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3 z9 y O9 K7 A; i) ^; E0 O结果祢衡是怎么做的呢?他先是满口答应了孔融,要登门谢罪。大喜过望的孔融赶紧告知曹操,也令曹操欣喜不已。 @. l! x. z" o: A* C1 }
i# W! a/ q7 S9 u然而,祢衡来的时候,却依然是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来到曹操门前,手持三尺长的大杖,锤着地上打着拍子,就开始大声唾骂(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这就是他的“登门赔罪”,在大庭广众之下赔罪赔成这个样子,这次带来的负面效果,可丝毫不比之前的“击鼓骂曹”要差。 ) ?- K7 u. g% M$ t9 A. u' h0 v& f+ u1 f/ {9 M1 V' v
毫无疑问,祢衡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毁掉了自己和曹操之间,所仅有的最后缓冲空间。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位演出,张狂气焰,换作涵养再好的人,恐怕也忍受不了了。 ( L% J% B0 D7 ` j( p' F9 `, A. o0 M; T& G) D
不过,曹操虽然气愤(操怒,谓融曰:“称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却并没有对祢衡下杀手。在他看来,狂士出言不逊,也就只是嘴上功夫,带不来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 N& m/ q1 J$ E/ e+ U % e' d! S1 {' `( V* f) r. Z; t% _, H1 B这时候杀了他,反而是给了天下人一个把柄,认为自己心胸狭窄的理由。倒不如疏远他,将他流放至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来个眼不见耳不闻,则心不烦。 0 D( H% N+ {1 U E $ d6 i* _+ p% o) u& z8 M9 y4 W和《三国演义》上的描述一样,祢衡被曹操派到了荆州,刘表的麾下。结果在出发的时候,祢衡也依然不改张狂和出口辱人的风格,将前来送行的人比作坟墓和死尸,而自己是身处一群行尸走肉中间,搞得这些为他践行的人也十分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要真是说了什么,恐怕祢衡又要骂人家死人诈尸什么的……)。# s* E e7 O7 K
& P. t; ]+ W Y" m/ {; n到了刘表的门下,祢衡倒是似乎收敛了一些,大概是刘表对他待以了上宾之礼(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也给了他不错的薪水和官职待遇,让他专门主管写文著字方面的工作。" Z" e$ G* @1 t/ p( V0 P1 I
( k; u" s! u+ O1 y而且,祢衡在这个职位上,确实也干得不错,但凡是经他手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文字工整,而且言辞义理都颇有值得借鉴和观赏之处。很快,凡荆州地界内,需要做文字工作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祢衡的身影(文章言议,非衡不定)。6 J( @: V# K( m9 L) S5 p
7 i- o9 c# x" W. h: {0 K4 ~
应该说,祢衡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才华也能得以发挥,有用武之地了。荆州不是许都,刘表也不是曹操,刘景升一向以宽厚仁德而著称,年龄也比祢衡大很多,不会因为一些小过错而责罚他,而且还颇为欣赏他的才华。 ( ]3 D$ I; v/ a7 g, s& q& k k7 X l6 @: O$ p8 s
只要收敛起以前的坏脾气,少说狂话,祢衡就能在荆州的地界上混得风生水起。就此下去,说不定还能成为一代诗文大家,留下很多千古名句,令后人所敬仰。8 ~3 D0 `8 ~% F2 i( q
. T8 k* v; m. x M6 v
只不过,还是那句话,祢衡要是不骂人,不做出格的事情,那就真的不是祢衡了。1 G6 c+ E; q# _4 t3 N; E9 s: n
1 n& g" z# R8 U1 E* P d据史料记载,祢衡在一段时间的收敛过后,又恢复了以往的张狂和臭嘴,而且令刘表都受到了大大的羞辱(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试想刘表已经是很宽厚的人,连他都感到深深受辱,难以忍受的事情,可想而知祢衡做得有多么过分了…… 3 g; {8 V3 t# M8 s0 v a, T+ }! B6 d# q/ V
于是,刘表也学了曹操的手段,来个疏远流放,将祢衡送到荆州的东大门——江夏郡,大将黄祖的麾下任职,依然是干文书一类的工作。& D4 k. q% y- X) ]2 b4 i+ j
% s/ j$ g( ^0 g' j" f应该说,黄祖也不是个小人物,他镇守荆州东门十余年,屡次挫败江东孙权集团的进攻,也算是一名武略过人的将军。只不过,由于是行伍出生,随时都在战场上拼杀,刀头舔血的事情见的多了,黄祖的性格也偏急躁,没有曹操和刘表那么好的涵养。. R q" o8 J% x) P
/ K. O4 ^& `! H% m+ c
所以,祢衡来到了黄祖的麾下,恐怕就不会再像以往一样,自我嚣张无人治,反而是会碰到真正的硬钉子……& c2 {) H+ \: ^
/ {# d/ Y7 i( c& U果然,祢衡刚来到黄祖营中的时候,还有所收敛,不仅受到重用,将江夏郡中的文书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还和黄祖的儿子黄射的关系很好(祖亦善待焉。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R3 c$ g g% Y9 j# V
" Q6 w8 e X# E2 O然而,在后来黄祖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祢衡又一次出言不逊,令黄祖和在场宾客都十分难堪(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大怒之下的黄祖,借着酒劲将祢衡治罪处斩。虽然黄射在听闻这件事情以后,连鞋子都没赶上穿,就光着脚赶来营救,但还是没能赶上…… + U! J4 T/ X# `2 K3 T2 _ + h$ t3 i7 y: E( ?# }+ _' h就这样,出口成脏的祢衡,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这张臭嘴上,这对于他来说,几乎是必然的结局。这时候的他,才年仅25,6岁,他在江夏所写成的《鹦鹉赋》,也是他在历史上的最后印记。但见此赋结构精巧,语言清丽,骈俪工致,托情微妙,却不想成为了他的绝笔之作…… 0 S( ^. P' ~. ~. d6 o2 e$ D3 |- P$ B* L4 K$ ~# S
应该说,祢衡的死,让人惋惜,也让人哀叹,却并不让人觉得可怜和同情。因为他的下场,都是他自己“作”出来的。他之前能有幸碰上心胸开阔的曹操,和宽厚大度的刘表,并不追究他的过错。但也不可避免,会在后来遇上黄祖这类性格急躁,做事冲动的人,降罪于他,砍下他项上人头。" _- E) d7 H$ D6 w) M
; v g3 }, a) m6 C5 p$ k
就此,我们可以给祢衡这个人,来一个简单的总结。3 A8 Q' @- t0 ?% S+ E
: T; `& \! a" @+ C' e8 M
首先,他有才吗?不否认他确实有才,不管是在文字口才上,还是在器乐演奏上,他都有相当的才华,无愧于聪明绝顶四个字的评价。0 s7 U. R {2 {3 R/ N3 }
' V# l; ~* O' u1 S U B$ R0 [5 ?但是,他的聪明,也仅限于此。也许他的智商确实很高,但情商却完全为零。或许,说情商为零都是抬举他了,他的情商完全可以说是负数。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人情世故,也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随时随地都仗着自己的“舌矛”锐利,往别人的心窝子里面戳!2 `) c: z" A4 C/ B0 w* m* ~
1 ^# Z4 b! N6 |; O( g9 ?- k
或许,真如孔融所评价的,祢衡有“疯病”,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有精神疾病。如果抛开他的才华不论,那他的行径,简直就类似于疯子骂街,将任何人都贬低到无所适从的地步,除了他自己,以及他所看得起的孔融杨修二人。! V; f7 ~5 U. a7 @ F" z% _
+ E8 j* H1 t2 f0 q: m/ w2 h
然而,孔杨二人虽然也是嘴炮,喜欢呈口舌之利,但也还多少有些收敛和注意影响。而且,他俩人除了文学和口才上的长处以外,多少也有些其他方面的成绩,对当时的世道也有些贡献。 J, @ ~5 W1 @( T5 ?4 ]7 @2 f ) W% W- r' k+ Z; V* q- t: s& D孔融好歹当过北海太守,而且在任期内还颇有治绩,还留下过类似《孔北海集》这样的著作,供后人解读。杨修也担任过丞相府的主簿,工作成效斐然,后世还评价他为“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 e8 G) d- D' \8 Z" y5 _ - M( E! H1 n, X6 Z& b; ] x* e) s而祢衡呢?除了他文字和器乐上的特长以外,看不出有任何其它的才能。而且即便是在文采方面,他也仅仅是留下《鹦鹉赋》这么一篇华丽的词句。至于其它,人们还能记住他的事迹,就只有脏口喷人,裸衣击鼓,持杖骂曹这些……2 N4 y) A# |5 n8 y
, U7 ^$ _ |) R% O# f) j, {. }也许,给祢衡打上一个“喷子”的标签,是再适合不过了。他是个典型的说话爽了就行,哪管他下一秒脑袋在哪儿……他这样的人,对社会的作用是有限的。2 {- e: B; }3 U: O' V
: Y; B7 [% L6 S+ i+ k5 ? x. q相反,真正对当时的社会有贡献,对历史有推进作用的,还是他批驳唾骂的人,如陈群,荀攸,司马朗,曹操,刘表等。因为“治国安民”四个字,可真不是嘴上说说就足够,还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行…… ( ^" w! v6 V2 ~) @0 T, L + j7 r! s5 x" L3 o2 X+ `+ X写到这里,关于祢衡这个人物的讨论,也可以告一段落了。+ o" ~ j9 U' [, ]
+ C$ c5 x# b% {. ]+ Y
倒是笔者觉得,他在三国时代,也算得上是个“点缀者”的角色。他的牙尖齿利,和嘴毒舌辣,倒是在群雄并起的乱世逐鹿中,带来了一种不随大流的迥异风潮,令人叹为观止,忍俊不禁,也由此诞生了不少的幽默笑料…… 1 V* k ?% j8 |* ~* T ]. d, q; K9 Y# H. Q5 ^5 c+ F
只是这个笑料,到头来,到底是祢衡取笑的那些人,还是他自己呢? - h9 w8 ?! N& Y+ ^" u+ n$ y h: U& \$ G Z( DPS:《三国演义》中,祢衡骂尽曹操麾下人物的段子,除了头一句“荀彧可使吊丧问疾”,在史书上有所记载之外,其它均为罗贯中虚构。 e( \3 I) a+ A( M- u
- Y& N1 m8 J3 ?; v- s8 S0 D* l在这里,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祢衡骂这些人的根据和出处,完全文娱,大家权当一乐: 1 L; u( c1 S$ g: z# ] M0 o9 p. `9 c! s# G' N
荀彧可使吊丧问疾) }1 d+ x! f7 x3 ^+ ^( c' Z
1 g7 ^$ ?) B1 n% w; u" s8 Y史书记载,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总之,他给人的印象应该就是那种白衣飘香的帅男,文质彬彬如许仙一般。加之脸长,祢衡说他长着哭丧脸,治病治得了就是问疾,若是治不好,那就正好搭灵堂送纸钱丧葬一条龙服务。 0 h2 M5 n6 X/ G6 g7 c* C# k2 w3 s: m; V+ e/ L# x3 U, \& C
荀攸可使看坟守墓 ; J) C0 g6 p& F5 u) M4 x o* C. l2 W! P5 w. f曹操曾评价荀攸:“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看得出,外表来看,荀攸是个外表人畜无害,实则诡计百出的人。在他计谋里丧生的,都可以埋一个陵园了,荀攸管杀也管埋,干脆就去当守个陵人吧!# j9 t( n( W9 A3 P
# l; [; u3 _1 J0 K$ E程昱可使关门闭户% t: r4 b! z4 o. _, y5 Z# _) |# a
& ^/ T: A. s0 a' B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程昱为:“昱性刚戾,与人多迕”。说的是程昱性格刚戾,不善于人际交往,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然而,程昱作为曹操的后方大总管,不但长期保障老曹后方稳定,还精通守城保地的战术。曹操征徐州时,张邈等军作叛,迎吕布入兖,幸亏程昱所镇守的鄄城、范县、东阿等地巍然不动,才保住了曹家的根本……所以说,程昱替曹操看家是看得挺好的,称之为关门闭户也可以理解。 " f8 r, K4 O( S8 o1 q' c& d + l( t3 j! m* K7 j郭嘉可使白词念赋 " @ @9 o- j- p3 {9 U0 N# y' w' w, b) H' N
郭嘉一向身体不佳,面有病色,一副白面书生的样子,干些白词念赋之类的事宜,再合适不过。而且,郭嘉的文采其实也非常出色,最有名的就是“十胜十败论”,文采斐然,对仗华丽,语言能力不在话下。 / |" F' A# ~ m) s' M' d $ R6 @+ v8 I, Y; Q7 B1 ?张辽可使击鼓鸣金 : D3 J- U3 B! L # G G9 t* K3 O: [, v# n1 K在演义中,张辽的外表被描述为“姿容正气,英武不凡”,这样英俊的人去击鼓鸣金激励,似乎也确实能鼓舞士气。而且,这时候张辽才刚投到曹操麾下不久,没有什么战绩,差其做个击鼓鸣金的小兵似乎也合情合理…… % ]; e5 h8 |. N' v* U. J4 M. d( [+ O5 }% H% |0 T
许褚可使牧牛放马- X/ {: K2 Y0 @ K7 {" b' Q4 j
. u. F% Q: L V: D. S
许褚是曹操的护卫队长,力大无穷,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在投效曹操之前,许褚曾组织乡勇,与贼人对抗,一次与贼寇长时间相持后,粮食短缺,于是他与贼人商量好拿耕牛换对方粮食。1 R' ~' z* P' c) f
% K9 H% {2 Q$ f) p4 S拿到粮食后,由于耕牛只识旧主人,就转头往村里跑。许褚为表示自己守信用,拉着牛尾巴把牛倒拖回来一百多步,给山贼说:牛我可是给你们拉回来了。山贼被这场面震住了,吓得牛也不敢要,一哄而散……就此牵强附会“牧牛放马”,意思是说许褚一身蛮力,只配和牛马之类为伍。 " F1 Y8 L! A% v; S4 ?: _! u! @3 f9 ]/ t
乐进可使取状读诏* @: ~) E% l3 O: }
4 ^- u: \2 a7 t1 }' i
据史料记载,乐进乐文谦身材短小,他最早跟随曹操,职位就是“帐下吏”。他的本职工作,就是跑腿的,做杂活,处理些日常琐事,至于“取状读诏”的事情自然也是不在话下。祢衡在这里,一来是揭乐进的老底,二来是嘲笑人家五短身材,在军营中跑来忙去的滑稽场景。 2 ]1 l4 b4 n3 r3 ~: H' N7 T+ c
李典可使传书送檄 ! |8 J) H7 V7 ]8 \/ q3 l. } 2 t9 ]8 Z7 k6 `6 n4 s据《魏书》记载“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看得出,李典是地方豪族出身,和曹操手下大多数出身寒门的将领不同,是一员有文化也能打仗的儒将,在曹营中的人缘也相对比较好。这样的人跑去传送文书一类,自然也是比较合适,至少能收到书文的人买他的面子,不会怠慢。 4 G3 N/ c8 J4 x, X" M; W 5 }6 w. I8 H& F0 Z& Z吕虔可使磨刀铸剑 , C( ]' X' f+ g" c1 V/ Y; c: R: E3 O, F
据《晋书-王祥传》记载:当年吕虔有一把佩刀,工匠观摩后认为佩此刀的必登“三公”高位。吕虔于是对王祥说:“我做不了三公,这刀对于我说不定还有害。而您有公辅的器量,所以送给您。”王祥坚辞不受,在吕虔几乎强迫下他才勉强收下。 - ~3 f' z/ G3 q2 e: ?$ C* o8 K$ Q( j, K/ g+ B( @& D
后来王祥官至太保,封淮陵郡公。王祥临死前又把此刀送给其弟王览,并说:“你以后前途远大,足以配此刀。”果然王览后来官至光禄大夫……看来,吕虔真的是品剑高手,这样的才能,不去“磨刀铸剑”岂不是浪费? 5 W) R; z; [. M# E( }3 t# [1 a0 g& f4 \5 s: T7 w+ q# c; y/ R
满宠可使饮酒食糟 2 v/ j/ @) H0 d H, J , w( q5 c$ r5 y* L9 x满宠本来就是酒鬼一个,而且酒量很大。虽然并没有因为喝酒而误过事情,但他的“酒段子”早就传得是满城风雨。而且,他为人严苛肃纪,让其管理军士饮酒和军中粮草食禄之类的事情,自然是非常合适。 % T _9 I8 o! F0 ^ A6 w " `3 E$ G" V1 _* o于禁可使负版筑墙 6 |+ x6 L+ {3 i, p6 E7 \ - @+ R0 |0 j% P3 G7 D |于禁为人治军严谨,沉稳仔细,曹操讨伐张绣失败的时候,只有他的部队是败而不溃,反而扎下营盘,构筑防卫营垒,以防止敌人的进一步侵袭。而且,于禁为人铁面无私,威严毅重,由他筑起来的城墙,肯定是远离豆腐渣工程,质量杠杠的!6 n: D$ s9 |9 j: @
# [7 A4 \) j$ f# C. ~. n1 ~0 A
徐晃可使屠猪杀狗 7 b' X0 n# h* Y5 B. r2 y& s. h' e) I 5 ~: n0 {, r: b* U无论是史书还是小说,均无关于徐晃和“猪狗”的任何关系描述。当然,徐晃是猛将,而且是曹营中的第一流猛将,杀敌斩将就像是杀猪狗一般轻松容易……不过也可以解释为,徐晃只能倚强凌弱,杀些猪狗之类的弱鸡对手来赚取军功。 - ~/ _- |' n" t& | {* Z( M: F, P. F! e9 ]
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6 Z0 ^! C* c k
7 S7 w3 w9 i3 i( X6 g% p众所周知,夏侯惇是独眼龙,之前在征讨吕布的战斗中,不慎被暗箭所伤,损了一目。祢衡这里完全是拿人家的身体缺陷开涮,讽刺人家为“五体不全”,赤裸裸地往人家伤疤上撒盐。 / y2 o' ^$ B4 n4 I1 J; k) d/ H" w* j. q7 l. S2 y4 e
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9 v( [9 M8 z- ?: [8 P
: @3 n1 _* I+ Q8 Z$ F6 [
这里应该是祢衡将曹洪曹仁两兄弟搞混了(也可能是罗贯中搞混了)。曹洪,字子廉,家境殷实富裕,又是出了名的铁公鸡。曾经曹丕找他借钱,他不给,后来曹丕即位以后,差点将曹洪一刀咔嚓了……这里应该是讽刺他守财奴,要钱不要命!$ u: s8 o3 b1 Q6 C& r% j0 ~6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