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意指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则是强大的.尤其在日常生活中,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行为就是打架.当一个人打不过他的对手时,寻找一个帮手来为自己助阵就是最好的选择.不仅是普通人这样做,就连政治人物也往往会采取这种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并美其名曰:"联盟".至于效果如何,就另当别论了.在三国中,这种诸侯之间出于各自的需要,暂时或长期的联合起来,结为盟友,互帮互助,来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的事例,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大多如昙花一现,或被对手打破,或由于自身的利益需要,有名无实.三国是一部有关描写东汉末期各路大小英雄们故事的长篇历史小说,自然,英雄们相互之间的结盟也是书中的重头大戏,其形式也多种多样,具体如下: " S/ @+ {6 `0 z7 A1 O6 r0 r! H# b9 `7 O; Y0 l& i k6 F9 C. A
6 {, f3 i% P9 F' M ) i3 ~, C3 O l8 k6 X% B 1,最庞大的英雄联盟------18路诸侯讨董联盟.第5回,曹操行刺董卓不成,逃出洛阳,来到老家陈留.一面招兵买马,一面发矫诏,驰报各道,倡义讨伐董卓.檄文发出以后,各镇诸侯纷纷起兵响应,共计有: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再加上曹操本人,共有18路地方诸侯,兵马数十万.可谓声势浩大.联军推举袁绍为联盟军首领,袁术掌管盟军的粮草供应.18路讨董联军浩浩荡荡的向洛阳进发.经过数次苦战,终于迫使董卓放弃洛阳,逃往长安.但好事多磨,人多不一定就代表了力量大.联军占领了洛阳后,出于各自的利益需要,大家各怀鬼胎.为了保存实力,袁绍等义军首领拒绝了曹操的"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建议,听任曹孟德孤军深入,追击董卓.结果使得曹阿瞒大败,险些丢了性命.曹操一怒之下,带兵离开了联军;公孙瓒也带着自己的部队撤走了;孙坚在得到了传国玉玺后,顿起异心,私自藏匿玉玺,带兵不辞而别.更令人扼腕痛心的是,联军内部为了争权夺利,竟发生了火拼.兖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瑁推辞不与,岱引军突入瑁营,杀死乔瑁,尽降其众.在此情况下,庞大的联军开始纷纷解体.而首领袁绍却无任何能力收拾这危局,见众人各自分散,也只得带着自己的人马,离开洛阳,投关东去了.敌人还没被消灭,自己内部倒乱了起来.联军之间的鹬蚌相争,其结果是让他们的死对头董卓坐收了渔翁之利.不过18路诸侯讨伐董卓这件事,虽然是半途而废,但其规模堪称是三国中最大一次的英雄联盟,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英雄联盟.尽管在这英雄二个字上面要打上引号.这次有始无终的英雄联盟,是三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更是唯一一次的英雄大联盟,虽说有些虎头蛇尾,名不副实,可仍旧是三国中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改变了其中许多人的思想,也包括了他们在今后的历史发展轨迹! ; Q8 Z# i) u, g+ f5 q1 Z# [# i 8 }, w( }+ v) j & |2 B- C2 W, f- d 2,最名副其实的英雄联盟-----讨袁联盟.第17回,袁术得到了传国玉玺后,欣喜若狂,拒绝了部下阎象的劝谏,迫不及待的自称为帝.却立即招致了来自四面八方英雄豪杰合力的讨伐.北面是曹操;南面是刘备,关羽,张飞;西面是孙策;东面是吕布.这些本来相互勾心斗角的一方诸侯,突然大家联起手来,打着"为国除害"的旗号,共同讨伐"僭称帝号,背反汉室,大逆不道"的"冢中枯骨"袁术.与上次的讨董盟军不同,此次的讨伐无论在规模及诸侯人数上,均比18路诸侯要少得多了,但却出奇的团结.大家同心协力,同仇敌忾.把一向有着兵精粮足之称的袁公路打得大败,最后活活气死在逃跑的路上.讨伐袁术的联盟军,虽然只有4路,但个个都是三国中响当当的英雄人物.曹操,魏帝国的缔造者;刘备,蜀汉国的开国皇帝,部将关羽,张飞都是三国中数一数二的名将;孙策,吴国的奠基者,打遍江南无敌手,人送外号"小霸王";吕布,三国中武艺最为高强的一个人,在当时有"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雅号.都可谓是货真价实的英雄.这也是书中唯一一次英雄们难得齐心的大联盟. . R4 L/ w, T1 r: n0 L Y2 H5 |. V- {5 Y
; L4 v; s$ C' l; a% P. e 3,最复杂的英雄联盟-----曹,孙,刘联盟.三国的故事与历史,其实就是曹操,孙权,刘备以及他们继承者的历史与故事.这三大集团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他们忽而与这个结盟,忽而又与另一个联手.完全视自己的利益需要而联盟,是三国中最为现实和诡诈的联盟.第44回,赤壁大战前,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对付强大的敌人---曹操;而在第75回,为夺回战略要地荆州,孙权与刘备翻脸,和仇敌曹操联盟,南北夹击,取荆州,杀关羽;第80回,为避免遭受腹背受敌的命运,孙权向曹操的儿子曹丕屈膝下跪,称臣纳贡,结为盟友.而曹丕的如意算盘是"坐山观虎斗".妄图趁孙刘二家打得两败俱伤之际,坐收渔人之利;第85回,孙权在取得猇亭大捷后,立即和曹丕翻脸,大家以兵戎相见.曹,孙交恶后不久,第86回,吴,蜀二个昔日的敌人又重新握手言和,结为联盟,以防被北方的曹魏各个击破.但双方各有打算,吴国是出工不出力,每逢蜀国请求其出兵以牵制魏军时,总是虚张声势,实则按兵不动,用魏臣司马懿的话来说:"东吴必不举兵.....孔明....只恐中原乘虚击彼,故暂与东吴结盟.陆逊亦知其意,故假作兴兵之势以应之,实是坐观成败耳."(第98回).大家都是明白人,心里都门清!难怪在第118回里,当魏将邓艾兵围成都,蜀国上下恐慌,有人提议:"蜀吴既同盟,今事急矣,可以投之."遭到光禄大夫谯周的反对:"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所谓的同盟不可靠,孤家寡人的去投靠盟友,靠不住.而蜀国君臣在听了谯周的意见后,顿时哑口无言.说明他们心里对这个盟友究竟会如何对待他们的投诚是心知肚明的.只有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似乎还拿这个联盟当真.第120回,在蜀国灭亡后,他还发出:"朕欲兼并汉土,以为蜀主复仇...."的呓语.只是最终自己和刘阿斗一样,自缚舆榇,向晋军投降.曹魏,孙吴,刘蜀三大政权,他们之间的联盟是三国中最为复杂的联盟,既相互利用,又互相拆台.一切以自己利益为主. + e6 K) y* f: \7 G: h- [# q, f" ]5 k! a T% M# x7 i
% z1 ~6 [- h( g$ t a% x. q 4,最扯淡的英雄联盟-----刘备与刘表,刘琦,刘璋的联盟.第34回,刘备离开袁绍,带领部众投奔荆州刺史刘表.二人以兄弟相称,刘备并为刘表平定了发生在江夏张武,陈孙的反叛.为此景升哥哥是感激不尽,亲切地对玄德弟弟曰:"贤弟久居此间,恐废武事."然后一脚把刘大耳狠狠的踢到襄阳北面的新野小县,千百年来,那里至今仍是小县.可见刘表所谓那里"颇有钱粮"的话,是在扯淡.而曹操如果南下荆州,新野是其必经之地,显然刘表是拿刘备当自己的挡箭牌了.寄人篱下的刘皇叔只得唯唯诺诺带着自己的人去了新野.第40回,刘表死后,幼子刘琮被其舅舅蔡瑁推立为荆州之主.并在王粲,蒯越,傅巽等人的建议下,向曹操投降.刘表的长子刘琦派伊籍赶到新野,希望与刘备联合,灭了刘琮.不过灭了弟弟后,立谁为荆州之主,或是平分土地,没说.不过就是说了,刘备也已经是无暇顾及了.因为曹操已经来了,刘备正准备"不如走樊城以避之."刘备与刘琦这对叔侄联盟因此暂时告吹.好在时间不长,第42回,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打败后,仓皇逃窜,幸被刘琦带兵救下,从此叔侄二人正式结成联盟,刘琦带领的军队也成了刘备军事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43回,诸葛亮亦以:"......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来作为刘备尚有实力东山再起的借口.但好景不长,赤壁大战胜利后不久,刘琦就病入膏肓,第52回,刘大公子已到了被人搀扶才能见鲁肃的地步.鲁肃回去后见周瑜曰:".....不过半年,其人必死....."果不其然,刘琦真的一命呜呼了.三国中短暂的刘氏叔侄联盟就以这样的方式解散了.也彻底结束了刘备与刘表这对所谓刘氏同宗兄弟之间不可明言的恩怨情仇;第60回,又是一个和刘备互为同宗兄弟的诸侯,益州牧刘璋为抵御汉中张鲁的侵袭,听信了别驾张松的花言巧语,主动迎接刘备入蜀,二人由兄弟结为盟友,相见甚欢.璋弟弟依刘表的葫芦画瓢,郑重其事地把备哥哥赶到北面的葭萌关,替自己充当防御张鲁进犯的炮灰.但时过境迁,素以仁厚著称的玄德哥已今非昔比了,没多久兵强马壮的刘皇叔向刘季玉提出借大兵借厚粮以帮助其防守的要求.左右为难的刘璋自作聪明,拿极少量的军马粮草来敷衍刘大耳.捉到把柄的刘备立刻翻脸,撕毁盟约,举兵内向,夺取了刘璋的全部地盘,作为自己立国建号的基础.对于刘璋这位昔日的盟友,今日的阶下囚,刘皇叔握着他的手哭着说:"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第65回)说完后,把刘璋老弟连同他的全家老小,流放到荆州的公安,交给关二弟严加看管.不久刘璋就死了.刘表,刘璋都是东汉末期割据一方的地方实力派诸侯,和刘备都是拥有汉皇室血统的兄弟.照理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何况都是同一血脉的同宗兄弟.但细看刘氏这三兄弟之间的结盟,却是三国中最扯淡的联盟,一个拿对方当枪使,一个不愿被人当作枪使.彼此之间早已是面和心不和了,翻脸也是迟早的事.如果说以前是刘表在和刘备扯淡,那以后就是刘备与刘琦,刘璋在扯淡了.看刘备的故事,其一生都在抢地盘,可抢来抢去,都是在抢自家人的天下.而事后证明,凡是和刘皇叔联盟的人,都没有好果子吃. 1 z3 S0 O! `8 }( N( N/ f; V6 A `! Y, e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