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91
- 打卡月天数:2
- 打卡总奖励:1130
- 最近打卡:2024-10-29 21:01:13
版主
- 积分
- 6182
|
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么一句俗语:"不是冤家不聚头",非常形象生动的解释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既是一种调侃,也是一种解嘲.当然更多的还是一种无奈.的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人世间最错综复杂的关系,尤其当一个人在人生事业上,突然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自己无论怎么想尽办法要去打垮他都不能得逞的时候,这种感觉最为明显.真可以用天生的冤家来形容了.因此,还有一句成语,叫“冤家路窄”,对此进行了更为彻底的解释。在三国中,像这种"冤家路窄"的事例还确实不少.
8 Y/ G% t/ a" I5 D5 ^) u6 S
- Y( f, B& f! d$ |( J; G7 C0 j7 X
- i5 R! I3 N" N N! a6 X# r 一,曹操的冤家.三国中成就最大的人物非曹操莫属.从一个为时人所不齿的宦官的干后代,慢慢成长为一个剪除数雄,统一中国北方,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东汉大丞相,曹孟德个人所取得的成绩在三国里的确是无人能与之匹敌的.他不仅在武功方面远在其他二雄刘备,孙权之上;文治上,更是中国魏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曹操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乃至社会历史上,其地位绝对是独树一帜的.在三国时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文武二方面,与曹操同时代的人除了是望尘莫及外,只有甘拜下风了.不过,就是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政治奇才,却偏偏遇上了阻止他个人事业发展壮大的二大冤家-----刘备,孙权,致使他统一全国的梦想在最后功亏一篑,这大概也是命中注定的吧!
& }% U( Z" G$ P3 `/ ~6 ~' a
4 h1 w8 U3 Z. k; H# w/ p
7 P- h2 u% T& Q6 k0 N2 o 刘备,字玄德,曹操一生中最大的一个冤家和最主要的一个对手.曹,刘二人在书中第1回里就都出场了,他们都是应朝廷征召,来剿平张角领导的黄巾军的.汉将皇甫嵩,朱儁在颍川击败张角的弟弟张梁,张宝.二张在逃跑途中,遇到时为骑都尉的曹操的拦阻,被杀得大败,斩首万余级.梁,宝死战得脱.操见过嵩,儁后,即引兵追去.曹孟德前脚刚走,刘备率关,张二人后脚即至.皇甫嵩令刘玄德赶回广宗助卢植破张角.玄德领命而回.曹,刘二人这次会面就这样令人遗憾的失之交臂.双方都没能给日后的冤家对头留下深刻印象.直到第5回,虎牢关下,二人才正式见面了.但留给曹操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刘备的结义二弟关羽."温酒斩华雄"是关公的成名作,但这杯酒却是曹操给温的,而且还是他向12路讨袁义军首领袁绍美言,才让关公从此一鸣惊人,开始崭露头角的.当袁绍薄待立了大功的刘关张后,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看来曹阿瞒此时还未把这三人作为竞争对手来看,只是出于今后可以利用的目的对刘玄德三人百般示好.但很快曹操就与刘备翻脸了.第11回,曹操的父亲曹嵩一家在投奔儿子的半路上,被徐州刺史陶谦的部将张闿所杀,财物尽被掳走.曹操得知噩耗后,怒不可遏,亲自带领大军讨伐徐州.马屁拍错了的陶谦是万般无奈,派人四处去求救.刘备带兵来救,并大模大样的写了一封信,请曹操退兵.曹操看了后,大骂:"刘备何人,敢以书来劝我!且中间有讥讽之意!"命斩来使,一面竭力攻城.被郭嘉劝止.后曹操在吕布偷袭其后方时,才不得不主动撤军.第12回,陶谦死后,刘备被部下推举,接过了徐州刺史的位置.曹操闻之大怒曰:"我仇未报,汝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吾必先杀刘备,后戮谦尸,以雪先君之怨!"即传号令,欲攻刘备,为荀彧谏阻.此时的刘玄德已俨然是曹操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冤家了。刘备得了徐州后,没多长时间,在第15回里徐州就被吕布夺走了.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吧,曹操忽然对刘备这个他以往恨之入骨的冤家好了起来.第17回,各路英雄合兵攻下袁术老巢寿春后,吕布领兵回徐州.操密谓刘备曰:"吾令汝屯兵小沛,是掘坑待虎之计也.....某当为公后援."自此,刘,曹二人之间不断有书信往来,共谋如何对付吕布.未料被小温侯的军师陈宫发觉,告知吕奉先.吕布大怒,兵围小沛.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救援,二雄合力,终于击败吕布,并将他缢死,除去了曹刘二人共同的心腹大患.随后刘玄德跟在曹操后面来到许都,受到了汉献帝的重用.一度引发了曹孟德的担心,以至在第21回的"青梅煮酒论英雄"里,故意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来试探刘备.幸被玄德机智地掩饰过去了.不过刘备已经是如惊弓之鸟了,最后他设计摆脱了曹操.对于放走刘备可能造成的后果,程昱谓曹操曰:"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后事果如程谋士所言,脱身后的刘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袭取徐州,杀了曹操派驻的守将车胄.从此,曹,刘二人彻底成为了不共戴天的死敌,冤家对头.终身再没有和解过.此后,刘备跑到那里,曹操就追到那里.刘备投靠袁绍,曹操灭了袁绍;刘备依附刘表,曹操追到荆州;刘备跑去和孙权联合,曹操不为所动,一直赶到江边,不惜代价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甚至当刘备夺取了西川后,曹操依旧紧追不舍,拿下了与蜀地接壤的汉中.与刘大耳一决雌雄.刘皇叔跑到哪,曹大丞相就跟到哪,简直是阴魂不散。最后,曹刘这二个冤家对头,尽管是屡战不休,但谁都没有能降服对方,只得停下手来。你骂一句“老贼”,我骂一句“织席贩履小儿”,以作出气之用。最终,曹操和他创建的曹魏政权稳稳占据中国北方,任凭刘备及其后继者如何痛骂他为“汉贼”,彼自嵬然不动。而刘备的蜀汉王朝自成立之初,就一直是曹魏集团的眼中钉,肉中刺,但就是无可奈何。曹操,刘备这对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王者冤家如普通市井百姓冤家一样,天天不想见面但天天还得见面,于是天天吵架干仗,骂大街。但彼此都拿对方没办法。
7 D7 b9 C- ?. [0 v5 M% ~5 p0 ]$ `* b4 J6 [4 U \
0 u# \0 {% v( \' x0 S* \7 k
孙权,字仲谋,曹操的另一大冤家。老曹呼其为“碧眼儿”,因孙权长得碧眼紫髯,又是晚辈,故如此蔑称。曹孟德与孙仲谋的结怨比较晚,直到第44回,小孙终于下定决心武力抵抗曹操,爆发了赤壁大战,击溃了曹操后,二人才开始翻脸了。之前曹孙二人是井水不犯河水,甚至二者关系还不错。第28回,袁绍欲攻曹操,谋士郭图请联络江东的孙策,共攻曹操。绍从之,遣陈震为使者,来会孙策。未料孙策为仇家所杀,弟孙权继位,采纳谋士诸葛瑾的意见,拒绝了袁绍的请求,遣回了陈震。投桃报李,第29回,曹操封孙权为将军,兼会稽太守。随着曹操的势力不断扩大,逐渐威胁到了孙权的生存空间。孙仲谋奋起应战,打赢了赤壁一仗。其后与曹操又多次兵戎相见,二人互有胜负。对于孙权,第61回,曹孟德甚至发出这样的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此时此刻,曹操终于明白过来了,小孙是他人生事业上的又一大冤家对头。故在接到孙权来信后,操启视之。书略云:“孤与丞相,彼此皆汉朝臣宰。丞相不思报国安民,乃妄动干戈,残虐生灵,岂仁人之所为哉?即日春水方生,公当速去。如其不然,复有赤壁之祸矣。公宜自思焉。”书背后又批两行云:“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看毕,大笑曰:“孙仲谋不欺我也。”遂下令班师。面对小孙如此傲慢无礼的揶揄,老曹出人意料的选择了就坡下驴。因为他心里清楚的很,孙权这个冤家已经羽毛丰满了,自己早已是没法对付得了了。算了,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冤家少堵墙。曹操无奈的接受了这个事实。为了使以后的路能宽些,曹大丞相对孙权这个冤家采取的策略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要孙权不主动挑衅,他就睁一眼闭一眼。包括他的继任者都是如此。孙权,是曹操一个又爱又恨的冤家。* B& a# P) a% [8 E* m/ X& c
1 m% [7 _" T/ n% q1 r9 ~/ x
0 b' K( U0 B- [6 A' O: i. ^ 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三国中最有分量的大冤家,最后都没能通过对方占据的窄路,他们打了个平手。7 t+ J0 G% x4 m K8 L2 j( O/ Q# }
, Y$ Z# f( S6 ^8 ?
/ e! P' v. [( _6 m( d' z
二, 诸葛亮的冤家。三国的臣子中,最著名的人物当属诸葛亮了。其墓在定军山下至今保存完好。成都的武侯祠从古到今,千余年了,如今仍是香火鼎盛,人流如织。一提起诸葛亮的大名,在中国可谓是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其中最让读者津津乐道和后人崇敬的,是他那近乎神话般的智谋和鞠躬尽瘁的赤诚之心。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世人还对诸葛孔明是赞颂不已。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许多看过三国的人都会如数家珍般报出一长串名字,如“隆中对”,“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等等,在后世人们的心目中,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小说更是为此对他进行了几乎是没有限度的拔高,就连孔明是显而易见打了败仗,也被作者不露痕迹地变成了胜仗。似乎诸葛大丞相在三国是无人能与之抗衡的。尽管如此,小说中还是漏出了马脚,告诉了读者一个不争的事实。诸葛亮不是完人,他也有与他才干不相上下的冤家对头,也有不堪回首的失败,并且败得还特别的惨。而孔明的冤家,一个叫周瑜,还有一个名叫司马懿。
5 u f" E. U) s r2 o- ?9 g$ i, q1 M- \5 R% F+ a
, C) D5 Z$ y8 d* M; ?
周瑜,字公瑾。江东的青年英才,小霸王孙策的结拜兄弟。孙策临死前,曾特别叮嘱过接他班的二弟孙权:“。。。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第29回)。足见周郎在小霸王心目中的地位。周公瑾与孔明的梁子是在赤壁大战时结下的。在此之前,他们并无过节,甚至素无谋面。直到第44回,曹操占领了荆州,饮马长江。写信约孙权会猎于江夏,共讨刘备。诸葛亮作为刘皇叔的特使紧急来到江东,经过“舌战群儒”后,压住了东吴投降势力的气焰。又摸到了周瑜坚决抗曹的底,于是二人约定,共同全力说服孙权以武力抗击曹操。次日,在周瑜的慷慨演说下,孙权终于答应了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的进攻。周瑜喜滋滋的回到了下处,请孔明商议破曹之策。亮曰:“孙将军心尚未稳,不可以决策也。”瑜曰:“何谓心不稳?”孔明曰:“心怯曹兵之多也,怀寡不敌众之意,将军能以军数开解,使其了然无疑,然后大事可成。”瑜曰:“先生之论甚善。”乃复入见孙权。果然孙权正为此事犯愁,经过公瑾的一番开导,终于使孙权安下心来,决计抗曹,更无他疑。瑜出后,暗忖曰:“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乃令人连夜请鲁肃入帐,言欲杀孔明之事。昨天,周瑜还诚恳的对诸葛亮说道:“。。。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操。”孔明也十分真挚地回应曰:“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早晚拱听驱策。”才过了一个晚上,昨日还同仇敌忾,志同道合的盟友,一眨巴眼儿,就变成了势不两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冤家对头,翻脸可称得上是快矣!后人都把责任归咎于周瑜的妒忌,但我认为,对于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来说,能越早发现自己潜在的敌人和对手,才是最优秀的。周公瑾无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外人,对自己主子的心理活动,掌握得竟比自己更透彻。这样的人才是一个最可怕的冤家对手!故周郎由此萌生及早了除去孔明想法也是有道理的。之后,周瑜屡次设计,欲使诸葛亮自己往火坑里钻,都被孔明巧妙的给化解了。最后,诸葛亮在东风到来后,乘上早已准备好的快船,扬长而去,最后一次躲开了周瑜的毒手。从此以后,诸葛亮与周瑜二人,成了三国时期最为斗智的一对冤家。结果周公瑾是屡战屡败,气得他是口吐鲜血,一命呜呼。临终前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第57回)成了世上最经典的“冤家路窄”的名言。确实,周瑜因赤壁一战成名,但老天好像有意和他过不去,派来了一个诸葛亮,不仅阻挡住了他夺取荆州,进而西进巴蜀的步伐,更粉碎了其为孙氏集团营造一个形成与曹操划江而治的梦想。诸葛孔明堪称是他命中一个永远无法躲掉的克星。这也就难怪周瑜在死前会发出那一声对命运不公平的叹息!在与周公瑾这个冤家的斗法中,孔明赢了!他通过了周大冤家守卫的那条窄路。, ?% U, C. e' _1 O
. k5 P6 N5 S2 D$ R3 e; k
; p4 d9 d4 r- W- E* Q
司马懿,字仲达。是魏国军队中唯一能对抗诸葛亮的人。在与诸葛大丞相交手之前,二人并无深交,可以说是只闻其声,未见其面。但孔明似乎很早就已经相当的忌惮司马仲达。第91回,诸葛亮得知魏主曹丕死后,子曹睿继位,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都督雍凉等处军马。孔明大惊曰:“曹丕已死,孺子曹睿即位,余皆不足虑,司马懿深有谋略,今督雍凉兵马,倘训练成时,必为蜀中大患。”诸葛亮的担心一点都没有错。第94回,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写信给孔明,准备归降蜀国。孔明大喜,约以时日。却没想到消息走漏,被官复原职的司马懿获悉,不奏报魏主。倍道而驰,八日抵达新城,出其不意擒斩孟达,断了诸葛亮的内应。随后,司马懿与张郃在街亭打败了蜀军,逼使一出祁山,已连克三郡的孔明领军撤退。之后,在孔明其它几次兵出祁山北伐时,只要遇到司马仲达,蜀军前进的势头就会被立刻遏止住了。最终,诸葛亮在数次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不得不由于司马懿与他大打特打按兵不动的消耗战而狼狈撤军。看书中,不管孔明如何使计,司马公只一招,避而不战就足以使诸葛大丞相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司马懿这个冤家的本事让孔明自己也为之叹服曰:“彼深知我也!”(第103回)。最后孔明因忧愤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军中。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司马懿笑到了最后。从大局上来看,诸葛亮是完全输给了司马懿这个冤家。孔明最终没有能通过司马仲达这个冤家把守的窄路。
: W8 q) m9 C' h" n/ ~
5 D7 z1 }: n9 Z% O4 |3 J4 f U
0 J R" s) Q ^ p6 y' c$ D { 有道是“冤家路窄”,在每个人的人生旅程中,人们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自己的冤家对头。往往去掉一个又来一个,甚至有可能来一双。大部分人解决的方法和诸葛亮一样,要么打败对方;要么为对方所打败。当然也有如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一生中大家吵归吵,骂归骂,打归打,最后无奈还得继续共存下去,尽管谁都不愿意,可谁都只能这么办。而三国中的那些名人们的经历和故事,更是为我们生动地上了这一课!- Z/ A6 l5 t& U* y, C: _
. C9 U3 ?" r; l! M) K: W"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