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318|回复: 0

陆逊不逊:东吴陆家的绝地反击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1008

主题

49

回帖

6220

积分

版主

积分
6220
发表于 2024-3-21 18: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r* e- p) X$ h) X7 `公元245年,东吴重臣陆逊被孙权活活气死。《三国志》中记载,“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
1 p& `: }+ M/ W/ I0 z( [
& k2 H  T3 l; R# m3 g陆逊的儿子陆抗给陆逊办完丧事,孙权就迫不及待的拿着别人弹劾陆逊的奏折,一条一条质问陆抗,这真是杀人还要诛心。  w# I' T+ n4 L% Y2 v' L$ G5 O7 X
! \, e& Y3 y5 j( K1 c" x
陆抗一条一条的解释,终于消除了孙权对陆逊的愤怒。( c0 c" f, l# {: R9 p( z! m$ E

; o. G9 h1 a/ A几年之后,孙权又召见陆抗,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下令把所有弹劾陆逊的书信全都烧了。6 P4 X9 D! S. G+ f

$ E% [. ~# F9 ~" |: p这算是孙权给陆逊平反了,陆家子孙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绝地反击。( u& f7 {1 q' H- z6 ]7 B5 Y
3 i- @+ _- K8 c" ~, z/ h. \
东吴陆家,就从来没有“逊”过。) t: W  p5 t4 u8 l

5 r$ x, g7 |3 o0 m* h陆孙两家的恩怨* r0 _2 `1 z0 C0 V+ L

! X" q* L! p0 ~, n3 q; r东吴陆家,声名显赫,与吴郡顾氏、吴郡朱氏、吴郡张氏并称“四姓”。 早在汉光武帝时,陆氏就已经声名鹊起,其族人陆闳官至颍川太守、尚书令。 这位陆闳有一位孙子叫陆续,堪称东汉名士。 陆续有一个儿子叫陆褒,陆褒有很多孩子,其中一位叫陆纡,另一位叫陆康。 这个陆纡,就是陆逊的爷爷。  O' ^8 W: V6 m

. D9 X1 C7 G4 v4 [$ }( @+ D汉献帝时,陆康官至庐江太守。跟荀彧一样,陆康是当时少有的仍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的人,他虽不在京城,却排除万难坚持为天子进贡,为朝廷推荐孝廉,被破格加封忠义将军,薪酬待遇也被直接提到九卿级别。* J2 J4 S* W; T  `* j

! t2 z& x3 o6 y- }5 B' ^出身寒族的孙氏第一次和陆家直接接触,是在孙坚担任长沙太守期间,当时,孙坚属于袁术的势力。孙坚违背东汉的律法规定,越界出兵,帮助时任宜春长的陆康之侄平定其境内动乱,这也是孙氏对陆家的恩情。
" S- i6 ?. C6 G2 G0 T4 S5 C- ]: v
孙坚的上司袁术跟陆康互相看不顺眼,袁术有一次向陆康索要三万斛军粮,被陆康断然拒绝。这倒不是陆康抠门,而是因为在陆康眼中,袁术属于篡汉自立的乱臣贼子,这种人千刀万剐都不解恨,何况是给他粮食?袁术为了报复陆康,就派孙坚的儿子,人称“小霸王”的孙策攻打庐江。庐江军民在陆康的领导下,固守城池,拼死抵抗,以致这场战争惨烈无比,持续了两年。最后,庐江城内的陆氏宗族百余人在战乱中死亡过半,陆康本人也在城池陷落的一个多月后去世。
& g. K' D, t; ?2 m# x. Y, ?, |* S
& Q' Z; H$ Y8 L6 b, V7 |孙策渡江,其依靠的军队主要是来自江北的部曲,给人一种入侵者的形象。而且孙氏又出自寒微,被世家大族所蔑视。因此,孙策严厉打击江东地方豪强,消磨他们的抵抗意识。  }* |, D/ V4 u3 [( D& ?& v) q
+ }' E! h5 j! \4 s& ]9 S) K2 D+ A
不过,陆康的小儿子陆绩,愿意投身孙策帐下。而陆绩的侄子,也就是陆逊,一直帮忙着照顾陆绩。这是因为,陆绩虽然是叔叔,但是却比陆逊小六岁。5 `1 H" l+ X% h' Q
( D% H5 {6 ^& s4 ]  {: ]
孙策去世后,孙权继位,他一上来,就招纳俊秀,聘求名士。当时江东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严峻的局势逼迫孙权必须和江东世族们达成和解,得到他们的支持。而对江东世族们而言,继续与孙氏集团对抗下去,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新仇旧恨也只能暂时搁置。所以,在孙权当政最初的几年里,江东世族们纷纷进入幕府,双方由对抗开始转向了合作。而以陆逊、顾雍、张温、朱据为代表的江东世家大族们,为孙氏集团的后方安定,也立下了汗马功劳。7 \5 r! [4 C1 X' s* I  J

* y( m5 b0 |* U0 m; r$ ?6 t陆逊是21岁那年被孙权纳入自己幕府的,陆逊登上政坛后,很快崭露头角,让孙权对陆逊另眼相看,并将孙策的闺女许配给了他。此后,陆逊又写信给关羽,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结果让关羽不但“大意失荆州”,而且命丧黄泉。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看着满地尸骸,痛苦不已,仰天大喊:“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而后仅过了一年,就在无尽的后悔中死去了。
) K9 E* ?+ w# p" s, Y; }- {7 f
3 s6 z) Y2 }4 f, J! v# {陆逊,也正式成东吴的肱股之臣。
  S; U* D) A4 l! X: _- z% B8 {
% k* H1 g! H5 m6 Y孙权逼死陆逊
% S4 P, w7 b! I- ~  c4 v& K" |" B% J9 k( g* f8 j& q0 t- f
孙权称帝后,在大将军之上又设置上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 ,在整个东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孙权甚至把自己的印都放在陆逊那里,“时事所宜,权辄令逊语亮,并刻权印,以置逊所。权每与禅、亮书,常过示逊……以印封行之”,可见君臣之间的互相信赖。; w6 X6 _# i+ A& Y
; O7 ?* r. R) k5 a1 P
然而,孙权到了晚年,开始对自己的统治地位产生了严重的不安全感。当初,为了获得江东世族们的全力拥护,孙权绞尽脑汁,例如为充分弥补孙陆两家的裂缝,不但大量起用陆家成员,陆逊、陆瑁、陆凯、陆绩等均出仕幕府,还将孙策之女许配给了陆逊,两家结为婚姻。江东豪族也基本垄断了东吴的上层统治秩序。
) n5 C4 l; `9 n1 y4 y* J3 E: y6 s4 ~
出身寒门的孙权虽然与江东大族们达成了合作关系,但是内心里依然对他们充满了戒备之心。例如曹操,他毕生致力于打压世家大族,大搞“唯才是举”,提拔寒门士人。再例如诸葛亮,他多用流寓士人担任蜀国要职,其刻意培养的接班人中,蒋琬、费袆由荆入蜀,姜维由雍凉入蜀,而蜀国本土大姓均被排斥在中央轴心之外。所以,刘禅虽然是一个平庸的君主,但其终世不受权臣的威逼之祸。
: Q  Q! w1 R" w+ b' [- H) j1 Q1 o2 n% N- c$ q
孙权曾经压制过江东豪族,但是没有成功。黄武三年,选曹尚书暨艳,主要掌管东吴人事,在孙权的授意下推行了一次改革,目的是改变东吴郎署机构中浑浊淆杂、贪污渎职成风的朽败状况。这次改革遭遇到了四姓的强大反抗,因为改革的官员考核思想是清议,即重个人品行胜于重个人能力,考核不合格者降级。特别差的,送往军营。要知道,江东豪族的子弟根本不必经由郎署,就可以直接作官。陆逊及其弟陆瑁明确表示反对此次改革,并分别写信劝诫暨艳。
! ]+ s& q0 Q9 j/ c( A; o$ X; G5 Z" X3 m
在强大的反对压力下,孙权被迫采取妥协态度,取消了这次改革,而暨艳也很识时务,相当自觉,悄悄地选择了自杀。由此可见,江东豪族的势力之强,根本不是羽翼未丰的孙权可以应付的。
% ~- t5 s5 ?% y1 G9 N% l
8 u- [: ?  K3 o8 g6 G如今,孙权已经站稳脚跟,他觉得可以收拾江东豪族了。而豪族的最高代表,无疑就是陆逊。
) b3 c5 H0 V* I, p* `) n; X( }8 e6 D: f' P) t5 v4 P5 i6 l/ U* C
很快,孙权就找到了解决陆逊的机会,那就是“南鲁党争”。孙权称帝那年,东巡建业,将太子孙和、皇子及尚书九官等留在武昌,让陆逊辅佐太子,并掌管荆州及扬州豫章等三郡事务,主持吴军国大事。后来,在吴国接班人的问题上,东吴高层分为两个派系,一个支持太子,另一方支持鲁王。陆逊从太子是一国之本的原则出发,选择支持太子。更何况,太子还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但是,孙权在鲁王孙霸和长公主孙鲁班的谗言之下,最终决定废掉太子。
8 a$ a& h+ K1 l, [- z: A1 C7 R8 e* V# A+ Q
接着,孙权借陆逊是太子一党的理由,将其贬出中枢,并数次斥责,最终导致陆逊忧愤而死。我们甚至可以合理推断,当初孙权任命陆逊辅佐太子,都是在为未来除掉陆逊提前布的局。0 P! Y0 c# _, r0 {0 y5 V
+ j5 {- @' L' p) l
其实,陆逊的悲剧,就是由东吴独特的政治结构所决定的。; b# ?' h* d7 \' E$ d( e( Z

% O, S; J: K; [8 D, n陆抗不死,东吴不灭5 J3 R5 \! j- b# G  d3 z& d; P- N2 L
- L1 p) ]9 y( l% x8 j6 C
然而,孙权显然低估了江东豪族的势能。 东吴政权的权力基本盘依然是江东豪族,孙权无法摆脱他们而完全独立。1 s7 E, Y8 ?+ _# [2 `% N/ H
# L8 ~+ O- U  h7 g2 w, x; h" t
认清这个现实后,孙权便又重新启用了陆逊的儿子陆抗,任命其为奋威将军。事实证明,孙权用对人了,陆抗的才干丝毫不逊其父,两人并称为"逊抗",甚至有一种说法,陆抗不死,东吴不灭。陈寿同样不吝赞美之词,“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c; Q/ L* u( M- c

. y% X8 h/ `2 F  t8 K, u孙皓继位后,任命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镇守西陵,也就是从关羽濑到白帝城这一段的防务。
$ b9 E- [9 a2 a, d4 r. k4 o. N  P; G4 y/ g; e/ u# f1 e
西陵“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失去它,就相当于撕裂东吴的水军防线。太康元年 (280) ,西晋灭吴之战即以西陵作为突破口。此时晋朝军队已经灭亡了蜀汉,占据了川蜀之地和长江上游,可以组建水师从巴东地区顺江东进了。西陵上游的长江江水流速较快,利于战船顺流而下,但是逆流而上却十分困难,因此,镇守西陵,就成了东吴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
9 G  V4 P# y) ]6 `' G" C3 I5 A. t+ Z# h7 q
公元272年,东吴的西陵都督步阐背叛东吴,投降了晋朝。晋帝司马炎十分高兴,随即命大将羊祜率军5万攻打东吴,与步阐遥相呼应。而陆抗得知步阐叛逃之后,立即调兵遣将,围困西陵。但他手中只有区区3万兵马,与司马炎前后投入的8万大军相比,兵力相当悬殊。% @4 _* v; |. j/ C! A) ?4 }

% a. \. V) }' N1 A0 X% ?& y+ @江陵一带地势平坦,道路通畅,西陵在江陵之西,地势较高。于是陆抗就命军士筑造大坝,拦截江水,准备水淹晋军。当西晋大军准备水师大举东进之时,陆抗掘开堤坝,水淹敌军船只。晋军又派陆军来营救步阐,以步代船,空费军力,延误了主力救援步阐的时间。乘着这个时间差,陆抗率领东吴大军,大败晋军,让羊祜损兵折将。终于在公元272年冬,陆抗攻破西陵,诛杀了叛将步阐。而且为了稳定军心,他释放了所有的叛军,《三国志》中记载: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脩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 ]$ W# _* O, O+ y' I2 N( k3 I: d+ l
西陵之战,陆抗挽救了东吴政权,公元273年,陆抗进位大司马,荆州牧。
, V9 _2 C" _- M) I9 e
4 B$ b! b1 v5 W* w8 `此后晋朝改变策略,对东吴保持怀柔政策,不敢轻易用兵。直到陆抗死后一年,才敢再次对东吴动武,灭亡了东吴。所以说,陆抗不死,东吴不灭,并非夸大之辞。
) F6 V" D( \( d3 e5 w  N; E- x
' p; }5 m4 a+ F4 y东吴陆家虽然是“四姓”中最小的一个,但是在东吴政权内部“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堪称东吴政权最强大的势力。
, ?- X3 Y$ Y' Y2 D. V; N' |' [$ G9 b' W" R( r
不过,大家不要以为陆家只出陆逊、陆抗这样的军事统帅,陆家在人文领域也同样人才辈出。最著名的,就是陆抗的儿子陆机。
# i3 A9 F" l- J2 A) a5 d! ]' w7 f; Z: }2 _
陆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二十岁时,孙吴灭亡,他返回故乡,“乡居十年,闭门勤学”。晋武帝太康十年 (289年) ,陆机与弟弟陆云一起北上,来到京师洛阳,他要用文学作品作为敲门砖,在新集团中谋求政治发展的资本。很快,他俩受到太常张华的器重,评价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从此,二陆的名气在洛阳朋友圈里传开,当时洛中流传“二陆入洛,三张 (当时北方名士代表张载、张协和张亢三人) 减价”的民谚。有个叫君苗的铁杆粉丝,竟到了读罢陆机文章,“辄欲烧其笔砚”的狂热程度。
9 N9 y7 H0 P$ h6 r- y" m# K
0 E( \" F$ F: R4 v然而,西晋是一个更加重视门第的时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中原的门阀士族根本瞧不上来洛阳发展的南方士人。在他们看来,这些南方士人都是一群乡巴佬。因此,陆机的仕途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Y/ I& H( v: m' ?" ?+ W
- z- S: [- l* d3 F
一直到了八年后,晋朝发生“八王之乱”。陆机因曾在赵王司马伦手下任职,司马伦篡位称帝失败后,陆机也差点被处死。后在成都王司马颖援救下,减免死刑。陆机于是转投司马颖,任平原内史,有了“陆平原”的代称。2 [  A. }+ s# T) I; Q3 P: u
! \: m) ~% J1 R- R
眼看各地藩王的夺权之战进一步升级,诸多南方士人纷纷抽身保命,返回江南。然而,陆机认为,政治局势混乱不是深渊,而是能让自己往上爬的梯子。他选择留在洛阳,要跟着司马颖大干一场。司马颖委任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成为联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的前锋。3 ?! t+ m" i8 r" S* q% K6 _
" ]# C  I4 Y2 E5 `  V1 \" L+ |
然而,陆机南方士人的身份,难以服众,军队还没有开拔,就有诸多人前往司马颖那里“嚼舌根”,“打小报告”,说陆机不可信,有“异志”。) n  S! r+ c5 d. E" Q4 Q- i; T
/ ]. W  _! Z/ _& Q; f9 q
众口铄金,司马颖立刻命人拘捕了陆机,并处以死刑。临刑前,他只留下一句“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V$ f; D) D: v$ u1 l( K0 C% G) D: s% ~6 b9 H5 U7 }; o
陆机虽没能在军事上建功立业,但是他在人文领域大放光彩。陆机流传下来的诗歌,有105首,大多是乐府诗和拟古诗。他的诗歌辞采华丽,注重山水景色的描写,诗风繁缛,被誉为“太康之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将陆机与曹植并称。! r( r( L8 D6 Y) w
! B4 G, w% w, q3 u
除诗歌外,陆机还擅长作赋,今存27篇。陆机的书法也独步一时,其章草《平复帖》,是目前所知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也是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被誉为“法帖之祖”。; a! x* S* X1 \

/ J% b4 q# |9 @3 T0 ~2 N东吴陆家,在两汉三国魏晋的政坛上,都是不可忽视的角色。 没有陆家的呕心沥血,就不会有东吴的生存与发展,不会有三国鼎立天下的局面。 三国独特的政治生态造就了陆家,而陆家的兴衰也成为理解这个时代的一把钥匙。
3 {6 R6 V8 f1 ^/ d
  p5 o% P  G7 W9 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8-31 00:03 , Processed in 0.13284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