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449|回复: 0

[防癌抗癌] 转氨酶升高 = 肝功能受损? 一文解读转氨酶升高的 9 大临床意义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455
  • 打卡月天数:5
  • 打卡总奖励:6902
  • 最近打卡:2025-06-17 16:11:33

5197

主题

1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4877
发表于 2024-3-16 08: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血清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人体内存在多种转氨酶,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最为重要。! B) I; e' _7 E1 `; q

$ q; c- Z, `. o- L; C; cALT 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肾脏、心肌和骨骼肌。AST 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低,但当肝细胞或心肌细胞受损时,由于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浆内的 ALT 与 AST 释放入血浆,致使血清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 s% P9 ]( }* k. a由于各种致病因素所致肝病会引起 ALT 和 AST 不同程度升高,因此,ALT 和 AST 活性可用于辅助疾病诊断和鉴别等。转氨酶升高有哪些临床意义,今天来盘点一下~$ F1 F, P0 h2 W9 s6 x+ R
2 X. p4 D& s5 y, n+ G2 t
01; M) H! ?1 E) D4 V' ~$ o3 P* A
感染因素! o1 y! ^6 E1 ^  E3 j! L
3 z% f* M- _" F; l9 J) j
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8 N; \' @. v- N9 `" ~3 p, x以病毒感染为例,最主要的是乙型肝炎,其次还有甲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和性生活传播,可转成慢性,使病人转氨酶反复升高。- g% ^& D, e( e7 s" L
乙肝病毒感染后肝炎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 j. x9 D  b+ i- |
' t; g/ C5 F$ P; x& B4 h; X. O1)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虽有肝细胞损伤,但肝细胞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主要是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 ALT,所以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 ALT 升高,AST/ALT 的比值 < 1。0 b4 y# U7 y! G) w

& C0 v+ Y; b: `* ?2)慢性病毒性肝炎时肝脏受损部位绝大部分位于肝细胞膜,线粒体则基本上保持完整,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AST/ALT 比值 < 1。若 AST 升高显著,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的可能。( Q2 v1 y4 ^* L+ O
9 T9 f1 {2 z. k5 Z. T5 c
3)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病持续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时,肝细胞中大部份线粒体受损,致使大量 AST 释放进入血液,因此 AST 升高明显,ALT 升高的幅度反而比慢性肝炎小,这可能是由于肝细胞损伤越来越多而细胞质中 ALT 又长期处于释放状态且已竭尽的缘故。此时 AST/ALT > 1,甚至 > 2。# f$ K) ~; ?8 a" J8 i, @
此外,其他感染因素如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EB 病毒感染等情况,也会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有研究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与非支原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转氨酶升高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前者 62.40% ALT 升高,40.80% AST 升高;而后者仅 13.21% ALT 升高和 5.66% AST 升高,且 ALT、AST 平均值均低于支原体感染患儿。
6 Z9 O! W# b' T( o5 P9 f' g; k/ T3 l1 p, P: e% \
02
# D0 P- @; }/ ~/ ^4 {心肌损伤$ J1 `& L0 y. c& ^. r8 m
) [% Z! a0 U* s+ Q
AST 在心肌损伤和肝损伤时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急性心肌梗死时,AST 一般在 12 h 后开始升高,24~48 h 达到高峰,3~6 d 后降至正常。AST 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阳性率占确诊者 92%~98%。当发病后再次升高(第二次升高)提示可能又有新的梗死灶出现或原病灶恶化和蔓延。4 G0 E' p8 K$ G- S6 X& r% o; j
AST 升高亦见于其它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风湿热及肺梗死等。
7 Z$ {2 s1 I* H; M9 N- v1 i4 m& s2 v5 {9 a* t' @1 \: f
033 u% ?* Q# q4 d: H0 i9 o0 \
药物因素8 J5 E/ E, F6 n1 q+ _. V

6 M' j  u  U( R药物性肝炎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主要与药物的剂量有关,所用药物剂量越大,对肝损伤程度越高;另一种具有个体异质性,由于药物在肝脏的代谢过程需要细胞色素 P450(CYP450),某些患者天生缺乏 CYP450 等代谢酶,不能将药物代谢转化,损伤肝脏。
; Q: ~9 G5 b/ C0 w5 m1 i5 q7 }这两种情况都会出现转氨酶一定程度升高,以 AST 升高为主,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且可能会有反复。8 N' ]: @7 @2 |/ W5 }7 U( x+ A" Q
常见的肝损伤药物包括他汀类降脂药、抗结核药、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对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者,应注意询问其用药史。, F0 l# y8 C' g, X+ K+ T
1 r( i! J! S1 \* Q% U7 v
04
- F9 q7 {9 I8 z( z! [5 k* i, c代谢类疾病% O1 f1 M0 }+ a6 k/ f6 c

' \5 c6 o/ e2 q* {; L& r, m: @4 d, \$ eALT 升高与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血清 ALT 升高是反映肝脏脂肪堆积的最敏感的指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会使过多的脂肪沉积在肝脏,脂质沉积会引起肝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且血清 ALT 升高也是肝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的标志物。1 N" J- _0 p4 r+ J6 m
另外,遗传代谢疾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包括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等。
% a% N3 n& k" Q" t: C2 b3 X肝豆状核变性通常累及肝脏和神经系统。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肝脏损害出现早,发生率高,且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 (ALT 和 AST) 的升高。因此,血清转氨酶水平是反映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早期肝功能受损的主要指标。
) R/ [) K! O; ?1 P# r# z& O8 b1 B% x, j# U9 i: [( F% f9 ^6 M
05
. Q  P/ S; s) ]有机磷中毒
* N- v& Y; `! l6 D9 D) M. c3 P2 x3 ]/ E% `# Z8 o( b2 ]
有机磷是一种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吸收迅速,急性有机磷中毒是常见中毒性急危重症,病情进展快速,病死率高达 22.3%。6 q) [7 i# Y/ u) y2 q- V; U2 n" I

% K" q3 c8 {( R0 I, A5 C有机磷农药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并可抑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造成乙酰胆碱异常聚集,作用于肝脏胆碱能受体,导致肝脏微循环障碍,引起肝细胞缺氧,细胞通透性增加,ALT、AST 从细胞内渗出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转氨酶水平升高。且中毒程度越深,肝细胞损伤程度越严重,ALT,AST 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n; C8 Y- g  @2 x7 S. i7 Z2 d
3 F6 o: S0 }% e! e7 v( y) Z" I
06
& J2 d- [' N) S; I自身免疫性疾病
: y/ T6 Z% O7 L* @0 \, [" S! E8 h. ]# P" L: A, A$ f! A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幼年皮肌炎等。2 d" c5 B0 U( Q; o7 T8 H
  j; b. O) w' c. }! h! v
如幼年皮肌炎是儿童时期发生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近端肌无力、多样性皮肤病变以及转氨酶水平升高等。
& {- `' n2 j  ?" O6 H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机体自身免疫细胞误攻击肝细胞,导致肝脏受损,在肝脏受损的过程中,转氨酶随之升高。9 T5 o  K5 }' J( s: W  ~* x

5 S  ]' t. J, Z# s8 t: Y07
5 k# ~6 `6 S( X' w巨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症  `$ j! c. {$ Z5 C) ]6 U5 {4 q3 ]

* N; e9 w/ g7 ~9 u( S) u巨天门冬氨酸转氨酶(macro-AST)通常是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免疫球蛋白和 / 或血浆其他成分形成的复合体。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250 000),不易通过肾小球,导致清除时间延长、酶活性持续升高。0 i) V  [: R9 u
# Q6 s$ ^! `% c" o8 J( d
Macro-AST 与某些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未可知,成人 macro-AST 血症可见于健康人,也可与一些疾病相伴随,如肝病、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长期随访儿童 macro-AST 血症患者,期间没有任何儿童出现相关症状,但随访期间 AST 变化却并不完全相同。
# \( S/ r- \' g  m9 D$ i9 F4 g$ Z+ W6 A) a
当临床中遇到无法解释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升高时,需要考虑到巨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症的可能。
# N& @: S  N- Y) O
  k# g, U! |1 e. c' W% Y08
2 ~. v; H" `3 o. |+ e) g7 @( {$ [酒精性肝病
3 U+ [8 s1 \: @/ q* \
5 W# D1 s; Z# W( Y* ?( P由于乙醇代谢时主要通过肝脏脱氢酶的代谢转变为乙醛和乙酸,其中乙醇和乙醛都是高活性氧化物,对肝细胞具有直接破坏作用。因此酒精性肝病时转氨酶表现为轻度升高,戒酒后指标可明显下降。# S7 x1 i1 h& u/ v

& y* o4 L7 X1 Z: c- k094 w) I, Q2 ^- u- p
其他因素# Q9 }4 i: a; g( E) R* m  y

% |' X& P5 h/ z5 N& q. S2 W3 Q% B在正常妊娠期间,血清 ALT、 AST 水平通常保持在普通人群的参考值范围内或稍降低。妊娠期转氨酶升高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 a9 {% g- l5 U2 P( G* I( u+ q, [) Y& G
健康人的转氨酶水平也可能暂时超出正常范围。体力劳动、剧烈运动、过于劳累时,会使转氨酶暂时偏高。运动后体内中间代谢产物增多,肝脏负担加重,肝细胞破坏与更新增快,ALT 等释放入血增多。! J: S7 i7 X& ]! M
# V; W) E  x9 Y8 K; E" Y
结 语3 I0 D+ Y% a2 c8 v
- k) Q! S" h& B! i4 x* {
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有许多,不仅仅是肝脏疾病可以引起,也不一定是病毒性肝炎导致,而且转氨酶能够在疾病尚未导致器官形态明显异常时,出现一定程度变化,必要时配合其余检查项目,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有助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I. p% J6 e8 P( y% Y$ }

6 v  W/ `, m, |3 K
女儿国免责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女儿国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女儿国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本站所有带作者名的小说均收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整理校对排版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女儿国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贡献值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5-7-6 06:50 , Processed in 0.175701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