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30年前的家庭,餐桌上会吃些什么?
, n) R0 `7 H+ k6 p( v1 n+ K
3 V" M0 w6 I- M2 A" Y5 I+ @' w; |0 s m8 z2 z- h Z% q
有人觉得那时候物质条件不比现在,应该更“清汤寡水”些。
' C0 [) w% }: b, M0 ^
# x6 y7 O5 \. ~4 i! U# e% c O8 G; y# k也有人觉得,30年前和现在应该一样,有菜有肉。
8 c5 }# T! B% q, S0 U5 L9 v8 b C$ h9 k4 K8 ^! R8 o
不管菜吃得多还是少,可以肯定的是,和30年前比,这种做菜时必备的“硬货”我们用的越来越多......
( t9 f4 k) Z6 m6 D1 s* v+ d: D1 S0 O& \8 l
那就是——油。
% {& V( J3 S3 q$ n! |
% E" B1 I C' L, i2 Z! o近期,江南大学研究人员在《营养素》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分析了过去30年(1990~2019年)我国居民膳食中脂肪摄入的情况,及其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1]。
5 \; L, ]6 r# ]3 N
1 J1 G4 {; e( M
统计数据显示,30年间,我国人均油脂摄入量急剧增长!
( r# K& W* [* X' C) K( r9 D+ q- J9 J3 O
1990年,我们人均年植物油消费量约为5.74千克,动物油脂约为8.27千克,而到了2019年,植物油的人均年消费量增至25.84千克,动物油脂则增至20.56千克。
5 t, {( C0 C# ^7 ]. X3 b
i6 t2 C! e( m. L; Q3 K$ s8 p5 t8 V* F1 B1 L
不仅如此,我们吃进去的油,“种类”也和之前有所不同。
) w. o. h8 ` s! z# D2 `
2 X, |5 R7 ]) y
调查发现,30年前,我们常吃的植物油为菜籽油、棕榈油和大豆油,分别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 38.8%、18.2% 和 16.1%。随着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到2019年,这三种油的占比分别为 21.2%、10.6% 和 44.5%,大豆油占比显著增加。
' H1 G4 s# x4 }5 F& f/ g+ d4 W u8 A$ G; X
因此,我们吃进去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菜籽油中含量较高)占比有所降低,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大豆油中含量较高)占比显著上升。
) g0 e1 o4 ~3 X0 T% e; l% [7 c. w% q' l* Y/ w3 v9 r2 t5 e
在动物油脂方面,猪肉一直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近十年约占全球消费量的约一半[2]。而猪肉的平均脂肪含量为30.1%,远高于牛肉(8.7%),鸡肉(6.7%)等畜禽类[3],猪肉吃多了,摄入的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自然也就更多。
% A. Z2 e X( X% {) M
5 x! V; w" G e' ?, ]! P: I* e算上所有油,我国居民每天每个人要吃掉约127.1克油,油脂所提供的能量达到总能量摄入的34.6%!
9 b# E, a! |+ k5 Z/ l" }
9 H$ h5 }% o8 E. P而目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总脂肪的供能比为20~30%。摄入超过30%,就可能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
`' w" j& ?, z( g, {" [4 M6 i1 X+ {; S
6 U4 N# N; _. C" Y+ A脂肪是我们身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食用油,主要是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化合物。
/ T! `- D( a! s, e
& J( s7 J% \, O" k# i而脂肪酸家族“人丁兴旺”,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
! V$ o& t- r0 ]7 ^" `% L
# y- s5 f6 S- Q- C! t# U
刚刚提到,猪油、牛油、奶油等动物性脂肪,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占40%~60%),植物油则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 w$ r6 H( W) a: h. X
3 t4 ]' P M5 d
目前认为,脂肪摄入过多,或者摄入的结构不合理,比如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较少的不饱和脂肪酸,可能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比如心血管病、肥胖、癌症等等。
7 I0 }+ r: _) w+ C' Z& o: P
% h8 m. C9 G$ Z' e1.心血管病
4 I: K* h: l( J; M& S7 M) D- i" c0 S [! v0 s
研究人员进一步对30年间,我国膳食中脂肪摄入量与心血管病的关系进行评估,结果发现[1]:
6 X& D1 l/ n" K7 N2 m" O0 |) Z# x! s: |2 b
脂肪吃得越来越多,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密切相关。
( e& Y+ v; U* |. x& T1 ]$ Y' Z
, @3 P0 m7 l" A7 Y1 y) _! M7 q) T脂肪酸结构的变化,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变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变多等,也可能与越来越高的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
& ?' I6 S" {1 \9 \' X9 E( g$ s' s( a' p7 y- |/ H; g
油脂吃多了,容易引起血脂水平升高,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都可能升高。
+ c1 }1 f6 m* P/ W5 Q) ^% I
4 ~: U7 S3 g9 J: J7 I+ ~* [
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形成(从上到下)
/ F* h: i4 z: h6 }
- `/ N# E( @" v0 f l而这些脂肪类物质容易在体内沉积,尤其是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如冠心病、脑中风、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等。
. p4 ]% b" c0 ]! Z" s8 v! Z/ o# A/ l5 _
2.超重以及肥胖
# v2 p& M) }; J* L! B: q$ M5 Z& U, T8 c
随着我们膳食结构的变化,餐桌上吃进去的油越来越多,与之而来的是一大健康问题,那就是超重与肥胖。
' k! P4 L, u e
4 @ |1 m7 D+ R( I+ R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概率已经超过50%[4]!而这与膳食中,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密切相关。
s% e; U* Q! D$ }
9 F$ o6 s4 a$ |4 Q8 h/ V# E! j; U过往的研究发现,与膳食脂肪供能比低于30%的人相比,高脂肪饮食的人(脂肪供能比超过30%的人)患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增加约13%[5]!
* B. F/ M$ w5 I/ j7 O+ Q
* E3 f- U* T, Y+ g5 x5 F. p3.代谢相关疾病
; T3 u" q" L: U5 e4 b
$ [1 s5 E! b3 S7 ~
高脂饮食不仅会导致超重和肥胖,还会促进炎症,胰岛素抵抗等,从而促使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6 U! [ s8 q F& |5 Z, w* ?/ U
: n8 [+ ~5 f) ^5 N
过多的脂肪含量对胰岛素需求加大,超负荷的工作会让代谢出问题,血糖就会飙高,演变成糖尿病,也容易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 i/ B" v1 i' f; V! b
+ e2 O* O% v5 c+ a* H# a
不仅如此,过量的脂肪还会“攻占”肝细胞,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脂肪肝,进一步演变成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 U2 X5 N$ l- u2 D
6 [% x6 t/ W+ B/ R0 X% |6 a4.癌症
3 _; C# w( p7 j
+ ^1 H# D) m4 b9 q8 v7 p长期摄入过多的油脂,尤其是饱和脂肪酸,与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6]。
+ c1 B) Z y) F, A0 H7 G, B2 @
/ I6 A% K- v4 {$ `7 R
虽说油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但不吃油那是万万不可的,毕竟脂肪是人体必需的三大产热营养素之一,还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护脏器等,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 v5 s P. D- [4 t8 a6 ?: T& `6 C
4 ]; K7 J! ^6 y. b& w. K因此,我们要科学地控制油脂的摄入。
: W6 S3 a5 a( A4 b2 u
Q& L! n5 `8 A01
! V8 w: D1 u0 r7 d0 H
7 H- ~8 u4 W4 J, g
少吃油
" B4 t; |0 j" q2 L: }9 Z- o+ x* F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我们成年人每天使用的烹调油建议控制在25~30克[7]。
. ]2 |" X2 p& |; [, ~" R( Z# w0 m4 }
+ f- o0 v6 q& e
外食或者外卖中的油含量较为难控,所以我们尽量在家做饭。做饭的时候可以使用带刻度的油壶。
! Z8 q. K9 t5 a! G: K
) m$ R, e* \4 s1 i. W6 D
如果是一家人一起吃饭,可以根据人数,控制食用油总量。一家三口的话,可以在油壶中倒入75~90克食用油,将其合理分配至三餐中。
, z. O1 J/ q8 W! K9 l
4 X8 ~+ e! g# q2 f! P% _* X
02
, f' f7 X: A8 W3 O, C9 u
3 [' [# E: [1 X; `4 r" y( Y4 V& r+ k
选对油
) r* N& c9 p* a2 r9 e4 V1 j" g8 L- r1 b' R: ]' N: S) i# M f0 I5 C8 B
1.动物油脂、固态油脂尽量少吃!(饱和脂肪酸型)
# A2 F" x6 i0 N* Y2 Q, E Q* _' n" ?4 s% {9 X* P6 ~9 s
猪油、牛油、奶油、黄油等动物油脂,以及棕榈油、椰子油、可可油都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日常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要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4]。
) F5 {- R8 G& g. r) t5 B, N& u! H& f g5 }) I7 f* i$ ]
2.用菜籽油、橄榄油、茶籽油等替代部分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型)
6 c) q' [9 s) G$ H T: T. x6 M
9 F6 F. t4 C# u8 z6 e; T
用这些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的油代替饱和脂肪酸比例高的油,有利于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坏”胆固醇)的水平。
% \/ I/ b, }- B L/ L) I6 w
& m R* _( B ?( _3.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3:n-6的比例
0 \$ j7 C# t. k8 S8 Q4 S! i6 C- B: U2 c6 d
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
" Z1 O" p8 {& w& X3 a3 B5 h8 r0 j; g8 _ j& Z
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常见的是n-3和n-6这两种类型,两者都是身体必需的脂肪酸,但与n-6相比,n-3在常见饮食中更少见一些。
4 R! D& W& V! \( p
. C9 C# B$ j9 i" Z
所以,可以有意识地提高饮食中n-3的比例,控制n-6的摄入。n-3(也称作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我们常说的DHA、EPA,最好的获取途径是鱼的油脂。而n-6则广泛存在于植物油中。
* R' @% Z) R- R- y6 p# b0 a# r6 ?% b
7 j6 \. e' F6 r& `$ a" z4 ^$ F另外,还要注意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的危害比饱和脂肪酸要高得多,千万不要反复油炸食物,少吃方便面、油条、油饼、奶油蛋糕面包、饼干、奶茶等食物。
1 v/ x; D9 g* l
3 O/ t7 V4 p* `7 ~, H03
3 u; {/ u6 D# N2 H7 P' f5 R: }: N, y
" }2 O; n* k: d5 D2 `
用对油
& b, x! e8 \8 d; Y5 {5 j- n* r
4 I6 f) T" q, m: r' p健康用油,应该知道这一个概念:烟点。
. c& d4 ~0 V5 _9 M2 `: b; E) r
! ~2 z2 x. t3 d) h“烟点”是油在加热情况下产生烟的最低温度,温度超过烟点,会变质产生有害的氧化物,并降低营养价值和风味。
. R& `* _5 R0 b' t; e9 _% ^) O# h! |
8 m9 h' ~% ]7 Q2 a9 y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虽然是“好”油脂,但是它们的烟点低,不适合高温烹饪,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个表格,直接对着表“抄作业”就好啦!
. ^- P# g$ b$ q+ k. r' K- v) ]' i- g ?) U6 G
总之,无论用什么油做菜,都最好在油稍热起来时就倒入蔬菜,不要等到“冒油烟”再炒!
' z4 D' c4 u$ ^
1 p/ D6 D( o2 h4 |5 O: n
6 R9 q! O3 p7 P. c
R& d4 `- k* l2 e) w
/ q4 u3 U3 F" r5 O2 y" h. D9 O+ p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吃油了吗?转发这篇文章给家人,一起健康用油吧!
8 U* T, ^; }, h3 I
+ K- s& Y( N" @; i2 E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