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 g8 R# Z4 g+ O P前期勤勉当政的孙皓,皇位刚刚坐稳,便暴露了自己的暴虐本性。 ( J2 g5 \. V) O' H * r \# c: P8 [# r除了诛杀濮阳兴、张布外,对其他的臣子,孙皓也没多客气。据记载,孙皓每次设宴款待群臣,必会让臣子们喝醉。君臣同醉同乐也就算了,孙皓还专门找了十个人做“黄门郎”,滴酒都不许他们碰,让他们专门检查群臣的醉酒过失。宴会一结束,这些人就来给孙皓汇报,说大臣们都有哪些不敬之处,不管是眼神不敬,还是言语不尊,都会被记录。官员们要是有大的过失,会被立即施加严刑,即便是小的过失,也会被记为罪过。4 M+ R# r" a8 }! n( {8 W: s
; Q& c7 V0 L4 F, m
这样的暴政,即便是饱受宠信的臣子也无法幸免。司市中郎将陈声就一直受到孙皓信任,看到孙皓的爱妾派人到集市上抢夺财物,气不打一出来,把犯事之人绳之以法。小妾不乐意,去给孙皓告状,孙皓一听,大怒,寻了其他事由,拿被烧红的锯子生生割掉了陈声的头,还把尸体扔到了四望山下。8 A' U* U6 D' J( h/ B. h
0 ^$ _( P f/ e) `8 s$ g6 d
这么一搞,原本忠心耿耿的官员们如履薄冰,只求保住项上人头,还有些将领干脆率众归顺魏国,早早给自己寻条生路。. q" H$ a' Z; @. c
3 p1 W" S4 L% w& w/ J暴虐之外,孙皓还穷兵黩武,幻想收拾西晋。早期,孙皓还忌惮魏国实力,处事谨慎,甚至还让纪陟跑去献土特产。后来,孙皓在与晋军的几次作战中获得一些小型胜利,自此逐渐放松,越发不把西晋放在眼里。后来,步阐叛乱,陆抗奉命讨伐,但考虑再三,没有主动出击,孙皓知道后大怒,派人责问陆抗,陆抗趁势上书,劝谏孙皓保存实力,不要因为战事劳民伤财。孙皓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公元274年,陆抗去世。 ( v* Z% S- S0 i6 j% p2 E R/ T9 u _9 ?+ ?" N
与此同时,对手却开始认真搞起事业。公元272年,司马炎开始有意识地发展水军,几年后,马隆击败鲜卑,拔除了西晋伐吴路途中最显眼的荆棘。 + ]' i1 M+ V- H! [% E1 E 5 l% }, g v: m7 Y' O5 N! K叛乱平息,军备充足,于西晋而言,真正的伐吴良机来了。公元279年,司马炎任命太尉贾充为大都督,任冠军将军杨济为副都督,派遣王伷、王浑、王戎、胡奋、杜预等分路而出,率二十余万大军攻吴,水陆并进,来势汹汹。2 V5 }9 Q. L8 r
( T# Q" s& G$ |; `/ j
戏剧性的是,晋军所到之处,吴军鲜有抵抗,几乎是不战而降,甚至东吴百姓还欢迎晋军进城。晋军势如破竹,孙皓见状,奉上印玺,主动投降。公元280年,东吴灭亡,弥漫着狼烟战火、群雄角逐的三国时代宣告结束。不久后,孙皓在洛阳病死。 ( E" K. T1 V( W5 ?7 f 0 _* D1 n8 [/ v5 W# I& v9 |虽说三国争锋,归为一统是大势所趋。但在蜀亡后,硬生生又多坚挺了十多年的东吴,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可惜的是,上天纵有好生之德,却不会无限度的庇佑,苛政当道,穷兵黩武,东吴的悲剧落幕,在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之时,便已注定。 6 E' Q4 w7 T7 k1 U, K; b! b$ o+ a3 \2 L: j$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