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224|回复: 0

赤脚迎许攸 设计挖徐庶:曹操为何没有请来诸葛亮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1008

主题

49

回帖

6220

积分

版主

积分
6220
发表于 2024-3-21 18: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7 T% b' w; x) V: z; z& |! o- w8 B众所周知,曹操惜才、爱才。
0 w6 i$ f& M! G4 E4 L& ]- J; g. N5 R6 {( N9 _3 s; _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来投,曹操当时正在洗脚,听闻此事鞋都没来得及穿就跑出去迎接。许攸非常感动,当即就给曹操献上一计,让曹操火烧乌巢,抄袁绍的后路。正是有了许攸的谋略,曹操才能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
2 l' k: ]( B' X( g5 w
. S+ I& p) X' [+ W5 x7 K, g: |刘备在驻防新野时,得到了一个叫徐庶的谋士。徐庶,字元直,颍川 (今河南省境内) 人,他与诸葛亮是至交,胸中颇有韬略。在没有徐庶之前,刘备根本就没有打过胜仗,有了徐庶之后,刘备大破曹仁三万大军,扬眉吐气了一把。
; j* O6 G7 a6 T( c2 V+ s2 u+ o
" D3 V( {- u9 b4 M4 }曹操为了打败刘备,设计挖走了徐庶。徐庶在辞别之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此人比自己还要厉害许多倍。: X' @: l2 o; ?4 q, y5 ]. E

5 \% u; Q( R1 X& k4 U% U( Z7 b. Y- l既然诸葛亮比徐庶还要厉害,为什么后来曹操没想过去挖诸葛亮?如果挖走了诸葛亮,曹操很有可能统一天下。如此看来,曹操不挖诸葛亮,实在是失策。可事情真这么简单吗?7 w' N% ?2 u4 @( P

8 [+ I  e" B& n  K5 A9 ^曹操的政治考量( T  q4 [+ l$ Z/ C5 R0 r

3 Z  \: L3 a9 h6 p# P' J, ~  k9 O: U5 H曹操不是不知道诸葛亮的名声。
. e9 M, }/ l  D
; d2 @+ f  r) U- n在火烧博望坡之前,曹营里曾开内部会议。曹操的头号谋士荀彧提起诸葛亮——9 V9 K: r1 N7 y5 t2 W  c! A! s! a
: O4 |$ T$ @8 l& |
“此人为襄阳名士,复姓诸葛单名为亮,才能胜我数十倍”,“刘备英雄,今更兼诸葛亮为军师,不可轻敌。”8 n( a7 U! q/ p+ S5 K
+ J1 p/ j- y* e
紧接着,刚刚被迫过来的徐庶说——
0 t3 K  b9 x) ]3 B: X. N7 n
  u) D, J* X* a8 L“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 _4 }. k7 o  Z9 W# [
; W0 ?( V# s2 W9 F$ w诸葛亮在荆州早就小有名气,他与当时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等结交,成功的塑造了自己的人设——2 n$ J8 K) F6 }; T
/ |$ i, j4 }+ H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V9 A9 d7 B% x6 ^. Z8 O% E6 g4 s

7 B3 d4 j! g. R% R2 B这种人设深入人心,当诸葛亮后来去东吴,就有东吴的谋士拿他自比管仲、乐毅来嘲笑他。但这也从侧面说明,诸葛亮的自我营销相当成功。
& ]. Z* f2 m3 ?' R  h
' V7 f1 n, w5 x6 d) v/ p/ H  {* j曹操可能怀疑诸葛亮,但他不可能会怀疑荀彧的话。  d$ O1 X6 w4 R, c3 I

1 ]: X$ m0 e/ f( Z9 k4 M! A荀彧出身颍川士族,从小就广交四方豪杰,且饱读诗书,据说他12岁时就可以把《论语》《春秋》等古籍背得滚瓜烂熟。荀彧加入曹操集团时,被曹操比喻为神机妙算的张良。而现在这个“张良”口中的诸葛亮,才能超过他自己十倍,可见这个诸葛亮绝非浪得虚名,而是有着经天纬地的大才。* H. u+ M' T" C6 R6 a$ Y- ^

  @. l- j* s2 ~% m# N% b9 q而且,荀彧推荐过的人都很靠谱,例如荀攸、郭嘉、司马懿、戏志才,都为曹操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 Y  h, I" a# t' v
# _! {6 f8 K2 F, }2 L# y因此,曹操是肯定相信诸葛亮的才能的。 既然认可,那为什么不去挖人呢?3 m2 a/ I( s# J, E* N7 b) K" R

7 F& K. l0 C6 b- Z  X/ O  l7 a曹操是一代枭雄,他对政治本质的洞察相当精准,因此他在用人上有自己的深谋远虑。, @* a  w: }. h5 H& g* E2 \
6 }( W  ^' D5 m, @6 Z+ h4 Y
三国时期,得士族者得天下。 当初,汉武帝创立的察举和征辟,其中前者为重。 察举,就是每年每个郡国向中央举荐孝和廉各一人,到京师之后,要依其科目与被举人的学艺不同,由公府分别加以考试,然后量才录用。 被举荐的人,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寒门子弟读书、接触经典的机会自然少得多、也不被人所识。 久而久之,仕途就几乎被地方上的名门望族独占和垄断。
+ g, n6 e7 G: x$ B) v) G( L
' |  ^; g. s- N# Q. S; Z东汉末年,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名门望族名望更甚,拥有了各种资源,更加强大的力量和势力,若要争夺天下,甚至统一天下,士族是不得不依靠的力量。
1 ^7 n/ U# \1 C( @* o  i5 t7 F( v3 Z! }+ q( D: C. I" S8 Y; H, S
当时,曹操有河北大族、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等士族支持;孙权有顾雍、陆逊、朱治、张昭等豪族相挺;袁绍本身就是四世三公的家族出身,自身就是豪族,门生故吏遍天下。
# w% w* ^$ ?/ T7 b  D2 l( p9 n
' u0 x$ L! H' E* a) u5 J荀彧只是客观评价诸葛亮的才能,却并没有一句话建议曹操把此人挖来,共襄伟业。曹操是何等聪明之人,他能听不出来此中的玄机?0 t* H- R  i  L/ h- S7 |; Z+ L! x
9 F1 G  z, O. K6 p* ]6 U" A" \
曹操自身出身不高,他既不是袁绍这样的四世三公出身,也没有刘备的皇叔身份。为了提高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就必须得到士族的撑腰。荀彧代表了颍川荀氏,他的投奔意味着颍川荀氏弃袁绍而支持曹操。荀彧给曹操推荐的人才,无一不是出身士族,例如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等。
* F. V/ I, J( }, m; t
% \  c$ U! g5 J  j1 F) }5 G1 E可以说,曹操集团的基本盘就是颍川士族,再加上其他几个士族,例如武将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曹仁,曹洪兄弟等,他们就来自于各个大大小小的士族。
; N- n( `& a; e# ?/ _4 J( Y+ E6 n/ Z
诸葛亮有不世之材,但 诸葛亮与荆州士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诸葛亮加入,则颍川士族的利益必然要被分一块出去,荀彧自己可以不在乎,但他必须要照顾到颍川士族的安定和团结。
( J0 W( P) P$ s" k7 G% H/ H" ^4 y8 |9 o0 K# ?3 Q2 {
如果颍川士族内部出现分裂,或者颍川士族选择抛弃曹操,结果必然是曹操与颍川士族两败俱伤。这样的结局,荀彧肯定是不允许出现的。0 w% g9 V/ N: F6 z4 ^
. N; o1 a1 N: q
所以,荀彧没有向曹操提出挖诸葛亮的请求,曹操也自然心领神会。况且,曹操身边已经谋士如云,且都是一流人才,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诸葛亮,得罪自己的基本盘。  b0 ^1 g/ c; x7 I4 b! Q% G& G" a6 S
  |( D6 g' j+ I( t3 {; Z( x2 v, L8 Y
诸葛亮的性格) @0 R. y2 A2 P- i; ^* L/ w  U& |

1 j. F3 I1 c  s/ }曹操是个心高气傲、常常自我陶醉的人,诸葛亮也是,他一边耕田一边自比管仲、乐毅。 管仲,乐毅是什么人? 一个开国宰相,一个柱国将军,要跟这两个人相提并论,至少你也得先做了官,才有可能取得超越他们的成绩。 可是诸葛亮还未做官就如此自夸,可见其自我陶醉。- ~3 q' b3 \# H

/ x! \1 R" h9 N' A: o) |$ q徐庶临行去曹营之前,特地去拜访了诸葛亮,跟他说刘备是一支潜力股,一定要尽快买入,还希望诸葛亮在刘备来的时候给一点好脸色,“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辅之”。" y' ~8 _4 e2 T, G( p" _9 U0 L) u
1 O8 t: j+ _! |0 @1 z' i
不料,诸葛亮却摆出一副臭脸,“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然后也不顾朋友之情,拂袖而入,让徐庶尴尬得只好上马启程。  _% d7 o5 @5 z, s

! g2 m# Z2 i# N, b7 U$ l看来,诸葛亮是坚持要当那种看穿红尘,决意不肯入仕的世外高人。但实际上,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能让自己大展身手的机会。曹操那边谋士如云,而曹操本人也是能力极强者。
$ _& J7 w, }7 }6 G
8 d6 o+ Z% ?' f- f6 g% ~诸葛亮的性格,使他只能选择刘备。- v- c, J0 l$ B& ?$ _
- J9 y9 ?! [7 S
第一,刘备是汉室宗亲,且一直为了汉室的复兴而奋斗。诸葛亮是尊重法统的人,只有跟着刘备,才能够确保自己的事业是伟大而正义的。- V: ^$ r5 A5 V2 r8 w! `1 u

; P* q: _* @6 H, J0 z3 x第二,刘备身边将才不少,例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但一直缺少第一等的谋士。这就使得刘备的奋斗毫无章法可言,成天被曹操赶着跑。诸葛亮一加入刘备阵营,就是首席军师,没有任何谋士可以与其相提并论。这样的平台,曹操也好,孙权也好,显然都是无法提供的。
3 {/ j# X* z; @/ ]" H
- @7 a6 i4 P' Y( y$ Q, ^从三顾茅庐开始,刘备就已经洞悉到了诸葛亮的心理需求,就算是后来挖到了庞统,刘备也不敢把卧龙、雏凤放在一起。他让诸葛亮留守荆州,自己带着庞统去西川,直到庞统死了,才敢把诸葛亮调过来。
6 H$ \3 y- x) s4 s1 r3 ]
2 p: p, o! v, x& P) U这就是人际关系上的“互补定律”,那些在兴趣、性格、专长、观点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人,当他们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构成互补关系时,会像磁铁的正负极一样,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关系。3 i  T- F$ [2 B4 m9 s( c& U

1 r8 L  F+ H' b) |# e' M. ?% x5 c& Y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打算筹办一个企业,那么他一般会选择与拥有自己所缺乏的才干和能力的人合作。如果自己善于经销,那么就会选择精通会计的人合作。两者正好能取长补短,各得其所,有利于事业的发展。# x3 ^) r8 R# u) ]6 N
- L4 }" k/ v: J% Q7 z9 R
刘备就是这样的企业家,他所需要的正是诸葛亮这样的运筹帷幄的总经理,自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心的交给他。而诸葛亮也需要刘备这样的企业家,给予自己最大的尊重和权力,让自己不受限制的发挥才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 w! y. q' E% O/ R7 S8 f

# ?1 K- x9 w- O1 ?: \* z挖诸葛亮需要筹码
1 A% [3 q  \/ M$ }/ M7 I; f( u, D: t% U# O8 e/ c# `4 J! y7 S) ~
最后,即使曹操想挖诸葛亮,他也没有筹码。
# }6 Y* z# C. b  b$ q3 x
+ r4 V% t3 U1 x: z! A9 ^: X曹操当年怎么挖关羽的?按正史记载:建安五年正月,曹操击破徐州,刘备北奔,关羽归降。
1 @7 {3 I. X$ h4 w* g
7 P: X, c; }& ~, d" I关羽跟刘备与张飞等失散了,关羽带着刘备的夫人没有地方去,这个时候只能暂时的投靠曹操了。对于关羽,这是权宜之计,他必须要安顿好大嫂。而曹操留住关羽的筹码,就是他的大嫂。& @+ F5 e8 ?- O9 W2 j; j0 x) \, r

! n3 y3 L1 F; g% e2 o曹操又是怎么挖徐庶的?演义中说,曹操扣住徐庶的老母亲,伪造徐母信件,劝徐庶弃暗投明。而在正史中,曹操确实在长坂坡抓了徐庶的母亲,但没有做出伪造信件逼徐庶跳槽的事情。徐庶是自己为了保全母亲的性命,主动选择的。无论演义还是正史,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曹操手上有徐庶的筹码——他的母亲。
* U# H* V$ M2 _: S
& j3 Y( r4 a) w2 \. V" k+ c但是,曹操完全找不到可以挖诸葛亮的筹码。诸葛氏是琅邪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 (卫戍京师的长官) 。诸葛亮父母早逝,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被叔父诸葛玄收养,而诸葛玄当时为豫章太守。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 (197年) ,诸葛玄病逝。
2 B  T5 y# v/ x" D$ |8 h# _0 o; S$ u! s
诸葛亮和弟弟都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这就是“诸葛村夫”的由来。/ E8 r/ w* V8 W! N/ {
( F: h" M; f  l7 o
诸葛亮还有一个哥哥诸葛瑾,是孙权麾下重要谋士,深受孙权器重。后来担任长史和司马。' i: z, o( C% q% d8 x9 O
6 h$ T2 \! ^" _4 s5 R6 H6 s( U/ G
诸葛亮与襄阳名士黄承彦交好,后来黄承彦将自己的女儿黄月英许配给诸葛亮。 诸葛亮算是跟荆州士族搭上了关系,他的名声也渐渐的在上层圈子里传开。
+ Q! t$ @4 C/ o, b4 M' ~: e
4 m. N5 u! W( T$ S再者,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曹操如果要挖诸葛亮,必定要付出比三顾茅庐更大的诚意。曹操可以礼贤下士,可以爱惜人才,但他绝对做不到比三顾茅庐还要有诚意的事情出来。三顾茅庐之所以成为佳话,就是因为没有几个雄主能做到像刘备这样,甚至关羽、张飞都看不下去。
! q) c: z" r/ r+ ^0 R2 L
, n, d& |5 y! u6 j! m6 M曹操自知挖不来诸葛亮,便有心除掉他。当夏侯惇请战去打刘备时,曹操一口答应,并说“汝早报捷书,以慰吾心”。
4 ]4 A* N8 z* o; k7 w, I2 J
5 Z+ i$ W# ^6 I4 Q6 x' H他没有提一句,你要是见到诸葛亮,就劝他投奔,也没有提,你不要伤害诸葛亮,要把他带来见我,这等于是默认了夏侯惇可以杀掉诸葛亮。
! C! @$ w  x2 D' M7 M  Z6 u- p$ J5 j' \# ~( M$ h. h# D
曹操对于诸葛亮,最终还是选择了忽视。他们将成为一生的敌人,共同谱写出三国这段壮阔的史诗。; H6 x# q4 @# }  q0 I8 J' Z$ q
& u/ l; l; S$ G& @  c;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7-7 22:55 , Processed in 0.14433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