冒出汗珠。寒生递过毛巾,顺手抢过锄头干了起来,毕竟是年轻人,体力壮,速度明显快了许多。
  父亲坐到一边,抽起了烟,香烟味儿弥散开来,蚊子群退回到了竹林里。
  寒生用力地刨着,四周已经堆起了高高的土,就在这时,突然手下感觉有异,“咚”的一声,锄头一沉,手腕翻转用力,竟硬生生地扯出一块黑褐色的木板来。
  “有黑气,躲开!”身后一声暴喝,父亲凌空跃起,一手扯住寒生将他推了上去。
  寒生回头望去,只见父亲身体摇晃了几下,一只手从怀里摸出一粒药丸塞入了口中,原来父亲已有准备。
  寒生躲在圈外,仔细瞧着坑内,却是什么也看不见。
  父亲继续清理着浮土,然后用力撬开棺材盖,随即跳了上来,张着嘴大口地喘息着。
  “老爹,我看不到黑气呀。”寒生搀扶住了父亲。
  “当然,你还没学过堪舆观气之法,自然看不见了。”父亲说道。
  寒生踮起脚,向土坑内看。
  “等等尸气散了再下去。”父亲又点起了一支烟。
  “老爹,曾祖的棺材里怎么会冒黑气呢?”寒生不解地问。
  父亲叹了口气,说道:“你曾祖也是个郎中,大概是怕有人盗墓,里面放了蟾蜍曼陀粉。”
  “蟾蜍曼陀粉?这东西也能产生有毒的尸气?”寒生问道。
  “这味药只是有麻醉的功效,一旦结合了尸体分解时的腐败气体,便会产生剧毒的黑色尸气。”父亲解释道。
  “那么最厉害的红尸气呢?是怎么出来的?”寒生感到越来越刺激。
  “老爹悬壶一世,至今还没有遇见过。”父亲说道。
  辰时到了,一缕阳光斜斜地射下来,照到了土坑里。
  父亲跳了起来,抓起雨伞,站在土堆上,把雨伞撑开遮住了阳光。
  “先人的骨殖见不得太阳光的,寒生,尸气已经散尽,你下去替曾祖敛骨吧。”父亲鼓励寒生道。
  寒生拿起一条布袋,壮着胆子跳下了坑。
  一副完整的骨架,呈黄褐颜色,不过姿势却是十分的怪异,俯面向下,脊背朝天。怎么会这样?当地可从来都没有这种风俗啊。
  寒生皱了皱眉头,目光扫视了下棺内,也没有发现任何的随葬物品,棺材底部有一些极细的尘土,掩埋了部分骨殖。他嘟囔了一声,蹲下开始敛骨,平生第一次钻进了棺材里,心里慌慌的,忐忑不安。
  骨殖一根根地装进了布口袋,骨骼之间的筋膜早已消失,所以连接处都是分离的,捡起来很容易。最后捧起骷髅头,小心翼翼地塞进口袋里。
  “老爹,捡完了。”寒生喊道。
  江南的晚秋,天气变化无常,刚才还有阳光照下来,此刻却是乌云蔽日,哗哗下起雨来了。
  “寒生,辰时已过,我们回去。”父亲看了看铅灰色的天空,摇摇头说道。
  “那其他的墓怎么办?”寒生问。
  “再找吉日吧!”父亲拉住寒生的手,拖了上来。
  父子两人照原路返回,等赶回村东家门口时,浑身衣裳都已经湿透了。
  草屋前的大香樟树下,站着几个人,焦急地四处张望,一见寒生父子,赶忙迎上前来。
  “朱医生,我家婆娘就要生产了,麻烦您赶紧跑一趟。”那为首的中年男子焦急地说道。
  “好,我收拾一下就去。”父亲进屋去取药箱。
  “寒生,今天不一定赶得回来,你在戌时把遗骨清点一下,然后用白布条扎紧放在西屋壁龛上,记住点上三炷香。”父亲背起药箱,叮嘱寒生道。
  “知道啦,老爹早去早回。”寒生应声答道,走进西屋放下布口袋。他知道,接生不同于看病,有时产妇折腾一两天还生不下来,父亲就得在那里随时看着,今晚肯定又得自己独自吃饭了。
  晚上掌灯时,寒生自己胡乱扒拉两口饭,看看时钟已经7点。戌时到了,他来到西屋壁龛前,取下布口袋,开始遵照父亲的嘱咐在油灯下清点骨殖。
  自幼就跟着父亲行医,十多年的耳濡目染,寒生对人体并不陌生,他知道人体大大小小有二百零四块骨头,但是听说外国洋人有二百零六块,他们的第五脚趾骨比我们多一块,不过父亲也没见过。
  “一百七十五,一百七十六,一百七十七……”寒生口中念叨着,咦,怎么没啦?他倒过袋子,里面空空如也,一根也没有了。
  缺失了哪些呢?一共少了二十七块,他想了想,干脆摆起来看。说干就干,寒生将所有的骨头按人体顺序拼了起来,戌时尾,当钟声敲响9点的时候,人体骨骼拼接完成了。
  曾祖的骨架安静地躺在了西屋的地上,唯独缺少了一只右手掌……

提供第一章品鉴,若是您对这本小说感兴趣,可以下载完本小说,感谢您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4-11-23 05:58 , Processed in 0.203000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