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5 f0 _' @1 r+ O2 U l7 ^1 G. {: J
空计三:诸葛亮这个人的确爱唱空城计,早在第40回,他就唱了其个人生涯中的第一次空城计.荆州刘表死后,少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在新野驻防的刘备闻听后十分着急,与诸葛亮商议对策.孔明提议离开新野,撤到樊城.并建议用火攻来对付入城的曹军.刘备从之.诸葛亮随即作出部署,一面差人晓谕城中居民,愿随刘皇叔走的,即于今日跟刘玄德前往樊城;一面差孙乾往河边调拨船只,救济百姓.另差糜竺护送各官家眷到樊城.又教关云长去白沙河上游埋伏,并堵住河流,等曹兵败退回来时放水淹之.又令张飞领兵负责厮杀,赵云引军分四队,负责在城内放火.糜芳,刘封二人带兵作为疑兵,以惊扰魏军.曹仁,曹洪带领魏军先头部队开到新野,只见四门大开,曹兵突入,并无阻当.城中亦不见一人,竟是一座空城了.曹洪曰:"此是势孤计穷,故尽带百姓逃窜去了.我军权且在城安歇.来日平明进兵."此时各军走乏,都已饥饿,皆去夺房造饭.初更已后,狂风大作,西,南,北三门皆火起.曹仁急令众将上马时,满县火起,上下通红.曹仁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从东门而出.一路上不断遭到赵云等人的袭击,好不容易逃到白沙河,正在涉水而过,关羽喝令军士擎开堵水的布袋,水势滔天,往下流冲去.曹军人马溺毙者极多.张飞又引军杀来,曹军大败而逃.刘备与孔明方才带领部众,一齐渡河,望樊城而去.孔明教将船筏放火烧毁.: }( E4 H0 x* f8 W. l; w. y
) h! g9 X* D% \ 4 R6 S1 `, g$ i 在书中,诸葛亮从出场到谢幕,唱过许多空城计,以这三次空城计的规模最大.而这第一次的空城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也与孔明能牢牢掌握敌军的心理密不可分.曹军习惯性思维,使得部队上下人员皆骄傲无备,这才让诸葛亮唱的这出空城计能获得成功.由此,尝到甜头的孔明一发不可收拾,屡屡祭出空城计这一法宝,来为处于险境的自己和蜀国解困解忧,而且是屡试不爽.诸葛亮也因此成为了三国中最会唱空城计的人. 1 B c2 s9 J7 b- a1 s& K# a4 n) L: G4 q7 F. M) O3 d; N1 W
% W h3 s& H; ^, n9 a6 p5 p 有道是"兵行险招",空城计就是三十六计中一个最险的绝招.兵无常势,虚虚实实,变化无穷.故兵家有云:"胜败乃兵家常事."败中求胜就是"空城计"的显著特征.打仗最担心的就是敌方乘我方最空虚的时候来袭击.而这个时候,己方主将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主帅心理和性格特征,根据对手情况,制定最佳之御敌对策.兵行险招以退强敌,就显得非常关键了.正确了解并掌握敌军主将的心理来指挥作战,这在冷兵器时代尤为重要.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千万不要出此险招.况且,此计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当作缓兵之计来使用,以免被对手识破卷土重来.诸葛亮在第40回,第95回里唱的空城计就是如此.所以,要想彻底战胜对手,还必须自己拥有足与敌方相抗衡的实力,来挽救危局,才是正理.而不能只满足于在"兵行险招"里下功夫和老是在"剑走偏锋"里钻牛角尖! 9 W: t; [7 `/ z3 u8 _ 3 n% @! N& e# b8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