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我的广告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薅羊毛,扫我就赚了!
查看: 98|回复: 0

三国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复制链接]

  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91
  • 打卡月天数:2
  • 打卡总奖励:1130
  • 最近打卡:2024-10-29 21:01:13

1008

主题

48

回帖

6182

积分

版主

积分
6182
发表于 2024-3-7 19: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级打分
  • 1
  • 2
  • 3
  • 4
  • 5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三十六计.胜战计>>里最后一条计,名叫"声东击西".这也是一条广受古往今来的兵家们所常用,惯用,爱用的一计.此计也挺好理解,从字面上的意思看,就是在东面制造假象,吸引敌方的注意力,把主力调动过来.而己方趁机把进攻方向集中到对手的西面,一举而破之.此计一般用在敌我力量比较均衡,双方相持不下之时.最大的好处是,通过制造假象,诱使敌军的指挥员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了错误的措施,跌入了己方的圈套之中.而我方在成功地调开敌人的主力部队后,选择敌方最薄弱的环节进行突破,再乘机歼灭之.这样既可以使己方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又能夺取胜利.何乐而不为呢?在三国中,像这种"声东击西"的例子也挺常见." z; I9 R- d7 f9 r
6 T1 u4 K  {1 S' F1 A
8 B1 g$ `; z3 K! L+ A4 Y
4 U6 F  Z5 O& \5 [# v: j
         声计一:第30回,官渡大战,曹操采纳许攸的计策,成功的火烧了袁绍军队最重要的屯粮基地------乌巢大营,赢得了战役的转折点.曹操的谋士荀攸献计曰:"今可扬言调拨人马,一路取酸枣,攻邺郡;一路取黎阳,断袁兵归路.袁绍闻之,必然惊惶,分兵拒我;我乘其兵动时击之,绍可破也."操用其计,使大小三军,四处扬言.绍军闻此信,报与袁绍.绍大惊,急遣袁谭分兵五万救邺郡,辛明分兵五万救黎阳,连夜起行.曹操探知袁绍兵动,便分大队军马,八路齐出,直冲绍营.袁军俱无斗志,四散奔走,遂大溃.袁绍披甲不迭,单衣幅巾上马;幼子袁尚后随.曹军从后追来,绍急渡河,尽弃图书车仗金帛,止引随行八百余骑而去.操军追之不及,尽获遗下之物.所杀八万余人,血流盈沟,溺水死者不计其数.; L# p; H& ?0 |/ O& R3 T' r
: d5 }# P- {( C$ q) f
  X9 {% K* Y, Q2 s- Y) B7 a  T
       三国时期军阀之间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官渡战役,至此彻底结束,曹操赢得了全胜.此役曹阿瞒获胜的关键,在于他正确地采纳了二个人的意见.一是许攸的夜袭乌巢之计,还有一个就是荀攸的声东击西之计.前者奠定夯实了曹孟德赢取胜利的基础,后者则推动加快了曹大丞相取胜的步伐.二者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缺一不可.荀攸也是曹操智囊团中的顶尖人物,所献的计策,多为上计,其个人水平与老曹最钟爱的谋士郭嘉不相上下.曹操奇袭乌巢之后,袁军上下都处于极度的恐慌之中.荀公达对症下药,开出了一剂"声东击西"的良方.让军队假意四处去散布曹操又要劫袁军后路的谣言,以动摇对方的军心.果然,被曹操屡次抄了后路,已成惊弓之鸟的袁绍中计了.对于这个漫天飞舞,被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谎言,袁本初是深信不疑.由于害怕自己的后路及老巢会再次被惯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曹大丞相给断了,袁大将军毫不迟疑,立刻分兵去防守这些可能真的会要了他老命的军事重地.向来以优柔寡断出名的袁绍,这次变得异常的果断和坚决.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袁公昙花一现的乾纲奋断,却用错了地方.这回曹操压根就没打算去偷袁绍的后路,而是直接打上门来要他的命的.之所以这么费劲的兜一个大圈子,只是因为袁本初实在是家大业大,身边为他看家护院的马仔数量太过于庞大.尽管曹大丞相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乌巢战役,但有道是"饿虎还怕群狼".人数众多,兵力优势明显的袁军还是让曹阿瞒相当地忌惮.此时此刻,荀攸献的这一招"声东击西"之计,无异于锦上添花.一计就调开了袁绍的十万大军,让袁军本来还残留的数量优势,一下子荡然无存.面对着在人数上已大打折扣,并在心理上已是惶惶不可终日,生理上早就开始饿肚皮的袁群狼,曹军这只吃饱喝足的猛虎,立刻发出了它的虎威,一面咆哮着,一面朝袁军扑去.袁绍终于垮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袁本初扔掉了他的部队,扔掉了他所有的随身物品,唯一没有扔掉的,是他念念不忘心爱的小儿子.袁大将军跑路了,溜了,滑脚了.留下的是部下那八万多颗被曹军当作战利品的头颅,和漂满沟壑的血水!官渡之役的最后一战,竟是如此的血腥和残酷!这既是袁绍的无能所造成的恶果,也要归咎于荀攸那条导致近十万人失去生命的妙计------"声东击西"!荀攸此计堪称是三国里最辉煌最充满血腥味的"声东击西"之计.% s+ I9 }% e& G: D, W& z
0 B, x1 m( Q# F
! A+ r4 L6 r( Q: q' b
         声计二:第116回,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带兵讨伐蜀国.其中邓艾负责领兵缠住远在沓中屯田避祸的姜维,使其不能率领蜀军的主力部队回援本国.艾遣雍州刺史诸葛绪,引兵一万五千,先断姜维归路.姜维得知魏兵已大举进攻蜀国的消息后,带兵回救.哨马报知诸葛绪已抢占了阴平桥头,断了蜀军归路.维进退无路,长叹曰:"天丧我也!"副将宁随曰:"魏兵虽断阴平桥头,雍州必然兵少,将军若从空函谷,径取雍州,诸葛绪必撤阴平之兵救雍州,将军却引兵奔剑阁守之,则汉中可复也."维从之,即发兵入空函谷,诈言取雍州.诸葛绪得报大惊,曰:"雍州是吾合守之地,倘有疏失,朝廷必然问罪."急撤大兵回救雍州,只留少量兵力驻守阴平桥头.姜维见诸葛绪落入了圈套,立刻掉转方向,杀回阴平桥头.由于魏兵大队已去,只有些小兵把桥,被维一阵杀散,尽烧其寨栅.等到诸葛绪知道自己上当了,姜维兵已过去半日了.姜维带领部队,会合其他赶来救援的蜀军部队,赶在钟会带领的魏军到来之前,进入剑阁,与蜀将董厥合兵,牢牢守住了关口,把魏兵挡在关外,暂时安定了蜀国的形势.7 R! u% [" T8 e
4 b6 U5 S! H9 X% Y+ O/ c5 h
0 O( J6 E. a, ~4 K! C
        姜维在危急关头,正确地采纳了部下的意见,以一招"声东击西",抢渡阴平桥头,力挽狂澜于剑阁关下,安国家危难于一时,充分展现其一名优秀大将的才干.在这里,不得不说魏国庸将诸葛绪只顾自己,不顾大局的地区本位主义观念在无意之中也帮了姜伯约一个大忙.放跑姜维对魏军意味着什么,相信诸葛绪不会不清楚.但在他的眼里,似乎保证我的地盘不出事比军国大事更重要.故后来他在主将钟会面前,不检讨自己的错误,反而振振有词地强调客观原因.气得钟士季差点砍了他.蜀将宁随献的这条"声东击西"之计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看来对手的弱智是主要原因.该计可谓是三国里最行之有效最简单的"声东击西"之计.  V3 h  W4 l8 |4 s0 ~8 f

& T- N" M* N6 z2 T( T- G- L! W3 I4 j! Z% N4 `( L1 X! o' Q
           声计三:第113回,姜维与邓艾斗阵,用"长蛇卷地阵"将邓艾包围在核心.艾引众将冲突不出,正在惶急之时,魏将司马望突然领兵杀入,救出邓艾.魏败兵回寨后,艾谓望曰:"公何以知此阵法而救出我也?"望坦言曾与崔州平,石广元为友,讲论过此阵.故识之.艾曰:"来日公在阵上与他斗阵法,我却引一军暗袭祁山之后.两下混战,可夺旧寨也."于是令郑伦为先锋,艾自引军袭山后.一面令人下战书,搦姜维来日斗阵法.维批回去迄.廖化曰:"此必赚我斗阵法,却引一军袭我后也."维笑曰:"正合我意."即令张翼廖化引一万兵去山后埋伏.次日,姜维领兵分布于祁山之前.司马望亦领兵到来.望首先入阵变了数番,复出阵曰:"汝识吾变否?"维笑曰:"吾阵法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变,汝乃井底之蛙,安知玄奥乎?教艾出来,吾当布与他看."望曰:"邓将军自有良谋,不好阵法."维大笑曰:"有何良谋!不过教汝赚吾在此布阵,他却引兵袭吾山后耳!"望大惊,被维以鞭梢一指,两翼兵齐出,杀的那魏兵弃甲抛戈,各逃性命.邓艾亦被蜀军的伏兵杀败,先锋郑伦被廖化所斩.魏兵大败,艾舍命突出,身被四箭.1 j8 b& f/ c) S" V+ o
" C+ i: J& E: l. _" x1 C/ Q1 W1 h6 ?- C
9 H( _) e' }8 l2 K$ v* W
       邓艾是魏国后期的一员名将,他与姜维两个也是老对手了,彼此互有胜负.他们二人之间的争斗不亚于孔明与司马懿.不过这次邓艾的"声东击西"之计是以惨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可能还是他本人太急于求成了.作为知根知底的老冤家对头,邓士载在一败之后,既没有休养生息,也不总结经验教训,竟然还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以老套路向老对手发出挑战,这不能不引起姜维的怀疑.只要姜伯约稍加思考,就立刻会明白这其中的奥秘.其实邓将军葫芦里卖的药,连对手的副将都已猜出来了,更别说是姜大将军了.按理,凭着老邓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对姜维的了解,不会犯下如此的低级错误.唯一的解释,是他的虚荣心在作怪,急于想扳回颜面而自作聪明了一回.把胜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对手可能发挥失常这个机会上,最后只能是自食其果.因此邓艾的失败也在情理之中.邓艾此计可算是三国里最失败最拙劣的"声东击西"之计.
! n4 `& t: K# H5 O) z- w
  Q" C7 X! _: K6 O  ?7 |8 t' K5 g$ v4 o" m8 \! D% j; A
         西汉景帝初期,吴楚等七国反,周亚夫临危受命,率军平叛.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周亚夫坚壁不战.叛军大张旗鼓地朝汉军阵中的东南方向扑去,周亚夫处变不惊,识破了叛军的计谋,反而加强了西北方向的防御.果然,没过多久,叛军突然回身朝汉军的西北角猛攻而来.结果在周亚夫严密充分的防守下,只得无功而返.这是一桩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声东击西的战例.声东击西之所以被归在<<三十六计>>中的"胜战计"系列,是因为该计是一条迷惑之计,非常需要使用者动脑子,动足脑子.它取得成功的诀窍在于,要把假象做得越逼真越好,越合理越佳!一句话,用以假乱真的手法来迷惑和欺骗对手,使敌方对形势产生误判,从而掉入我方设计好的圈套中.当对方的软肋暴露在我方的面前时,紧紧抓住战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快,从重地打击敌方,以赢得最终的胜利.而不是只能行一时的侥幸之计.此计虽早已被历代军事家们熟知并广为应用,但它对于对阵的双方都异常的苛刻.只有那个头脑最冷静机敏的人,才是这场游戏最后的赢家.三国里的那些"声东击西"的战例已经证明了这句话:"对手是关键"!/ S% L, P" n4 [/ F- O* M; g
; G- t/ d+ r9 B- {2 {)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女儿国小说网》

GMT+8, 2024-11-22 04:47 , Processed in 0.123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