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打卡等级:女儿国贡士
打卡总天数:92
打卡月天数:0
打卡总奖励:1146
最近打卡:2025-01-17 08:46:01
版主
积分 6220
星级打分
平均分: 0 参与人数: 0 我的评分: 未评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不仅诸葛亮为了蜀汉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诸葛亮的传人姜维,同样是为蜀汉呕心沥血。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作为天水郡功曹姜冏之子,原本在魏国天水郡担任官职。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
+ w" i6 B- x2 n' G% f - N- q) o) }+ @, x
4 k% l, T, a0 R4 `! s1 {
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逐渐掌握了蜀汉的兵权,并继承丞相诸葛亮的遗志,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值得注意的是,公元263年,在蜀汉灭亡后,姜维依然在试图恢复蜀汉,不过结果是自己被魏军所杀。虽然本来是魏国人,但是姜维却愿意为蜀汉“死而后已”。那么,问题来了,姜维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 w# d2 G' Z0 {, [, ~) ]! x
一
% V2 E; ^) ]9 O& w6 j 首先,对于姜维来说,本来是魏国人,却愿意为蜀汉“死而后已”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就第一点来说,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姜维出生于公元202年,并且幼年丧父。姜维的父亲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囧挺身护卫郡守,不幸战死沙场。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姜维年少的时候,曹丕还没有正式篡汉自立。在此基础上,在名义上,姜维是东汉王朝的子民。特别是姜维的父亲姜囧,也是东汉朝廷下的天水郡功曹。在自己的父亲阵亡后后,姜维被朝廷赐官为中郎,并担任天水郡参军。; _. `( m g w. |
7 m+ \/ Q/ B( _4 s0 A5 A0 w( |3 `/ ] 由此,在笔者看来,很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并且自己年少的时候还是属于汉朝人,所以姜维很可能和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一样,都存在忠于汉室,并希望光复汉室的心理。而对于刘备建立的蜀汉,目标就是北伐曹魏,光复汉室。
' v* z; O; L7 S3 y/ W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中记载: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 Z$ r9 R6 I4 f+ h 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蜀汉大军北伐曹魏时,当时魏国陇右五郡中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百姓纷纷起事响应。也即对于姜维身边的不少人,都对汉朝存在一定的感情,不然也不会诸葛亮的蜀汉大军一到,就望风而降了。因为曹丕是篡汉自立,其建立的魏国很难一下子完全在影响力取代东汉朝廷。至于姜维所在的凉州天水郡,本来就是曹魏势力相对薄弱的地方,比如在东汉末年,马超、韩遂就长期割据此地,这促使姜维等人没有对曹魏忠心耿耿。
! r7 f5 p* \0 L6 N6 U0 e5 A % n* |/ m1 n+ _& w9 n
二, ?. ^0 J5 l; _4 y6 Z: B$ M5 {
更为关键的是,在诸葛亮的大军到来时,天水太守马遵获得了这一消息,并且知道各县都响应蜀军,所以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对于天水太守马遵,之所以怀疑姜维存在异心,很有可能是姜维平时就表现出怀念东汉朝廷的行为了。综上,结合姜维所在的时代背景,笔者认为姜维跟诸葛亮一样忠于东汉朝廷,至少是更加认同东汉,而不是曹操、曹丕的魏国。在此背景下,虽然姜维本来是魏国人,但是他却愿意为蜀汉效力。
) d& y A5 _& h8 |3 H1 D" K' x( M
8 F- L7 a, d1 p. T) e 就第二点来说,姜维之所以对蜀汉忠心耿耿,也和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古代历史上,存在“士为知己者死”的观点。就诸葛亮来说,之所以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与此相对应的是,诸葛亮之于姜维,同样有知遇之恩。! T) H% t0 Q9 S# T4 r
三2 D8 h, O- A) X' X* T* ?2 w
《三国志·姜维传》中记载: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 B7 z3 ~8 c: e1 V
/ v# R) Z' D' Q' ~; a5 X7 j7 @# p$ [ s6 } 在姜维归降蜀汉后,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这一年,诸葛亮还曾给蒋琬写信称: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是凉州上士,考察姜维的才略,即使是李邵、马良也不如姜维。于是,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后迁升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 Z* D& P) ^# e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但魏延不愿意听从杨仪调遣,率军从别道率先撤退,姜维就率军击退了试图追击的司马懿。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在诸葛亮去世后,后主刘禅没有猜疑出自魏国的姜维,而是继续重用这位将领。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这意味着后主刘禅将蜀汉的10万大军交给姜维来执掌了。8 k1 n, m& ]$ \6 {
) s! f3 i. u5 ^0 G) D+ Y0 ?% M7 q 四" Y) u. o% K& Z7 J6 }) `
最后,对于诸葛亮和蜀汉后主刘禅,都没有丝毫怀疑姜维的忠心,这无疑是让姜维感激的地方。最终,公元264年,虽然蜀汉已经灭亡,但姜维依然在试图恢复蜀汉。至于第三个原因,则是因为蜀汉灭亡后,姜维即便归降曹魏,也不会有好下场的。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三国志》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当然,这也促使姜维遭到了曹魏将士的怨恨。特别是在洮西之战中,姜维更是大破曹魏,杀伤了数万曹魏大军。9 |- F( Y/ H1 y2 B8 P: @& @# x5 `
% y6 w' m9 N1 I# p 因此,在蜀汉灭亡后,不管是后主刘禅,还是其他蜀汉将领,归降曹魏之后,不仅可以保住性命,甚至还能继续获得厚待。但是,姜维作为蜀汉大将军,自然需要承受来自曹魏将士的怒火,也即姜维不仅不会受到曹魏的重用,甚至还会性命不保。于是,姜维决定奋力一搏,劝说钟会在蜀地起兵造反,然后自己则是趁机图谋恢复蜀汉。当然,最终的结局是姜维和钟会都丢掉了性命。6 G& |. K3 o' L( Q) M9 u
对此,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称赞道: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8 R7 R, i$ y6 J. n O. |
3 U( d- w& ?+ I4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