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 打卡总天数:92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1146
-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版主
- 积分
- 6220
|
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9 A/ m r" D" A' `6 g在《三国演义》里面,记载了这样的一个片段:
1 f2 S3 p9 j5 H& j, x3 H+ ?建安二十三年(198年)正月十五,正值元宵佳节,然而许都城内,侍中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汉朝旧臣,却在密谋一起大案,他们对曹操篡政的行径已经多有不满,因此打算伙同官员金祎,在曹操营地当中放火举事。& D) k/ Q* _! P
然而计划却因为曹操麾下官员王必的通风报信,惨遭泄露,许都虽然放起了大火,然而耿纪等人却攻不下皇宫,城外的夏侯惇等人,也率领五万大军赶来,将叛乱的耿纪等人诛杀。
/ m3 G6 H. t4 t j4 C1 f$ g$ N# h C2 u: @, I3 C0 n! Q
等曹操回到京城,做了一件十分值得人思考的事情,他在军营教场上树立了红白旗两面,然后召集文武百官并吩咐他们说:“昨日救火者立于红旗,不曾救火者立于白旗”。大部分官员想到,救火无罪,肯定是立于红旗之下呀!
* b4 d0 {& _9 O; ]; A结果曹操的反应却出人意料:但凡是救火的人,拉下去斩了。红旗之下的300多名官员,随即被诛杀殆尽,反倒是白旗下100多人,都被给予了赏赐,回到了都城。
! U3 j- I8 V) _* \5 h" l) L
. E# F: I9 p7 E6 ~. ] F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件故事是真实的吗?答案也是肯定的,尽管和小说稍微有些出入,但为首放火者,除去耿纪韦晃之外,还包括了太医令吉本,也就是三国演义吉平的原型,还有他的儿子吉邈、吉穆。1 P f! O7 y" b- v8 c
但是放火的地点是并非许都,而是直接奔着曹操的军事大本营,由丞相长史王必负责的统领所去。
3 O2 O: l4 c5 ` J/ S$ D3 z
$ i9 R1 }. l# Y7 v% A+ v《三辅决录》记载,当时的情况的确是危急无比,“吉邈等率杂人及家僮千馀人夜烧门攻王必,金祎遣人为内应,射中王必肩。”曹营不知道有多少敌人,一时间也是陷入了混乱,一直到天明,随着援兵的赶来,这才将叛乱镇压。
0 \9 m6 u2 D7 @/ L6 ?等曹操了解了这件事,除去将为首叛乱的人夷灭三族之外,倒也没有干别的事情,可惜的是,偏偏10多天后,却传来了王必因为箭伤重症不治,从而去世的消息。
6 O3 O6 R$ B) X! g6 I' w/ u
; r+ U g' |( t0 `& N. X5 K王必是什么人呢?早在曹操起兵的时候,就已经忠心耿耿地跟随在了他的身边,立下了汗马功劳,等到192年,正是王必作为曹操的使节,调停了长安李傕郭汜等人的争斗内乱,198年白门楼之变,曹操捕获吕布,在杀他和留他之间不断犹豫,同样也是作为主簿的王必进言:“布,勍虏也。其众近在外,不可宽也。”成功葬送了吕布的性命。% B/ w2 C) O! ]; c. G6 b* @
因此曹操对王必的评价,也是相当之高:“长史王必,是吾披荆棘时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蹉跌久未辟之,舍骐骥而弗乘,焉遑而更求哉?”. S6 \! B, }; m& s o% G v
$ \ `6 ]: }5 E4 e
当曹操听闻王必的死讯之后,却也彻底愤怒了:“王闻王必死,盛怒,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者实贼也,皆杀之。”
$ w: a Z8 J0 M6 N这里面也解释了曹操杀人的重要原因,在他看来,救火的人不但不是帮助平定局势,反而是暗自帮助贼人。
5 N6 E- ?6 d5 ]; S4 S0 [' ~0 C+ V& F* s% ]3 Z; }
实际上,关于曹操的推断并不难以猜测,事故发生在深夜,谁是叛乱者谁没有叛乱难以说清,救火和纵火之间,也仅仅只有一线之隔,如果耿纪等人发动的叛乱成功,这一场火灾还是得救,按照这个逻辑,救火人无论如何都是有功的,但曹操却也并不喜欢这种模棱两可的答案。/ Z% k: r; B- v2 t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那些不愿意救火的人,采取坐山观虎斗的姿态,虽然态度消极,至少证明和这场叛乱无关,同样也是懂得沉默隐忍之人,对于不是他麾下势力的人来说,多疑的曹操显然更加喜欢这样的官员,也就导致了对彼此之间态度的改变/ j: x7 j: q w- U
5 q" D) w. B; N5 m9 {6 N. b8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