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102|回复: 0

忠心耿耿的护卫队长——祖茂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91
  • 打卡月天数:2
  • 打卡总奖励:1130
  • 最近打卡:2024-10-29 21:01:13

1008

主题

48

回帖

6182

积分

版主

积分
6182
发表于 2024-3-22 07: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A% f; c$ m3 x. G) f( A祖茂,是三国时代大名鼎鼎的诸侯——孙坚麾下的将领。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他为吴郡富春人,字大荣,使双刀,并与黄盖、程普、韩当三人一起,并称为孙坚帐前的“四大猛将”。
" y, Z$ z. y3 j0 L" n( Z2 f9 L. t3 ]
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孙坚为关东联军之先锋,与董卓军的华雄部交战。虽然旗开得胜,斩了华雄的副将胡轸,但是却因为袁术拒发粮草,导致后勤短缺。最终由于缺粮,以致军心涣散,被得知消息的华雄趁夜偷袭,惨遭大败……
' Y- S% E% F3 h9 R$ Z1 x! ^1 x3 I' q
在撤退的途中,华雄追兵迫得太紧,孙坚要打打不过,想逃也逃不掉。由于他头盔上的“赤帻”(红头巾)太过醒目,更成了敌人所追杀的目标。十万火急之时,祖茂主动要求与孙坚交换头巾,终于是引走了华雄的追兵。
, z) N" K, R$ o9 w2 j( m
& o/ H7 D( C9 e8 B* G之后,祖茂又将头巾挂在一根庭柱之上,自己跑到旁边的树林中躲避。等华雄人马追上来查看的时候,祖茂挥舞双刀从树林中杀出,想要偷袭华雄。却不想被华雄回头一声吼,手中大刀一挥,就将他斩于马下……
4 ~$ A% \5 _2 {# y! f1 N% Y* f! j
应该说,演义小说中的祖茂,可以打上两个标签:其一为“忠心护主”,其二为“不自量力”。他能够在主公危急的时候,主动请缨充当诱饵,牺牲自己而成全主公的“金蝉脱壳”,这点真的是难能可贵,忠心可鉴;2 J9 P! b- t& Z8 B$ C
% y3 J1 B' z! o/ g. X2 x2 ~
然而,既然已经成功骗过了华雄,祖茂这时候,也就应该自行想办法脱身才是。而他却又想玩个“擒贼擒王”,不顾自身武功和华雄的差距,从背后偷袭。结果就是被一刀秒杀,早早将自己的性命,撂在了三国时代的初期……/ I  C# i' ~- A8 q/ e

. w/ J/ j& i- |- i- u: a$ K说起来,祖茂这个人物,给《三国演义》读者们最深切感受,还是“惋惜”二字。试想与他齐名的程普、黄盖、韩当等人,都在之后的故事里大放异彩。从孙坚,跟孙策,又事孙权,人人战功显赫,威名远播,共同成就了江东孙氏霸业的宏伟史话。
& Z* d7 i% j/ @! o- X; p
4 L) O4 a  F6 ]2 d, Q4 \( l而且,程、黄、韩三人,后来都位列“江东十二虎臣”之名,载入了当时的史册。试想祖茂要是能活到他们那个时候,应该也能混个功成名就的待遇。然而他却过早地陨落,留下了千古的遗憾……- [( G+ O, F2 v. x

, W- h, d/ A3 D) e. v! }- `% ]; W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祖茂并没有死在讨董卓之战中,华雄的刀下。根据《三国志》的记载,祖茂确实和孙坚换过头巾,并引开了追兵,但之后并没有不自量力,意图偷袭等行为……
) q6 Y; z+ K" \$ {# c4 `6 D* m3 U* v; |  a
也就是说,在饱受争议,被吐槽不断的《高希希版新三国》中,所描述的祖茂,反而更加符合史实(在新三国电视剧里,赤壁大战前夕,祖茂依然健在,并与黄盖程普韩当,组成四大老将的阵容,一齐上门劝说周瑜,要与曹操军决战)。" ~5 `# U8 k) ^- @& c, D
! Y* Q5 ]% r" |' l
看来,我们还是需要翻开史料记载,来探寻一下祖茂这个人物的经历,并尽量还原他的真实身份,给他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3 H4 `" Q# r8 b1 ]
( }% D3 \+ n; I5 _) v5 J4 N) S" e
祖茂这个人物,在史书上的记载非常少,唯一能找到踪迹的地方,就是在《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中:* n! y0 J+ q' b6 h% x
; G$ M$ _6 v6 E$ ~( b% q' x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 j% X3 K9 a& P& S% j+ U# I

- E- L0 N# d4 [这一段的大概意思是说,孙坚在梁东地区,被董卓军优势兵力多路围攻,寡不敌众,带着几十个骑兵突围逃出。由于他时常在头盔上,戴着标志性的红头巾,被敌人所认得,就揭下头巾,命令身边的武将祖茂戴上,冒充于他。终于,才能逃脱敌人的追杀。
/ s3 u9 F9 U* _' n' H
9 c* ^$ [6 A! q, X$ R5 `* {而祖茂顶着孙坚的身份,逃进了一片坟地(想借鬼把敌人吓退?),但还是被敌人重重包围,逃不出去。于是祖茂瞅准机会,将头巾戴在坟地间一根还在燃烧的木头柱子上,自己却趴进旁边的草丛里躲起来。
+ t. m+ H" z6 D9 ]" v8 `# U7 L3 |" e% g/ k$ W/ Y9 e) e, R8 B
结果,西凉军的骑兵们一路追红头巾而去,好不容易围住,到头来却发现是根柱子,于是就失望地离去了……
  \) p- j$ Z8 g4 u' v* u- _, e9 a& N. a6 L4 R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和演义小说上不一样的几个事实。5 O- L  M8 D, A+ ?8 p  Z  J. \: }
4 C. }6 X+ R4 x1 [
第一,和祖茂换头巾,是孙坚的命令,而非如小说上所描述的,是祖茂主动请缨,自愿牺牲。' V0 v5 u* @5 y5 I" k, D
! j! A; Z) @  q4 O( A
第二,祖茂在孙坚阵营中,是“近将”的身份,而非是所谓的“四大猛将”。这个“近”字,可以理解成和孙坚关系比较亲近,也可以理解为,当时离孙坚的距离比较近。7 d/ |! Y! c- X. Z, p8 F, n
' ^, ^) s# V0 {1 O& t
第三,就是刚才说过的,祖茂急中生智,将红头巾这件烫手又索命的东西,又转嫁给一个柱子,并由此逃得了性命……
) y4 S+ a) K" f
; h8 g7 q$ ^; K我们可以大体来分析一下,以上这几条事实。
- h5 L9 G) a/ y& x  a6 J- P: q5 g# q8 n0 ]9 I' ]( u
首先,不管是孙坚下令,还是祖茂主动要求,他都是充作诱饵,为孙坚引开了敌人追兵。由此可以肯定祖茂其人的勇敢无畏,以及他对主公孙坚的忠心不二。
# e# o  U2 `. f, x
- A: `2 a( Q2 p. L2 R+ V. L而且,这个“换头巾”的伎俩,很可能是他们一开始就谋划好的。孙坚作为军中主将,平时就戴着极为醒目的红头巾,可以凸显出身份的不一样,同时也是战场上的重要标识。9 B) c) S0 Z" O
: c/ \1 X2 A) ^; v
要知道,古时候没有现代这样发达的通讯技术,战斗指挥的手段也非常受限。成千上万的士兵拥挤在战场上,想要有效地凝聚成一个整体,并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那就必须要给所有人竖立一个醒目的标识,比如军中大旗等。因为旗帜不仅高大而且醒目,迎风飘扬,很远之外都能看得见。但听擂鼓进军的声音一响,士兵们只需要追随着大旗的指引,冲锋陷阵就行。# i# o% z1 _' B+ q5 b4 z! {

) B0 E" y/ r1 c& B2 G至于孙坚头上所戴的红头巾,自然也是起到了和大旗一般的指引作用。而且据史料记载,孙坚的外表是“身高体长,容貌不凡”,这样的人物要是再戴上一方色彩鲜艳的头巾,必然更是威风凛凛,再添英爽之气。士兵们看见自己的主帅,是这么一副俊伟如山的仪容,自然也会内心激愤,士气高涨。! h. }" V6 {) \: Q0 f

% C" K& z. d4 F2 I试想孙坚再骑上高头大马,走上战场,鲜红的头巾随风一扬,代表的就是他身先士卒的勇敢。士兵们远远看见,军中主将都如此用命,哪里还有不奋不顾身,倾力杀敌的理由?
7 ~5 Q# ~+ O0 }
* H5 X; q6 y) k5 B3 T不仅如此,红头巾作为孙坚的“身份标识”,也可以吸引敌人的注意,起到“替身”的作用。因为它的色彩太鲜艳明显,在混乱的战场上,分辨度太高。己方的士兵们,把头巾当做了孙坚的化身,敌方的人马,也同样会认为它就是孙坚的所在。
. d5 w' m. q+ O$ ]# {
6 E( f' W- S% U( {: W9 P$ M若是遇到危险的时候,孙坚只需要将自己和头巾分离,就可以“借物代形”,成功拉走敌人的“仇恨度”,从而缩小自身的目标,以便逃命(其实历史上的很多有名的将帅,都有各种替身的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 a+ z; f0 u. b9 X
; T2 w  ^0 ?" o. s而祖茂,就在孙坚作战失败之时,扮演了这个吸引仇恨,和充当替身的角色。这说明,他应该随时都跟在孙坚的身边,而且是比较亲近,得到信任的人。$ C( z1 C- d5 X
6 i" Y7 V8 l! i4 ?
要知道,“替身”的工作也不是谁都能干的。不单要有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还要脑子灵活,随机应变,这样才有可能为主帅争取到,尽可能更多的逃生时间。
$ y2 v4 k1 U+ S; y2 J2 A  U6 {: {; E! m# ]: @( j
而祖茂在《三国志》的记载中,被称为孙坚“近将”的原因,应该就是指,他是孙坚的亲卫队成员,甚至是卫队长一类的职务。而且,他很可能从一开始就是孙坚“替身计划”的预定人选,平时就跟着孙坚一起,搞过类似的演练。
, z& M4 A" N* |# ]  {5 e. I0 J! v9 P2 y1 _% s
至少,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来,祖茂这个替身,当得是很成功的。他不仅成功引走了敌人,保孙坚脱困,还头脑活络地在来了个“二次转嫁”,让一根柱子又当了他的替身,最后也保证了自己的脱困。
9 Z1 h# u, t0 n/ ~+ }2 p0 B
* X8 T6 N) I0 E# O" t' Q1 w# C看得出,祖茂的脑子是够用的,《三国演义》里对他“不自量力”的描述,其实是在贬低他。# k2 Q1 U7 I/ C. X# C+ C4 l
3 ]) r& a: I, E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又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祖茂既然脱困,那就应该在之后,回到了孙坚的身边,继续效力。
7 `. i! r& S7 t6 p% G) a$ }4 ^3 O) O
那为什么在后来的史料记载上,他却再无踪迹可寻,就像是消失了一样?
) W8 F1 n" k* K& j$ J  I; b, }
2 z4 U7 j  B8 r6 l3 U, }2 N而且,他忠心护主这么大的功劳,为什么后来不能像他的同僚,黄盖、程普、韩当一样,位列庙堂,成为“江东虎臣”之一?% [2 G) ~5 B8 C7 B) F; o: I# B  J
, |. Q4 A2 t/ O% v8 ]# D
其实,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祖茂的身份,和黄盖程普韩当等,是完全不一样的。所谓他与这些人平起平坐,共称为“四大猛将”的说法,其实都是演义小说中的虚构。
2 b: Y- M" R) H5 r1 c0 D% K: w6 @$ [! o& y  r+ p+ Y, a
这一点,我们翻开《三国志》的记载,就能够窥探一番:
" J( u8 _. X8 h: o4 g, n. K+ h8 d/ [$ Q% i: w
《三国志-吴书-黄盖传》记载: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而且他麾下的部队也是勇猛善战(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
3 j! d3 b$ S' @4 P
& x) J  K7 s* \5 Z8 e( i7 e《三国志-吴书-程普传》记载:程普早在平黄巾之乱时就跟随孙坚,多谋善略,屡立功勋(初为州郡吏,有容貌计略,善於应对。从孙坚征伐,讨黄巾於宛、邓,破董卓於阳人,攻城野战)。+ F: b/ G1 \! z. U$ ?
* o$ L, Q3 ^* T- F+ _  F7 b! B
《三国志-吴书-韩当传》记载:韩当长于弓箭、骑术精妙,且膂力过人,经常冲锋陷阵,斩将擒敌(辽西令支人也。以便弓马,有膂力,幸于孙坚,从征伐周旋,数犯危难,陷敌擒虏)。7 ~# l  |# U6 T6 o* U- l
1 D9 {6 C$ D  C/ b5 M& D
而祖茂呢?非但在《三国志》上无独立传记,就连其他关于三国的史料,对他都基本没有提及。可以肯定,他的名望,以及他在历史所处的地位,是远远不如黄盖、程普、韩当等三人的。$ d' H# |7 f9 V' H
! v0 r! Q* N" O' Y3 N& r
他不具备什么军事能力,只是孙坚帐下的卫士,也许弓马娴熟,单兵作战能力还行。他忠心耿耿全力护主,也就此在三国时代,留下了一个“换头巾,保主帅”的片段,这就是关于他在历史上的唯一踪迹……& e( d- ^. V$ Z  j) |5 `# I4 @
# R: b2 ]1 u* q& M$ f# x: @
最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罗贯中要在《三国演义》中,将祖茂的身份修修改改,还要加上一个偷袭不成被反杀的结局?6 n3 H! T4 O+ h' l# E

! l( R, N) b3 q! j: J  }5 V5 G这当然也是剧情的需要,以及塑造人物形象,和凸显主角光环的需要。0 w  j: P5 Q7 P6 s) a1 I9 {/ y; f9 \
9 o+ R6 @& F: h7 n4 G* q
如果细看演义小说,你会发现,罗贯中“拥刘反曹”的写作思路,表现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在各大战场上。
6 L: I! l: K( E' {5 y6 \! B, b8 Q1 T8 w+ p1 y9 D
为了打造“主角阵营”的超强战斗力,老罗不惜笔墨,对三国时代的所有重要战役,都作了很多完全违背史实的修改:1 w8 d) u" `4 Y2 @, j& p* D# Z
9 H8 v  O& ], G$ x  D, ]
比如说,赤壁之战,明明是周瑜的功劳,却非要给诸葛亮弄个草船借箭和借东风;汉中之战,本来是两败俱伤的消耗战,却偏要写成是刘备轻松获胜,末了还让曹操掉了两颗门牙;长坂坡之战,很明显是刘备一方的大溃败,却还是要来个赵云单骑救主,张飞大闹长板桥,一声吼死夏侯杰,感觉是虽败犹荣……
$ d, k1 _7 S$ ]3 u$ Y5 Q1 r% Q/ }7 q( s$ n3 `, f: m* ^$ F. D
不过,以上这些都还不算夸张,好歹都还算是刘备参与过的战役。而“诸侯讨董卓”之战,才是刘备阵营的战绩中,水分最大的。因为刘备当时跟随公孙瓒,根本就没有参与讨伐董卓的战役,所谓的“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等精彩片段,都是完全的原创虚构。& Z9 R( _  F( D- E4 L9 |
1 {+ ~2 b. `: s( k. k/ O# s, |
大概,是罗贯中觉得,这场战役世人瞩目,是让刘备集团走上顶级舞台,并闻名天下的最佳平台。所以,就安排刘关张三人在这一战中出场,并让他们都能在这场战役中,有着相当惊人的战场表现。" F5 P) e) f3 k4 n# F( S( c0 W
" O, g8 M$ m, Z% y
老罗首先想要凸显的,是关羽的英勇形象(原本关羽就是他想在小说中打造的“武圣”角色),那么很自然,就得找些龙套人物来烘托和陪衬。同时,老罗又不想改编得太过夸张,太脱离现实,于是便找了在史书上有记载的华雄,来充当关羽成名的垫脚石。
2 O1 u( |0 I  f# H0 m) Q9 k) P1 |& n6 P& v1 N4 N3 R- ^  s, x3 i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深刻分析过华雄其人,知道他仅仅是董卓军胡轸部的一个都督,仅仅在历史上记了个名字,毫无战绩和名气可言。
6 ]* h+ |: t; S- C7 n$ X3 }" D4 G  P6 u3 Q. j
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自然要给华雄编排战绩,首先不单是对他的威猛外表有了描述: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还给他创作了睥睨嚣张的出场台词“杀鸡焉用牛刀”,主动请缨出战,作为先锋去会一会十八路诸侯的人马。
0 _7 k! x4 E8 o7 X& L7 u" N! h! i- Q' x/ m. Z( ~: J' f, W+ U0 c
接着,又将原本是主将的胡轸,写成是华雄的副将,完全本末倒置。再给华雄加上了牛逼哄哄的战场表现,先败王匡,再和孙坚大军作战,并相持不下(基本上战绩都是从徐荣身上移植过来的)。0 k/ M7 {4 F5 o( ~
; ]- G. ?& d/ J! q- h
试想,孙坚是十八路诸侯的先锋,被称为“江东猛虎”,而且初战告捷就斩了胡轸。然而就是这样牛逼的人物,还是在后来输给了华雄。虽然按照演义的说法,是由于粮草不济的因素,但不可否认,孙坚在这一战里输得确实很狼狈,差点连命都没保住。
7 A6 x+ i; c' {" U% Y; n  M# Z: `9 l2 \5 F! N( H0 |) s
至于祖茂呢?自然也是和他的主公孙坚一起,在老罗的笔下,被改编成为了华雄“成名”的垫脚石。
$ Q4 L9 Y) R- P) n- H/ _, h, E. r8 J; ~* s/ A( \& ^
祖茂号称是孙坚帐下的四大猛将之一,是和黄盖、程普、韩当这些后来的牛人,都排一个档次的人物。然而手持双刀的他,却是在顶着“背后偷袭”的优势笼罩下,就连华雄一个回合都挡不了。可想而知,华雄的武功是比他强上多少倍?* C/ [+ h4 C# u9 Q! S0 y

4 W  `! @4 V% \" d既然,祖茂都只是华雄刀下只能走一回合的水平,那么换做是黄盖、程普、韩当这些和他并列的人,又能好得到哪里去?
: z9 W9 F3 w: l' K, X
* q+ a2 Z0 ^+ f  E. c而华雄又在之后,向十八路诸侯搦战的时候,被关羽在酒尚温时,一刀斩首马下。这又说明,关羽的武功比他强上多少呢?5 b, E' u0 l1 E+ c) Y0 }- C9 }

  R# H5 l. i# r所以,我们是不是就此可以这样推论呢?那就是:' R- [& ^5 h4 h
6 Y7 u* C2 m2 {& V. }, I; e
首先,祖茂≈黄盖/程普/韩当……
$ E/ m6 n9 c. U" _& A) x
0 @' M5 V* J3 M4 O- Q) T接着,华雄>>祖茂……
% J$ Q4 c1 z1 J0 [; C9 r% x( i8 k% ?. l3 \4 z$ A
然后,关羽>华雄……
/ I( O. o9 d) Q/ v0 r3 e6 j9 \! X$ _6 O7 S
最后,就是关羽>>>黄盖/程普/韩当/祖茂等人……
& R! l& E7 l6 R9 h- T) @( n0 N7 U" R* E* g! a$ u3 k
是的,罗贯中在这里玩了个“多层烘托”的手法。先是用祖茂的“偷袭被杀”,来凸显华雄的厉害,再用华雄的“温酒被斩”,来成就关羽的威名。从此,关二爷就真的是名震天下,这也是他成为“千古武圣”路上,最扎实的第一步……
) f- \  p7 e( z" T# e
, r2 N) {) ~5 _至于祖茂呢?就只能在老罗的笔下作出牺牲,沦为了龙套角色。而且是给龙套跑龙套的龙套,可谓是“龙龙套”……
7 `& ^7 i+ z8 j1 a, u% H, J
/ P+ J# e+ m# i$ o( l写到这里,关于祖茂这个人物的讨论,也可以就此收笔了。; y; r2 V5 z# H; M, I+ h( Y
4 M$ Y. c, u+ R+ W# i3 }# O
其实客观来说,若不是因为《三国演义》中,对“孙坚逃脱”这一情节的大肆渲染,祖茂恐怕还值不起今天这么大的名气。  a! f: a- _# v- S
& `, i1 F# v. E
他和华雄一样,在史书上都只是个“一次留名”的边缘角色,除了在《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有提到过一次之外,再无别的资料记载。6 O* N+ |( X# @" N  y' a

, f( g0 Z! C6 u6 ?* `# p严格来说,祖茂在历史上的戏份,还比华雄更多一点。华雄仅仅是兵败被斩,而祖茂好歹还配合孙坚,上演过一出为当替身的戏。而且从这场掩护身份,并吸引追兵的表演中,还多少看得出祖茂的忠诚和机智之处。* B% w9 P( w8 {  o+ v* l6 ]

! A+ g' A& H7 f+ H/ k) w) A/ ?. PPS:虽然在《三国演义》里只是个垫脚石的身份,但祖茂给读者们留下的印象,还是“忠勇”二字打头。“主动换缨”成就了他的“忠”名,而“刀劈华雄”虽然有些不自量力之嫌,但也就此成就了他的“勇”名。
0 @1 J) ^% o, ^7 G6 q+ E* [$ P) @$ Z
6 @6 r, n4 b6 W' u) E8 f: Z客观来说,“忠+勇”的形象,倒也和历史上真实的祖茂形象基本一致,大概相符……3 K) q0 P! F1 y8 f! H6 S

6 J2 i' Q8 A* s5 P'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4-11-21 16:59 , Processed in 0.150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