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假如你为了桃园三结义的情意,就不应该狂妄自大,丢失荆州,刘备,要是真正的英雄,就不应该不听忠臣劝阻,活该死,活该灭亡。 * I- l' k3 Z2 Q. b7 l) o. q/ i0 l
9 C+ x1 T, Z1 b+ }; u5 W& ]5 C 刘备兵败,先撤回永安。命留守江州的赵云带兵到永安。命巴西太守征兵,马忠带兵到永安。刘备在这条线上备战,准备迎敌! / a; q( _8 p k- K. F( J9 g3 W. B) m3 d
三个月后,孙曹交恶,曹魏大军直逼孙权。刘备抓住时机,屯兵白帝,向孙权施压。孙权“遣使请和,先主许之。”不是不敢回成都,而是大败后形势所逼。等形势缓解,刘备已病危。 ; M" l1 p0 Y* c2 O0 _2 U8 v& G6 s- }' C: {/ D$ q
此时蜀正处在危难之时,人心涣散,士气低落。如果刘备不能与将士共守前线,稳住军心,蜀国危险!刘备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这一点不难看透。 2 R+ t" O0 z6 M% N 1 _- P, c, U6 E4 k) Q, i& r. y l- ^% m1 G f
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倾国倾力的大军出征,结果一败涂地,损兵折将丟城弃地,颜面何在,王威何在?反正国内有丞相坐阵安稳后方,干脆坐阵白帝城静观其变,哪知王命安危一病不起,白帝升天了。 6 q, `9 R9 z% C. ~5 H$ h% w0 d. O* n9 D
白帝城乃西川要塞,刘备虽兵败但西川未失,在此可与东吴对峙,如果退回成都怕是真的要亡了,刘备二十七岁起兵,奋战三十多年,大战一百四十战,有多少次跌到谷底,他又合适丧气过,看刘备谥号就知道了,昭烈皇帝。# o' f3 l4 a9 s! S" {6 s
* j" o" k, M8 [2 r5 [2 v- o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兄弟利益体,接手徐州的时候,糜家集团利益捆绑,糜家管钱管后勤,诸葛亮管内政,管谋略,但是不管部队,所以荆州关羽一死,张飞一死,刘备手下根本就没人,益州才拿了多久?多少投降派,骑墙派,没有部队根本镇不住。; B# C* W# i9 U" ^: o# F0 t
2 H c+ f2 t( y2 |0 _' A0 H9 d 为什么一定要打夷陵之战?因为刘备打夷陵,用的都是益州的兵,荆州老底都被败完了。所以刘备打败了敢回去?分分钟被人架空,变成有名无实的傀儡。% `$ V8 _& G' d1 ~, [* s
: {/ Z. l$ d6 V) Q
) \3 m: m( C9 @6 W 刘备也算不得什么名将,陆逊当时这么说过,虽然刘备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油条,但是看他打仗的历史,都是败多胜少。如果经常打败仗的人也算名将,那上过战场的都是名将。几万大军狼狈逃窜可能更真实,当然也会损失不少,全军覆没肯定不会。 - d( g' k- f1 [0 B( }7 V% l , L; j. o/ g( A( W3 t$ M- [ 别说古代,就是现代几万军队,在那么个山川地形,也很难全军覆没,其实就是兵败如山倒,无心抵抗了就剩下跑了,逃回去的人肯定不少。 " R* A( }% b. [: n4 @: } 4 ?* E" |/ h. n% U- i5 _ 诸葛亮扶了一个不该扶的政杈。正因为他个人的能力,和优秀的品质,让蜀国多活了几十年。曹操、孙权比刘备能干太多,地理位置、地盘,刘备都与他们相比。: Z7 p# S4 @1 F1 t3 v* T# U; T' p) u
7 B; Z- A$ \) x2 T0 _
回不去了,刘备兵败后逃到白帝城,等安定下来后刘备便一病不起。古人年过六十已属高龄,刘备战败身心俱疲羞忿交加,病来的凶险,此去成都道路远且崎岖难行,是没法回成都的。 8 t& n {1 z3 _/ @9 q9 a& S" K! h/ r1 j. ^( z9 E
刘备不回成都是有考虑,新败,怕军心不稳,呆在白帝,也可以观察成都人心所在,同时不甘心失败,如陆逊胆敢继续攻击,则可伺机聚灭陆逊。& p, G2 J( o" S, V X; x" y
3 t$ j: N* Z2 h4 _6 w, E! O
% Z3 Y2 }+ v4 j+ \2 x4 W0 I 陆逊也不是省油的,知道追击,说不定老壳搬家,刘备也不是吃素的,等孔明来了,可能逃跑都没有机会,与其说撤兵,还不如说仓皇撤退,毕竟是险胜,果然不久,孔明到了白帝城。; I0 G; d* Q. Z& M
' I- A6 E2 m) j3 i' h! {3 P
不管究竟出于各种考虑,但客观上,刘备占据了不错的战略位置,可退可进。虽然大败,但绝顶高手绝不会因为,一次沉重的失败就彻底投降,百折不挠,屡败屡战、而意气不散,才是真正的牛逼人物!- S. ~% @6 Y: _# `
% t+ Y9 D; d5 [& b! P& {" q* A 当然最后病逝白帝城那是后话了,毕竟年龄大了。刘备深知荆州的重要性,虽然夷陵之战大败而归,但是他不甘心。一直想发动二次战争,夺取荆州,但是他实在是有心无力。所以同意了孙权的第二次求和。然后就病死了。 $ s( L" ~3 T% V, L( U2 S2 O! V" X7 j' Y) b' k' f+ W0 W0 \* y
敌人的敌人就应该是盟友。刘备就不应该答应孙权的求和。丧失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算不主动出击攻击江东的孙权。至少背靠蜀汉防守,不会成任何问题的。 1 t$ g4 D8 `; w8 w0 s & Z+ r; s9 p( X6 ] 6 l( r% \+ X1 W: h K/ d; t) p$ y 如果孙权做出两线作战的决定,肯定会自取灭亡。夷陵战败绝对是蜀汉的灭顶之灾,不同于刘备之前所有的败仗,刘备的善后,只能最低限度减少,蜀汉的进一步损失,要扭转形式已是不可能。+ [. ?( T' `9 e! `7 F
; u8 M1 z- U$ a! W0 Q2 q) h# s 不久刘备白帝城病逝,绝不是啥碰巧病倒,而是刚愎自用,搭上蜀汉气运懊悔郁结成病。刘备没有善始善终让人遗憾。# Y6 d$ u; P+ a. Y1 I
~' V' g4 g F
历史就是这样因果相承,刘备和曹操都犯了骄傲错误,他们勇敢不屈得到了机会,也失去了一些机会。5 }! a t, c5 [6 H& f+ O+ y
7 W9 [& }4 o# U3 U
假如没有赤壁之败,估计也没有刘备啥事了,假如庞统不死,诸葛坐镇,荆州关羽不失可能也没有夷陵之败。从结果看荆州,在刘备取得西川后是个负资产,应还给孙权,孙刘两家就不会发生关羽被杀。; g, m- v* e' N4 B
9 }; C' M% I. w/ Z6 n1 W0 K- b s
# v" p, T9 o' N: G2 }2 ~8 o; s
汉中,荆州是蜀地的南北大门,刘备与诸葛初谋时,就是以控制这两地兼掌控蜀地,后谋天下的。故刘备派最信任的关羽守南大门,自己去夺北大门,可惜关羽失去了南大门,这就像走进了笼子被人关了门。5 M6 Z6 v' r) A% `8 n" v: x8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