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u N" ^7 Y) W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因为“租用时没注意”,现在不愿意支付过高的买断费,已经被租赁机构官方寄送了法律函,将被起诉。还有网友在投诉平台称遭遇暴力催收,付款逾期后,被租赁平台“爆了通讯录”,父母均遭受催收人员辱骂。! y, a9 C) D0 l. i
# S# _/ _' S. r( q3 l
以租代购,真的划算吗? _4 b; W: ]) G0 B
0 u6 |& H) e: M. I; f5 E' T在投诉平台,有用户表示,自己于2022年12月18日,通过支付宝爱租机小程序租赁一部 iPhone14 Pro Max,时间为12个月,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20日,每月租金为693元,12个月共8316元,到期后商家的模式为续租或归还或买断,买断价格为7558元。 ' |: Q& F1 p+ O( {, f1 M* H, |. ^2 X& }* _5 j+ a
也就是说,在上述租赁平台,一款 iPhone14 Pro Max手机,年租金8316元加买断金7558元共计约15874元。 7 v+ k8 M" ]! Z2 \, N+ g. Z4 W1 v2 l 9 L f* ]- V/ }6 C' N上述用户表示,考虑到一次性支出不符合自己当时租赁的原因,所以准备续租,此时,续租的价格为856.57元一个月,并且时间固定为12个月,续租总价格为10278.84,如果加上前期一年的租赁费等于此款商品的价格为18594.84元,而该手机最初的价格为12000元左右。$ y- }+ K0 `: p/ p( i' O
; l- Z1 e2 L- @, L无论是买断,还是续租,用户所支付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价,且租满一年后,第二年月租金即涨价。% i) O. R; Y5 l5 l( Y
6 w8 E( Y- F8 \! c$ t! P% k
对消费者更不利的是,当手机租期到期后,如果被平台认定为有破损或者耗损过大等情况,平台将要求消费者要么支付折损费要么买断该手机。 % o& S9 J4 [0 B1 ^9 D5 g6 v! n* H0 d; M9 M; O
据央广网,一名租机消费者就遭遇了到期归还时被商家索要折损费的情况。该消费者反映,因买断费太高,租完手机遂归还于商家,商家签收之后,时隔两个星期,给其发了一张验机报告,验机报告上面写了该机有一些轻微划痕,扬声器没有声音。根据商家提供的验机报告显示,手机为八成新,屏幕细微刮痕,边框轻微老化和细微刮痕,后盖细微老化,扬声器无声。但面对这样的验收结果,消费者并不认可,若扬声器没声音,自己又怎能接电话呢? ( T2 u/ z5 N: J7 q( z7 N" ]% S! \+ {3 R# I e3 {
除此之外,手机监管锁的问题也困扰着众多手机租赁用户。所谓的手机监管锁,是商家对用户的一种限制,如果用户出现租金逾期或者逾期未归还手机的情况,手机会被锁定。 3 b. B# R1 \! H* Y; a1 g9 [ ! @8 `! a. |3 I- U" @& n4 y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租手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有近3万条投诉,涉及到期续租加价、买断之后不解除监管锁、买断价格过高、暴力催收等。9 _! v) B% E/ p+ Y$ v' Y7 a0 g
4 O$ Y6 o4 H0 b7 c- D& D+ Y对此,律师称,若类比贷款来计算利率,有些订单甚至超过了一些非法高利贷的利率。且可以大致认定相关协议本质上并非普通租赁合同,而是融资租赁合同。 + B# u4 [- A A3 U- h 2 T- _# q, @; E& a/ g根据《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融资租赁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租赁物价值评估和定价体系,根据租赁物的价值、其他成本和合理利润等确定租金水平。售后回租业务中,融资租赁公司对租赁物的买入价格应当有合理的、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定价依据作为参考,不得低值高买。; k- q4 E* I/ i5 j
4 M3 k; h0 a7 E0 L1 Z( U! V, t
律师还表示,这些租赁手机案例还可能涉及以融资租赁的形式掩盖了事实上的民间借贷关系,如果确认借贷关系为合法有效的,超过上限部分的利息应当不予认可,对于因无合法资质导致借贷合同(事实上的合同关系)无效的,则只应当返还本金。 : V# J2 h% s p* F, J7 I2 i* v. V8 C9 Z7 N7 _7 F
近期,一些地方法院也发文提醒消费者,当下不少手机租赁平台以“低月租”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分期“租赁手机”,租金逾期后自动“由租转售”,存在部分手机租金及费用标准超过法定最高利息标准、租赁过程未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等问题。 J6 }( y% }# E; h! K. k0 S |% a5 i0 ~0 W1 u( s
在去年,央视还曾揭露一些租赁平台打着“零元购”的幌子向未成年人放高利贷的行为。在全国各地都有这种租机平台的业务,尤其在网上,一些标榜“0首付低分期”的手机租赁平台,通过线下合作商户向消费者“出租”手机,甚至不分年龄段地向未成年人出租。大多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维权意识和金融风险意识,租赁手机后,售价仅两三千元的手机可能会累计付出上万元租金,大大加重未成年人的经济负担。 $ n' B1 ` e8 g7 F: p# ]+ u; B$ a4 d
央视称,无论是“手机0元租”还是“手机0元购”,其实就是“以租代购”。消费者一旦签署手机租约,想退租,成本高昂。法律人士提醒,为躲避监管,此类手机租赁在合同中规避了很多融资条款,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租”、“购”说法不一的情况,未成年消费者在签署此类合同时,应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并由监护人代为办理。 # X' K& x. C8 Z( w6 y4 A& I8 r' Q; z;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