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91
- 打卡月天数:2
- 打卡总奖励:1130
- 最近打卡:2024-10-29 21:01:13
版主
- 积分
- 6182
|
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m. k& @& x$ W; \+ ~
三国时期,诸葛家族三个兄弟分侍三国,《世说新语》称他们为“龙虎狗”,即“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蜀得其龙”是指诸葛亮,为建立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吴得其虎”是指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孙权手下重要谋臣,为孙刘联盟做出重大贡献,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魏得其狗”是指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是曹魏的重要将领,官至征东大将军。2 S8 J, {, ^. Q! G9 @/ O
" ]9 o( M. t6 l* ~诸葛三兄弟在各自效忠的政权内都风生水起,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分侍三国?他们如果都效忠一个势力,岂不是更好?6 O% `- S5 a0 [1 N8 x2 J, l
$ z, n8 [8 Y: d& O; D# \9 }* u% g* M
沉寂两百多年的家族
2 b) k: R& k6 p9 O. V! g$ u, f' m6 y+ E5 ~5 q9 r) m
从马后炮的角度看,诸葛家三兄弟分侍三国,肯定是出自家族内部的战略规划。即当天下未统一之时,往各国都安排一个家族中人,这样可以避免一损俱损的结果。而无论哪国最后一统山河,诸葛家族都将跟着一荣俱荣。, J( u* y% y* p4 \6 u) o7 M
, C2 R+ F) g/ p3 {然而,当时的诸葛家族并没有做出这样的战略安排,诸葛家三兄弟分侍三国,完全是历史的巧合。
" C# `( r7 v* f
4 b( I. Y7 z$ E7 p! S诸葛家族的来历,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的注中说:“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书中说:“葛婴为陈涉将军,有功而诛,孝文帝追录,封其孙诸县侯,因并氏焉。”即陈胜手下的猛将葛婴,被汉文帝感念其反抗暴秦的功绩,敕封其后人为诸县侯。葛家人感念汉文帝的恩德,将其分封的诸县地名加入了姓氏之中,葛姓变成了诸葛姓,形成了后来的诸葛家族。/ I2 Q3 [8 V4 s% ?( P
3 F3 C k9 f7 g
《风俗通》之说,应该不可信,查《汉书·功臣表》,文帝所封异姓侯十人,并无姓葛的。而且,终汉之世,也不曾封过所谓的“诸县侯”。诸葛家族的所在地琅邪郡,东汉属琅邪国,不曾有任何异姓封侯于此。所以,葛婴不是诸葛亮的先祖。, H" M5 i* \0 m# I/ o+ t$ u [
% Z, f* A1 W# S1 i在《三国志》中,诸葛三兄弟都有传,同时都提到了他们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汉元帝时,诸葛丰被任命为司隶校尉,继而升任光禄大夫。他性情刚正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奉承之小人恨之入骨。后因弹劾权臣,触怒皇帝,将他降为城门校尉。不久又被免官,贬为庶人,老死家中。& ?+ l1 B$ a' D1 N/ W3 H4 l
8 n9 _+ Z# l; v. I/ {
诸葛丰之后,诸葛家族在两汉政坛上默默无闻了两百多年。直到东汉末年,诸葛家族才出了一个当官的人,即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当上泰山郡丞。蛰伏了两百多年的没落家族,终于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
% w' P/ @$ A' y9 _9 n7 e0 l+ P. d, R( `
然而,在诸葛亮八岁那年,诸葛珪就因病去世了。诸葛珪留下三个儿子,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均,还有两个女儿。父亲的死亡,意味着家中顶梁柱的崩折,才十五岁的诸葛瑾只能承担起奉养继母的义务,而两个弟弟以及尚未出嫁的两个姐姐全部转由叔父诸葛玄抚养。为什么要把一家人这样分离?可能是因为诸葛瑾的继母与诸葛玄是叔嫂关系,在那个讲究礼教的年代,必须要避嫌。但是继母一个人又不能无依无靠,所以只得留下最大的孩子诸葛瑾来照顾她。3 P7 R6 j# ` r4 K
/ q& a1 C0 [% `) Y, r此外,诸葛家族先祖的墓地都在琅琊,当时战乱纷纷,诸葛瑾还有留下来照看祖先坟墓的职责。
* Y7 h/ p, v4 J ]. V4 W' m" x
: a+ C1 G) H7 t4 `1 o琅琊郡在西汉时被划为徐州刺史部管辖,成为徐州的一部分,而徐州又是个兵家必争之地之地。东汉末年,徐州战乱不断,人民生灵涂炭,诸葛瑾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只得举家迁往未受战火波及的江东。诸葛瑾后来曾对孙权说,“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1 ^6 j# W/ M# c; i$ e, ^4 N$ f
1 \1 h6 w" i5 z P诸葛瑾定居江东曲阿之后,因博学多才,与当地的名人张承、步骘、弘咨等人成为朋友,渐渐在东吴名士朋友圈有了名声。后来在孙权大姐夫弘咨的推荐下,才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成为孙权信任的重臣。诸葛瑾为人雍容大度善思,孙权也对他甚为看重,每有大事就要征询他的意见。
% o5 J/ A6 w4 c" `) [
- `! x7 N+ A7 B& R& O* Z7 h& H赤壁爆发之前,孙权派鲁肃到荆州邀请刘备联盟,鲁肃说到自己与诸葛瑾是朋友,于是搭上了与诸葛亮的关系。可以说,孙刘联盟能够结成,诸葛瑾是一个重要的结点。8 b: r2 I' B# Q- y
" \( {7 f' n" G- b p5 j3 O
诸葛三兄弟的个人选择
' k* n" `% ^3 [+ [2 G* S: x3 D4 A! M
) I: C( b5 w" J( X; n诸葛珪去世时,他的弟弟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带着两个小侄子离开琅琊, 前去豫章上任。 不料,朝廷又另外任命 了朱皓为豫章太守,直接罢了他的官。) v; o3 |4 d% m) Y2 S3 {
$ M }2 _. K1 O: i" h1 ]7 N5 X诸葛玄一向和荆州牧刘表有些老交情,就前去投奔刘表。 建安二年 ( 公元197) ,诸葛玄病逝。叔叔去世以后,年仅17岁的诸葛亮就在南阳耕种田园,读书做学问。1 N: W$ J# r! F, S( M2 f! c6 N# ?
8 |% t/ l! p- D" {# j不过,裴松之记载,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刘表推荐自己的属下诸葛玄接替。东汉朝廷听闻周术过世,任命朱皓代替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共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 (197年) 正月,西城居民叛乱,杀害诸葛玄,并斩其首级送与刘繇。
# r% g2 p0 e- z: z' I/ o/ a( M4 v v/ d
尽管诸葛玄之死有两种说法,但是他的侄子诸葛亮确实是留在荆州,从此躬耕陇亩,养家糊口,成为“诸葛村夫”。诸葛村夫一边耕地,一边勤学苦读,同时有心结交荆州有名望的人士,逐渐在荆州地区打造出卧龙先生的美誉。
% m: I4 `$ O j8 J- |! |% M/ w0 J) e+ |% [
207年,诸葛亮的朋友徐庶被迫效忠曹魏,临行告知刘备前去请卧龙先生诸葛亮出山,后来也就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帮助其拟定了一份统一天下的战略构图——隆中对。按照隆中对策,诸葛亮协助刘备迅速崛起,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离兴复汉室仅仅一步之遥。
4 b) D4 t1 L/ H0 R- U- `& m: M# g9 q! J
再来看诸葛诞,他不是诸葛瑾和诸葛亮的亲弟弟,而是堂弟。他的出生年月不详,只知道他一开始就投奔曹魏,被任命为荥阳令。在做荥阳令时,他和另一员大将亲自实验新造的大船,没想到遇到的大风浪,大船被风浪卷入到了河里,诸葛诞差一点就被淹死。这时候有人驾船来救,诸葛诞自己不肯先上船,让他们先救其他人,他自己则被河水冲到了河岸上,昏死过去。因为这件事,他赢得了品行高尚的声名。
( [( n" u% G/ b) f* h% _8 ^. \- ~% ~2 d# O2 i
后来诸葛诞被任命为吏部郎。因为兢兢业业,为官清廉,诸葛诞一直做到了御史中丞尚书,官至征东大将军。他与曹魏的大将夏侯玄、邓飏、田畴称兄道弟,俱有声名,并称为四聪。
% I8 y1 w2 l5 P
& Z4 G2 u h r( P由此可见,诸葛家族在东汉末年并不是一个显赫家族,而是一个没落的小家族。整个家族也没有一个主心骨,唯一有点话语权的可能就是诸葛珪和诸葛玄两兄弟。但是诸葛珪英年早逝,诸葛玄四处奔波。从诸葛玄一个人带着哥哥的四个孩子来看,这个诸葛家族要么是没有能帮得上忙的人,要么就是家族内部四分五裂,没有凝聚力。) e! ^0 x8 x/ ?2 d' q; L8 a0 I
9 \- F4 R% C" j' z; ? E
既然家族内部没有主心骨,整个家族也貌合神离,也就并不存在什么诸葛家族的战略规划,诸葛三兄弟分侍不同的政治势力,完全是机缘巧合。诸葛瑾是因为逃难去的江东,在东吴政权任职;诸葛亮是因为跟着叔叔去荆州定居,然后在徐庶和水镜先生司马徽的举荐下,加入刘备团队;诸葛诞则是一开始就跟着曹魏政权,与诸葛瑾和诸葛亮这两个堂亲也没什么瓜葛。+ I. B$ v4 h1 X/ W% V) x
# m, z) O4 Z: I4 c5 @" @尤其是诸葛亮的选择,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恰好刘备落魄,只能在刘表治下的新野安身;恰好刘备又在当地碰上司马徽和徐庶,他们二人隆重推荐诸葛亮;恰好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所抓,徐庶只得离开刘备,使得刘备急需一个新的智囊;恰好刘备又是个诚意满满的人,才能请得动诸葛亮。总之,诸葛亮与刘备的相遇,有着太多的巧合因素。而这一切绝不可能是出自事先的家族战略规划。
5 J+ z* S) L+ v% Z/ ^; ^- i( |
3 G1 r6 D! O1 P7 b3 k# C: h* f东汉末年的政治生态
- a7 R0 ^5 v5 x
9 X3 V% N& `* {( h. s! W Y' C我们不禁要问,诸葛三兄弟分侍三国,真的不会引起各自主公的猜忌吗?毕竟你家兄弟可是在自己竞争对手的账下,他会不会与你暗中勾结?# A2 K6 d2 X( A& s
" s+ S) I C: U7 k: \0 @6 _
事实上,曹魏除了诸葛诞,还有诸葛璋和诸葛绪等人,诸葛璋官拜谒者仆射,诸葛绪历任泰山太守,打退吴军进攻,后迁雍州刺史,参与魏灭蜀之战。西晋建立后,册封乐安亭侯,历任太常卿、卫尉卿等官。
: L4 l( J6 K7 G3 S* J$ v3 t% Z/ b; |9 y3 l8 w4 u- T5 ]
蜀汉除了诸葛亮,还有其亲弟弟诸葛均,诸葛均在二哥出山之后,仍留在隆中种田度日,后来诸葛亮将他引荐给刘备。不管诸葛均有没有才能,刘备就算是给诸葛亮一个人情也要用他。蜀汉建立后,他出任长水校尉官职,蜀汉灭亡后被迁徙至洛阳,在途中病故。
6 Z1 } W2 {* {5 U& I c) H. t4 H2 J' ]7 @
东吴除了诸葛瑾,还有诸葛直,这个诸葛直可是大名鼎鼎,黄龙二年 (230年) 正月,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带领上万士兵出海寻找夷洲、亶洲。 夷洲,就是今天的中国台湾,诸葛直和卫温成为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登陆中国台湾的人。但是因为他们没能找到亶洲,回来后被孙权下令处死。4 b4 T+ H& H5 ?& D$ \7 N& x
2 N/ y9 r) G) {' f# C
东汉末年,在经过“十常侍乱政”与“董卓霸京师”之后,中原地区呈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由于汉室江山出现了权力真空,一些地方豪强、乡绅财主,为求自保,组建了很多地方武装组织,并形成了一种“部曲”制度。所谓“部曲”,并非是正常的雇佣关系,手下士兵多是地方豪强、世家大族的私属人口,可以理解为“家兵”。 R! ?9 R+ O) I ^
5 I* ]9 r4 N9 H/ N7 W: ~0 {$ e
也就是说,有钱就可以招兵买马,有粮便可以养活军队,曹操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拉起了一干人马,兼并周边的孱弱势力,并逐渐壮大,而刘备、孙权之类的政治势力也基本上都是这样起家的。
5 o F8 R" S0 V& k1 f! e5 E* O
5 e$ {, r; r N5 B% l( \! z2 e军阀选用人才,自然要看你的才能,也就是“唯才是举”。而在“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下,就会忽略掉对人才其他方面的考察。例如隐蕃,他从魏国的青州跑到吴国,在孙权面前展现自己的“王佐之才”。孙权听罢有些心动,身边的胡综则忧虑此人言辞敏捷,怕他言不副实。隐蕃在吴国虽然没有得到重用,却笼络了一帮皇亲国戚。后来他果然作乱逃走,最终被孙权诛杀。这里可以看出,胡综怀疑的是隐蕃的个人能力问题,根本就没有想过此人是否是魏国派来的奸细。
- d" C! y. _: w7 I6 B& ^
( B) x$ |+ a2 h- b7 \; N8 D; r% C5 b还可以举一个例子,颍川大族荀氏的荀彧,本是袁绍的人,后来看袁绍这人成不了大器,就投奔了曹操。曹操也不怀疑他是袁绍的奸细,或是还跟袁绍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立即委以重任。而荀彧的哥哥荀谌,一开始是冀州牧韩馥的人,后来投奔袁绍。他成功劝说韩馥让出冀州给袁绍,为袁绍积累初始的政治资本,奠定了坚实基础。袁绍也从未去怀疑,荀谌和他那个在曹营的弟弟荀彧会不会暗中勾结,事实上,两兄弟各为其主,确实也从未有过暗通款曲之事。8 k) n# }# N b2 H- j7 u
" _: O p4 o, t- B( I6 L. x
对于人才而言,各为其主是基本的道德操守,毕竟主公为自己提供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舞台。像吕布那样,先后杀掉自己的主公兼干爹丁原、董卓,就很为世人所不齿。3 a' E" ], L! {
9 Y5 k; b9 T0 J6 F& w5 r% V/ V' X5 u
诸葛三兄弟也是如此,且不说诸葛诞了,只说诸葛瑾和诸葛亮这对亲兄弟。215年,诸葛瑾奉命出使蜀汉要求刘备归还荆州,诸葛瑾与诸葛亮在公馆见面,没谈私事,最后双方以分界结束。219年,诸葛瑾跟随吕蒙讨伐关羽。221年,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举兵伐吴,孙权委托诸葛瑾给刘备写信请和。由于诸葛亮久事刘备,而且位高权重,关于诸葛瑾通蜀汉的谣言便四起。孙权听说之后说:“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并说自己与诸葛瑾已是神交,关系非外人可以离间,对其信任之深不言可喻。 V5 Y: M5 B% R) w0 `6 u+ n
, w- o! x4 a$ Q3 Q东汉末年独特的政治生态,正是诸葛家三兄弟可以分侍三国的基础。如果放在后世,这种情况很难出现。. \( }9 M& P6 V- k% ?% S) T0 G0 H
# f+ b' s' {9 M @' ], n. e4 F! B结语6 o/ K: X; W5 P: n4 y" ~8 {
8 Y% A2 h t' u! y公元241年,诸葛瑾去世,享年68岁,死前嘱咐买棺服,办丧事要简约。吴国亡后,其玄孙诸葛显被迁到河东郡定居,成为诸葛瑾一脉唯一传人;
0 f3 s0 s5 u7 Q% S' i5 N6 c; w% ]# H3 [2 F2 l Y8 t9 k6 q( d! H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蜀国亡后,其孙子诸葛京也移居河东,后来在晋朝仕官,官至江州刺史;# L9 u: o$ a& ~# k9 Z Z
: U5 w y6 v$ ], x1 M公元258年,诸葛诞在寿春发动叛乱反抗司马昭,兵败被杀,其全家几乎灭门。" W( _- n' c4 H# S) F9 }. L
, c" a( c, ~4 ~) z4 e
诸葛三兄弟凭借自己的才能,为各自的主公立下汗马功劳。然而,他们一生的心血,最终都被司马家族所吞并。
3 B% C9 W. N$ C3 V- r8 |4 b ?
, a; a7 A$ K: k+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