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天下,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历经7年。诸葛亮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北伐);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数次北伐却战果寥寥,诸葛亮却只能坚持,不止是因为自己匡扶汉室的愿望,还因刘备的期望,这份期望一直伴随他到最后一次北伐,最后病逝于五丈原,终年54岁。* d' v# `0 [6 {0 B0 w
# B2 m/ ~3 X7 @8 g7 j& Y. G& {5 X9 j3 h
对于诸葛亮来说,是在公元228年开始北伐曹魏的。彼时,曹魏内部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内乱,也即这和《隆中对》中强调的“天下有变”不相符合。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曾表示:“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为何不等到“天下有变”的时候,再北伐曹魏呢?8 T$ X+ C" i' r Z9 J
( B o) E" s# o1 R) g( q& h6 U
一 * P; V- V: o% M' \2 j5 k _8 ^首先,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表示: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州、益州,守住险要的地方,联合孙权等势力;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南阳、洛阳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诸葛亮原本认为应该等到天下有变的时候,再进攻曹魏。不过,实际的情况是诸葛亮没有真的等待这样的机会,就先后五次进攻曹魏。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 O# `+ M' C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