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65|回复: 0

为什么即使有火烧赤壁,古人在海战时依然喜欢铁索连环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1008

主题

49

回帖

6220

积分

版主

积分
6220
发表于 2024-3-21 18: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B9 c4 k- G- e0 h( `& d1 ?- Y2 g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征东吴。由于北方将士不习水性,曹操不得已用铁索将所有战船逐个相连。吴军统帅周瑜采纳了火攻策略,决战当日,黄盖领着数十艘艨艟开至江北,假意向曹军投降。当这些艨艟巨舰,接近曹军水寨的时候,黄盖下令一起发火,由于当时风大,立时起到了“火烧连船”的作用,摧毁了曹军水寨,甚至波及岸上的曹营。曹军大败,曹操统一中国的野心,被孙权和刘备联手粉碎了,开启了曹孙刘三分天下的局面。
: U4 B8 Z. t0 w  Z; ^6 F- S# }" Y) N
, w8 ~, t) V% E8 |这段历史给了后人一个错误的印象,就是在海战中使用铁索连环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策。而事实上,在古代海战中,无论中西,铁索连环都被广泛使用。
, j% t3 b. Q; i, U  N8 a/ a9 p/ h& V! ~/ d( [) ~; {
中国古代的铁索连环4 e- O: L$ Q% o$ _3 g5 k! l
/ K0 @2 e% Q/ a8 y. I# v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连环船。当时南方的吴、楚、越等国,为了称霸长江流域,大力发展水军。然而,很多士卒无法适应水上的颠簸航行,经常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严重影响士气和作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水军就用木板将船舶两两相连,提高了船只航行的稳定性。船只稳定了,还有利于士兵进行弓弩与标枪的射击,提高命中率与杀伤效果。
. a7 u- P) e& Y, w" i3 I, ~# Z' z, C0 L6 M' `7 h: D) N0 L
在北方,战船的基本用途只是运送兵员与粮食,但也用上了连环船技术。因为连环船中间有一片较大而稳定的平台,可用来承载士兵与物资,所以提高了运载优势。而且连环船的稳定性,又增加了航运的安全性。秦国在占领巴蜀之地后,利用成都平原屯田,为了将成都平原的粮食运输到在中原地区作战的秦军手中,秦军在航运上大量使用连环船,有效保障了秦军的后勤供给。
% r& J! S' J- M1 l
$ q, X: R/ N2 X$ T. I当然,这种连环船还只是两两相连,还没有像曹操那样把上百艘船都连接起来。然而,连环船的出现,成为中国人建造楼船的灵感来源。由于古代海战缺少火炮之类的远程进攻武器,所以水战基本上都是撞击战与接舷战模式,前者是舰船贴身肉搏,后者是士卒贴身肉搏,反正都是十分的残酷与血腥。+ ]! D( g1 f- d# Z. }
2 d4 \( B- }7 _. i
因此,建造高大舰船就成为水军的需要,一来可以居高临下,让敌人无法跳上我方战船,而我方可以居高临下用弓弩射杀敌方;二来可以以大欺小,碾压敌方的小船。但是在古代,由于木工技术欠佳,原先的小型船只很难按照原结构进行直接放大。于是,工匠在两两相连的连环船之上,架设一层层的平台木板,直接将内河小船升级为高大的多层碉堡,这就是秦汉帝国的古典双体楼船。
5 S% j! j4 V/ Q/ g4 k8 U) @
9 W4 f! U; a, h! \7 f  d楼船的出现,成为中国此后舰船的主要样式,也成为中华帝国制霸东亚的有力武器。公元1世纪,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率领2000艘楼船出海,远征到越南中部;公元663年,唐朝水军在朝鲜白江口,以170艘的大型楼船对阵1000多艘日本的舢板小船,唐朝楼船居高临下,弓箭铺天盖地得射杀日本的战船,大批日军被射成刺猬;唐朝楼船的庞大体积,在日本战船中横冲直撞,撞沉大批战船。白江口一战,使日军彻底丧失向朝鲜延伸势力的信心。1 f- L7 Y5 }! i
3 Y" }- B" v8 F  }% G
汉代连体楼船7 Y+ C0 P, z# B

9 b' ]7 e3 M. |! ~* c: m% A& R不过,楼船的实战能力虽然很强,但是它在水面上依然会颠簸。曹操在南征之前,就有意识的在邺城挖掘人工湖泊,为草创阶段的楼船部队提供训练场所。然而,直到他占领荆州,才用收编的荆州人马扩充出庞大舰队。尽管如此,曹军的士卒依然无法适应楼船的颠簸,依然会晕头涨脑,脚跟不稳。为了提高楼船的稳定性,曹操只得把一个个楼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以至于酿成后来的惨败。
! D; y/ n$ k, g7 \6 `1 K; |1 S
. Q) p' U  ?* ?' ^! y那么,东吴为什么不用铁索连环?东吴的将士普遍熟悉水性,不存在晕船的现象。而且东吴的造船技术高于曹军,当时曹军的楼船还是秦汉时期的双体船结构,而东吴的楼船已经开始在改良的单体船上架设木制城楼,并且普遍装上了风帆。因此,东吴楼船的机动性明显强于曹军楼船,很容易就冲散曹军水军的阵型。曹操深知这一点,为了维持水军舰队的阵型,他也需要依靠铁索将舰船都连在一起。
, R# A: p& o; y9 P
5 l* G/ o5 i5 [然而,赤壁之战真正失败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铁索连环。还需要考虑到曹操轻信黄盖诈降的因素,以及赤壁地区冬天吹东南地形风的气候因素等。诸多因素合而为一,才造成了曹操的兵败如山倒。$ ?6 Z" v4 i: f$ }
& {6 n" R" o) i' ]+ [& b1 P' i5 V' n
也正是因为不能将失败归咎为单一原因,所以中国人在后来依然使用铁索连环。公元280年,取代曹魏统治的西晋王朝发动灭吴之战,正所谓“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晋朝大将王濬在巴蜀地区建设水军,打造了一批每艘可装载2000多人的大型楼船,“舟楫之盛,自古未有”。这支水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还彼此以铁链连接,使得原本可以利用机动能力与之周旋的吴国战船一下子失去了回旋空间。王濬的舰队就这样利用水流优势与强大的战斗力迅速击溃东吴的长江防线,为西晋统一中国立下万世功勋。可见,在古代海战中,铁索连环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有利因素来使用。& v4 U9 F- m; ^3 Q7 v0 P. s
" h5 W5 A( p5 `& R- ^
宋代火器出现,不但改变了传统战争的格局,也促进战船由内陆船向海船发展,慢慢的迎来了更广阔的海战时代。然而,当战场从相对平静的内河水面转移到了风大浪高的海上,连体船依然被一些将领视为结阵自保、对抗强敌的有效方法。1279年,崖山之战,南宋名将张世杰为了防止胆小者逃窜,就将自己的船队铁索连环。为此,他还否决了属下关于强力突围的建议,让整个船队困守内海与陆地之间。4 d* K3 q7 q0 h6 C5 [! c$ n7 ^
. d2 x2 W  D# W0 l* l: F
张世杰的决定,使南宋水军彻底丧失了机动性,当蒙元大将张弘范在附近的岸上架起抛石器,猛轰难以动弹的宋军战船,宋军战船竟然无法回避,导致船只大批受损,军心由此大乱。元军水师再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在近距离内攻击宋军战船。已经士气大跌的宋军水师不是缴械投降就是被迅速击溃。至此,大宋王朝最后的武装力量被歼灭,宋朝末代君臣只得跳海自尽。
, G8 D* Q6 B5 z! P/ L6 b2 E5 j: X! f* s! U1 B; S& G8 b5 N" o
西方古代的铁索连环. I( Z. u; F. w$ d

4 b' i& {/ K* U! R0 k" q* ~9 M说完中国,再来看看古代西方。他们在海战中也用铁索连环。不过,他们运用铁索连环,是提高攻城能力为主,提升舰队稳定性为辅,这一点与古代中国相异。) O- c' p; t2 P5 B4 _
2 @- Q. K/ H; o8 j) ]6 {) Q# i
古代西方世界的各个国家,腓尼基、埃及、希腊、迦太基等等,基本上都围绕着地中海,地中海就是他们水上争锋的舞台。地中海的风浪,不是中国内地的大江大河可以相提并论的,地中海的广阔无垠,也不是中国内地的大江大河的宽度可以一较高下的。因此,制造舰船就必须要追求机动性和稳定性。所以,他们不会选择铁索连环,因为这样做会降低船只的机动性。! U3 Z  B  _$ W1 U( u( F. X

* s+ r* h" H  t. r可是,铁索连环不是可以提高船只的稳定性吗?要知道,古代西方世界的人民,基本都是海洋民族,整天都要跟大海打交道,水性都好的不得了,与曹操麾下的中原大军完全不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用铁索连环来避免士卒晕船。在提高船只稳定性方面,他们追求整体性结构升级,一方面增加划桨水手的数量,一面逐步增加船体高度。8 A8 p# U3 h- X6 g+ e7 ~8 R

5 b" ^7 R5 G: v4 }- C  _. j不过,虽然西方人在舰队交锋时不用铁索连环,但是在舰队攻城时,却经常使用铁索连环。西方的很多城市都在地中海的海岛上,或是在地中海的沿岸,他们往往筑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和堡垒,如果有敌国陆军远道而来,很难将其攻破,这时就需要海军的登场。
2 n% p* G9 {- N6 K& l, @# N( U
* n& {& U7 r: e) ?* m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马其顿大军进攻腓尼基港口城市提尔。提尔城是在一个海岛上,地处地中海东交通线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该城四周有高耸的城墙,并掌握着大批的战船,控制着制海权。8 X. }( r1 p$ s, w9 h* z

& m* c8 t9 n: G% k4 d在提尔军民的顽强抵抗下,亚历山大花了半年的时间,依然没能攻破城池。马其顿士兵一次次勇敢的爬上城墙,提尔人使用最厉害的一招,将火红滚烫的沙石从城头上浇下来,把马其顿士兵烫的非死即伤。
% P9 E/ L0 q0 S- A
, d3 P7 l! ?) F6 O最后,亚历山大命令将海军中的一些大船两两相连,然后在这些连体船上构筑攻城塔,有些还安装了弩炮,用于火力支援。同时,亚历山大派出最精锐的近卫军,通过这些连体船上的攻城塔,直接跳进城墙之内。这样就避免了通过攀爬城墙的攻城方式,大大减低了人员伤亡。
. U: r9 c. M( \9 g2 C4 W$ k6 k9 a- `, L, ]8 |
马其顿军队源源不断进入城墙之内,自然瓦解了提尔人的抵抗,亚历山大历时七个月,最后才征服了这座城市。而通过将船只连接起来,在上面构筑攻城平台的成功案例,后来被西方军队屡次借鉴。
% L7 ]) C  e) ~* i' R4 f. v( v* U, F( J1 Z: G8 Y! E+ E
1189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即利用安装在连体船的攻城塔,攻下巴勒斯坦沿海港口城市阿克。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调转枪头,攻打自己的基督教兄弟国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三面临海防御地形非常优良,而且经过历代帝王的努力,构建了古代世界最难攻克的严密城防系统。
$ l: F- u' F, j% |- E0 S. C+ h& j
( P! [% p' v, n十字军阵营内用大批的威尼斯的能工巧匠,他们师法亚历山大,将一些大船铁索连环起来,在这些连体船上安装高打12英尺的云梯,让士兵们可以直接登上城墙。这些工匠还有个创新之处,就是在船上设置了可以升降的平台,能将士兵以极高的效率运送到城墙所处的高度。为了配合士兵的作战,有的连体船还安装上攻城锤,猛烈敲击沿海城墙,砸出一个个缺口。
' f1 J, @+ i7 _- w. Q5 \9 d0 X5 p% E; o. ~8 J" ?, d
最终,号称永不会陷落的君士但丁堡被攻陷,十字军在城内大肆抢劫和屠杀,将这座繁华的城市变成炼狱。
: W- g- [2 ?4 O8 T: [8 Q" ^5 p6 H( Q8 r# {$ Z6 h
君士坦丁堡之战,是西方人铁索连环战术的又一次经典成功案例。# C3 X4 }0 p( L

( ^, q( ?  p* U除了攻城,再来看看西方人如何在海战中利用铁索连环战术。例如1286年,西班牙的阿拉贡王国与卡佩王国统治下的法国之间的西西里晚祷战争中,阿拉贡海军统帅罗杰就用铁索将全部战舰绑定,然后一齐冲击敌军舰船。采用这种战术是因为中世纪时,桨帆船以及采用了性能更为出色的三角风帆,船艏底部也不再安装沉重的金属撞角。三角风帆和减重后的船体,拥有了更高航速,进而能以前方的木质结构达到部分破坏效果。罗杰为了提高全体舰船的攻击力,所以采用了铁索连环的战术。不过可惜的是,法国人很快反应过来,猛烈反击。罗杰又下令各船解开铁索,分头作战,最终打败了法军。
; n. c: ~, b" q3 T7 e( m; e
( F$ W4 y% d+ P; Q* S$ \1340年,英法百年战争中的第一场海战开打。在今天比利时境内的斯鲁伊斯港,250艘法军战舰迎接前来进攻的200艘英军战舰。法军战舰虽然数量占优势,但是大家都知道,法国也是个大陆国家,士兵大多数不习水性,跟曹操的军队差不多。因此,法国国王菲利普三世决定让法国舰队全部死守内港,舰船被布置成前后三线,每条线上的战船都被铁索连接起来。5 D- J/ ^/ Y9 ]0 X

; @$ }  U- z& d" d9 {4 g/ A英国战舰上的长弓手,以密集的箭矢射向法军舰船,法军舰船由于被铁索连环,又都挤在一个狭小的港口内,根本无法避开铺天盖地而来的箭矢,只能被动挨打。接着,英军舰船顺着潮流杀进港内,与法军展开肉搏战。经过八个小时的激战,法军舰队被全部歼灭,英军获得海战的绝对胜利。
6 ^- H  \) G3 b1 `; C' ~% h
- T, W( u+ L8 P1 v) h+ {结语:铁索连环的谢幕* w# L! m! l* c: h5 Q
/ D0 x# i/ e) W
崖山之战后,铁索连环战术并没有在中国军事史上消失。1519年,明朝时期,江西发生了著名的宁王之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使用专门打造的楼船,顺着长江,浩浩荡荡,攻城略地。很快,宁王就攻下了安庆,兵锋直指南京,南京城内的明朝君臣已经乱作一团,茫然无措。
$ ?7 P+ B8 j" V* H7 C2 x; `4 K! h( M1 M1 T  g1 c  h1 W: Y
当时的王阳明任汀赣巡抚佥都御史,听到朱宸濠造反的消息,直接调集吉安知府伍文定等人,直捣朱宸濠老巢的南昌。宁王听说老巢失守,大惊失色,立即回师南昌,不料在南昌城北中了王阳明诱敌深入之计,损失惨重。最后,宁王让舰队用铁索连环,结阵死守,王阳明下令释放火船,火烧连营。赤壁之战的一幕再次重演,宁王舰队付之一炬,宁王之乱被心学大师一举平定!
+ u3 Y3 u- J* D
) k: i' B# y& N实践足以证明,铁索连环计应该走下历史舞台了。在同时期的欧洲,随着舰船上的火炮威力越来越大,射程越来越远,铁索连环的海战战术也早就退到幕后。作为古代社会技术水平有限的产物,铁索连环曾经在海战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军事思想的发展,铁索连环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它的最终谢幕,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
0 c3 e* T, }2 Y1 @& ]2 Q# R& `! Q' H8 f, ~& K2 z. j5 N+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7-7 20:08 , Processed in 0.09828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