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S& ^! r* n, s2 r据史料分析,刘表被朝廷封为“荆州牧”的时间,应该是在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时候的朝廷,由于之前的董卓进京,乱政霸权,导致君权旁落,实际上是处于西凉军集团控制之下的。 + E; x3 a. F" B. Z ( k4 p. I( a; f$ [, U0 @由于董卓的残暴好杀,专权排挤,导致了天下人的不满。于是在袁氏兄弟(袁绍、袁术)的共同号召下,关东各地的诸侯们组成了讨董联军,双方数十万人相互鏖战,逐鹿中原。# r0 _/ g9 _; i
6 |& f7 `& [( @ ^/ h" E众所周知,孙坚是关东诸侯联军的先锋,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屡建奇功,多次获胜,将西凉军的吕布,胡轸,华雄等人杀得屁滚尿流。并率先攻入洛阳,收复旧都…… , ^1 Y; V7 B+ N) E + j- `( j& ?6 V w a* C! g5 [可以说,在相互之间勾心斗角,各怀鬼胎,并自相伐战的关东联军中,孙坚是唯一坚决进军,并在战场上屡战屡胜的一路人马(曹操虽然也进军了,但胜绩不多,败绩倒是不少)。也是令西凉军集团,所最为忌惮的人物。 - f! e3 H) y9 U" X9 o( W $ O6 B; W$ l O }1 ^. L! C) `据史料记载,黄祖在战场上暗算孙坚,并至其身死的时间,发生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而根据《三国志-刘表传》的记录,就是在黄祖干死孙坚不久后,刘表就被“朝廷”升官进爵,走上了人生巅峰…… 0 D( W/ r0 k# D9 S4 t4 S( v1 B; }) H- m X3 W: @
(坚为流矢所中死,军败,术遂不能胜表。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 E$ n. q- U; X
0 E/ E/ e$ ?9 R2 }1 P; I4 S这无疑是为黄祖埋下了,之后兵败身死的伏笔。因为他身处荆州的派系斗争旋涡之中,身后并没有一个雄厚稳定而有力的集团在支持他。一旦,江东集团重兵来袭,他在战场上失利,又得不到后方的军事支援,就很有可能陷入孤军重围的危险境地。3 _3 h( d7 I) W; h4 Y e; m
# U) S, q( ~2 k0 L7 H' A% @
更何况,对于江东孙氏集团来说,黄祖还是有着“杀君之仇”的大恨人物,恨不得手刃之而后快,以祭奠先君孙坚的在天之灵。一旦他战场失败,想投降都没有门路…… 8 K* j! i2 ~: f$ k1 c1 k b6 ^/ H" }" v6 d9 O* ]' P4 Y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江夏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战略攻防上的重要性。 * `& V' J; x4 b) t3 k. E M, ~( p& H, c; _) x" X3 P' C+ E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江夏位于荆州的最东端,地处处荆、豫、扬三州的交汇处,又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和长江的交汇点。江夏境内水网密布、道路交错,正好是长江中游的交通枢纽,其战略地位就尤为突出。" A& t1 L1 F) [, M( Q2 T
& x9 N4 v1 v# X8 Z0 Z对于荆襄八郡来说,守住江夏,不仅能够保障荆州的中心南郡,而且能在恰当的时机顺江而下,对东吴全境实施军事打击;同样的,对于东吴集团来说,攻占江夏郡也是建立西北江防,俯瞰荆州全境、并剑指西部益州地区的首战之地…… . U3 T* p! i# o' y3 B0 z' B& x( p 2 c4 X$ y) K8 H' i- P U! H$ A也就是说,江夏是荆州和江东之间,最为重要的枢纽,谁占据了它,谁就有了战略上的主动性。后来陆逊,吕蒙等人白衣渡江,偷袭南郡,导致关羽后路被断,败走麦城,最关键的原因也是在于,江夏郡之前已经被东吴所占领,整个荆州东部门洞大开。 ) w6 @. e; L: b& C5 v+ h9 `0 U ! x3 d( J7 ~) M所以,黄祖对江夏的镇守,等于是守护着荆襄八郡最重要的东大门,这是一块炙手可热的烫手之地,也注定了会是连年战火的交兵之地…… # V' L m9 D+ k' y- C3 f" T0 ?! K9 U$ S. g+ ^
而黄祖在江夏的守卫成绩如何呢?我们还是翻开史料的记载,来大概窥探一下: 1 ]) [2 A6 Y* j1 ]; V/ }/ G# Y4 z2 i8 G+ k! R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坚的儿子,江东小霸王孙策,率军进攻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被孙策军打得大败,求救于黄祖。黄祖则派自己的儿子黄射领水军五千助战,结果还是为孙策所败。% m* b- k2 X4 g% ]) z) E& a2 i7 C
3 Y s1 X# G0 J% I5 C" T' ~
接着,孙策又收得刘勋部的兵将和战船,直逼夏口,并摆出周瑜、吕范、程普、韩当、黄盖等人组成的豪华战斗阵容。而黄祖在刘表援军的支持下,和孙策军奋力作战,虽然损失很大,并且丢失了战船军帐等物资无数,却也给孙策军造成了极大的消耗。最终,孙策在俘获一些人口和物资以后,便无力再战,并引兵东归,接受了小胜的结局。 , \2 a8 S; _3 L( c0 }# O) X 2 J% j& {+ C X& |0 ^1 M( ?- [!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身死,孙权继任江东大统,在之后的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再次讨伐黄祖。这一次基本上是江上作战,孙权以兵力的优势,打败了黄祖的水师,但是却在攻城上遇到了难题。由于自家后方的山越人叛乱,孙权也只得匆匆返回。 ) p+ ~$ D2 X2 f6 F+ b ( e" E1 l+ P Z! V: N! W而且在这一战中,孙权麾下的凌操因为孤军深入,被当时还属于黄祖的部将甘宁所射杀,算是折损了一员大将。(《吴书》记载:甘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凌操。) 3 d% L9 l% g! u1 y % G, E" z4 G! T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一直处于守势的黄祖心里不爽,决定反攻一次,讨回面子。于是派部将邓龙等人,领兵数千杀向柴桑。结果被周瑜大军击败,几乎全军覆没,而且生擒了主将邓龙(《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_- E Q' x: [9 Z6 y) _
$ L; Z3 _; O: I& Y. X5 T同样是在这一年,江夏郡也同时受到了北方曹操的威胁。张辽领曹操的命令攻打江夏郡,虽然没能拿下江夏,但至少攻取了江夏北部的几个县(《三国志-魏书-张辽传》记载:复别击荆州,定江夏诸县,还屯临颍,封都亭侯)。 i% j6 v5 ^# [8 f$ o1 r0 P; m% p
) G4 Z e. c& v, C& G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孙权再次攻打江夏,同样没能占到地盘,只是俘获了一些江夏周边的人口,迁回江东。而且在这一战中,很受孙氏器重的将领徐琨,也中了黄祖军的暗箭而身亡…… , L* d0 g6 S! ~* y9 | 3 \ O6 r3 @0 O( c3 @" i( _1 t综合以上这些战绩,我们大致可以看出,黄祖的军事能力。应该说,黄祖的治军水平还是不错的。他麾下的水军,能够与以舟船作战而著称的江东水军相抗衡,并每次都能作战良久,甚至令对方遭受不小的损失,损耗大量的战力,并临阵折损大将,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u( ], n, g7 m( V0 L- o9 N
1 f% U& q( {9 f
然而,事实上也就仅此而已。 4 @- \' K. `! A5 w9 b, g% n/ w: p. B) z, }( {& b& U, X! F5 ?: A: q' b
黄祖无论是和江东孙氏军,还是和北方曹操军,每次作战均是以失败而告终。丢人口,丢物资,丢战船,丢钱粮……唯一没有丢的,就是江夏的核心地盘。 6 k! d, t: _% E) q! S - B# u( s+ t: U( E$ P当然,这一切也和他自身实力的不济有关。江夏距离荆州核心地带较远,离荆州的后勤补给基地——江陵也不近。也就是说,黄祖其实长时间以来,都是处于“孤军孤城”的尴尬境况,所以每次作战(至少是战役初期),他都是以一己之力,一郡之兵,来对抗整个江东集团,打不赢也是正常的。 6 U: t! d- q/ q) C. K5 C+ W3 @% ~ 1 `( b" w+ Z% C3 b# f* H2 x更何况,我们还不能忽视了,荆州内部的一些问题,和刘表本身的战略。5 N; h1 ] H* t6 P
: j& _# z& K, [4 c
众所周知,刘表是个“守土型”的君主,一生之中几乎没有率军远征,主动进攻的举动。这点当然也和荆州的统治阶级内部架构有关,毕竟荆州的军事、经济等实权,都是掌控在蔡瑁张允蒯越蒯良等人的手中。 ' @/ w1 c4 ?% ]' E0 q- H9 f: _0 P# j0 d' q* X$ B! J2 j
也就是说,刘表在荆州并无军队粮草的调度等大权,他能在荆所起到的军事作用,其实也是有限的。 5 Y5 \! M( S/ {8 P/ _' e0 K- L , T4 V- P# z$ \5 f& h! g d3 L所以,在荆州这种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刘表也只能采取较为保守的战略模式(想进攻也没有兵权)。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黄祖也是始终处于守势,没有战略上的主动性。 0 [/ ^; s( T: `9 }5 a$ w3 S . C4 p6 @' q$ u试想,在这种被动的军事政治态势下,远离己方大本营,还要面对强大的对手,黄祖能够做到稳守城池,令己方地盘不失,让敌人的多次进攻,只能微功而反,还能对敌人造成相当的消耗和损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v. q& V7 _$ @% q0 Z |
' m# P( d+ T+ ]9 r
毕竟,他的对手,可是整个江东集团,谋臣名将数不胜数。有在讨董战役中所向披靡的孙坚;有凭一己之力荡平江东,建立东吴势力的孙策;还有后来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的周瑜等人……输战而不输势,败阵而不丢地,镇守江夏十余年的黄祖,完全可谓是荆州东大门上的最顽强支点。& {& Z4 ]! i3 ?- U
. B3 v& i. e" i! ^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黄祖杀祢衡”,以及黄祖与江东集团的最后一次作战,并兵败身亡的过程。: D& t0 X9 |) n: Y1 @5 Y7 _0 a' W S
& c, e5 K8 d7 V+ a' Q* I/ Z$ a
其实关于祢衡,没啥好说的,之前的文章已经分析过,就是一个脑子有病的文人喷子。虽然在文学器乐方面颇有些才能,但他为人高傲而张狂,一言不合就张嘴乱骂,毫不给人面子。; _% R9 l# y L
, t5 x* F# F" W9 O6 U
他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个刺头,拿舌矛往别人心窝子里猛戳。之前在曹操,刘表那里,不单是曹刘二人厌恶于他,就连二人身边的侍从、卫士等,也看不惯他的行径。 ! p- \3 E2 f* G0 z. Q/ u5 N2 S7 j, _, {/ N
到了黄祖这里,祢衡也依然不改口无遮拦的臭毛病,在达官贵人们聚集的会议上,对黄祖出言不逊,还骂人家“死老头”……(《后汉书-祢衡传》记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 d9 P# I9 h( x! N- F& e3 b, G
" n2 h. h0 @/ U: d6 O/ F9 C本来就酒意上头的黄祖,盛怒之下便对祢衡下达了砍头的死令。 6 P4 z- ^& l2 L# z/ p1 C- f ) z$ _: }; ~- S! q7 d; i正好,原本就和祢衡有矛盾的主簿(估计是祢衡文笔好,抢了他的饭碗),立刻就拿着黄祖的令箭,将祢衡处斩。之后黄祖酒醒过来,见到祢衡的头颅也非常后悔自己的酒后冲动,于是下令厚葬祢衡(《后汉书-祢衡传》记载:祖主簿素疾衡,即时杀焉。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 w8 h1 {. @4 T6 J , t' v; J0 q+ k9 E" l3 h" A但是话又说回来,像祢衡这样嘴贱舌锐,到处乱喷的“才子”,走到哪里都是搅屎棍一根,就算是黄祖不杀他,他迟早也会死于别人之手。3 R7 @' ^) [ ~+ ?5 A: {% r( I
$ o- m; \; S! X( d
至于黄祖之死,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一年,正好是刘表去世的那一年,也是曹操大军南下,并发生赤壁之战的这一年。 ( V! |/ ]# o2 F( m- ]- r9 l h ~$ }, K M" _6 P可以肯定的是,这时候的黄祖,已经完全是孤军作战的态势了……因为在他身后,原本最坚定的支持者——刘表,早已经身染恶疮,卧床不起,很难再给予他什么支援了。 7 Z5 M$ u9 A$ u6 y / t! ^% Y. v1 A1 Z1 S而荆州实权派的代表如蔡瑁张允等,也早就定好了扶刘琮上位,并投降曹操的计划…… 3 e( P! U4 U+ O9 j. U7 n0 @& {/ a7 t$ [2 t9 I* s
也就是说,荆州之地的完整性,此刻已经不重要了;江夏郡的得失,也不是那么必要的了(地盘都准备献给曹操,今后还要不要保持荆州的完整,也是该曹操考虑的问题了)。6 v* J) s- L d4 d' |0 l1 B3 d
& {& }" r7 d0 x3 X
既然已经没有了后方的支援,那么再次面对江东军进攻的时候,黄祖也只能是一肩力扛了……8 s8 q1 Z6 _- t# p" W1 [" A6 s9 z
, l, \+ Z& x p* D$ H% B3 G
据史料记载,这一战先从长江上打起,黄祖让部将张硕、陈就为先锋,作试探性进攻,结果被东吴将领凌统以少胜多歼灭,全军覆没,张硕也死在江东军刀下。 5 l" a0 t: N9 B4 H6 H, p 6 ]9 X- G# Q" Z之后黄祖又用两艘蒙冲舰守沔口,用石块火把居高临下投掷,令周瑜的进攻舰队损失惨重。直到后来,江东军组织敢死队,重甲持刀冲锋,才切断了黄祖两艘蒙冲之间的联系,并由吕蒙格杀了黄祖麾下的将领陈就。5 a2 P+ T0 s. X7 [$ j
6 s% R) C6 h6 ~4 |9 F大势已去的黄祖只能弃城而逃,最终还是被江东军骑兵追上,拉下马枭首……最终,黄祖的首级被盛放在木盒中,经孙权查看过后,被放置在孙坚坟前献祭…… 7 B; i( a7 Z6 M3 Y6 r+ e , `+ E6 ^3 }1 I* @7 N4 Z不过,尽管杀了黄祖,占了江夏,但江东军很快还是退回了东吴。其原因,应该还是在于黄祖之前的强烈抵抗,令孙权水军损失惨重,就算是占了江夏,也顶不住荆州军的大举反攻。1 k2 Y0 X& k/ C" @
$ ?7 W" T5 |$ \1 a
当然,黄祖在江夏镇守十余年,人心所向,恐怕也是个重要因素。- k5 d" o) G7 {
7 O$ f# Q; l1 C
江东军虽然拿下了城池,但短时间内无法收复人心……所以权衡之下,孙权军选择了撤退,最终还是没能拿下江夏这块战略要地…… # `/ O6 J) I2 S3 x 7 x" R* N( ~% x' c- E, f- p% ~综上所述,黄祖在三国时代,也能算得上是个人物。 ( R# I. |; n! r 7 A* M/ d7 m8 B2 q他名气不大,但绝不是碌碌之辈,至少所有关于汉末三国的史料,对他都会多少有些提及。, T9 K4 \6 A# ^2 c& J
, n; a* o! v3 U. E
他的军政才能有限,战场上输多胜少,但也抹杀不了他镇守江夏十余年,并独抗江东集团好几次的战功。 5 Q) x- i: E& q1 Z 8 v; V- k! Y. L+ w" s而且,就如同前面所说过的,黄祖在这个人物,在不经意之间,对整个汉末历史的进程也颇有过几次影响。 ' u o% D6 ?) c% {% g 0 j& R* u4 o: }% p- N9 q射杀孙坚,不但令这位江东猛虎英年早逝,也将刘表扶上了荆州最高长官——州牧的位置。试想要是孙坚不死,以他的本事名望,会在之后的历史上翻出多大的浪花来?恐怕整个汉末乱世的群雄割据态势都会为之而改变。 1 w2 U/ x1 V% ^ c5 l( Y4 V2 u) b6 \7 m7 N. _9 P! g9 v1 t" t0 L
至于刘表,如果不是因为黄祖伏击孙坚的表现,而迅速坐上荆州牧的位置,恐怕整个荆州一盘散沙的态势,还不知要维系下去多久。9 B+ x! }" c) x4 v* Q
, B/ D( {2 R; ]0 Q; T6 M, C R到时候,荆州还会不会成为乱世中那个世外桃源之地,就很难说了。从北方逃过来的诸葛氏一家,还会不会选择荆州作为栖息之地,诸葛亮又能否在此与刘备不期而遇,也就更难说了…… % X) B$ {' h* O& P l " s- _2 z! g! c至于他镇守江夏,不但成功遏制住了江东孙氏集团往西扩张的攻势,还使得公子刘琦在受到荆州实权集团排挤时,能以“效仿重耳”的模式,有一个可以“外出避祸”的去处。要不然,恐怕刘琦想要避祸,就只能净身出户,四处飘零了,从此流亡于世了…… 0 K. E; @/ t: \/ M4 B4 Q4 u: t. ^# J2 b, M- {
要是没有刘琦驻守在江夏,给刘备开辟出新的栖身之地,恐怕之后蔡瑁等人献出荆州之地,投降曹操的时候,刘备也会无处可去。要么,只能去苍梧这种不毛之地,投靠吴巨;要么只能以流寇的身份,投奔江东……今后再想起事,可谓是难上加难。% p3 x$ D6 g% I6 |% b
6 A- B) ^2 D3 f y. @
而且,如果江东集团早早拿下了江夏,那势力范围就早都伸到了江北的地界。到时候即便还和曹操有场南北大战,那也仅仅是孙曹之间的事情了,哪里还有刘备参与的份呢?到时候,天下会成为曹操孙权,南北两个巨无霸集团的对抗,刘备想要与他们分庭抗礼,并成为天下三分的一方,恐怕都只能成为空谈了……) ^7 D d. u" P Q7 H. L
- t, C+ p1 h p, {" cPS:黄祖算是个被演义和史书都共同忽略,同时遗忘的人物。就连他的年龄,以及生年,都不见于史料。 " E% }$ _) R( `- P9 k6 H+ F8 `% I5 W+ [$ v0 l) P
不过,从史料记载上推断,黄祖的年龄应该不小,大抵和他的主公刘表,是一个年龄层的。据《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记载:宁陈计曰:……祖今年老,香戈已甚,时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 P3 b, O; b+ K
8 ~ E% E( V F7 I; f" A" s' V
这段记载,大抵发生在甘宁投靠东吴的时候,也就是建安八年(公元203年)。这时候的黄祖能被称为“年老”,恐怕他的年龄已经至少有五六十岁了。 ' v0 E, e ~2 C0 f2 c5 Q$ @* h; R( @0 p: r9 O
此时离黄祖阵亡的时间(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3年),尚有五年之久,只怕黄祖到那个时候,已经年过六十,就古人的平均年龄而言,已经算很老了。4 C, f' L' e$ _3 U7 i$ S
) k% j. U, E. Y# N7 } % e5 x8 k" J9 c R. V3 x3 i, j& [8 d \* d: m# M# x0 Z
人老了必然会力衰,脑子也会日渐糊涂,这大概也是黄祖在最后一战中惨败丢城,并出逃被截杀的原因之一……/ N# e1 Z# n& g# c7 n! }$ E-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