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打卡等级:女儿国探花
- 打卡总天数:91
- 打卡月天数:2
- 打卡总奖励:1130
- 最近打卡:2024-10-29 21:01:13
版主
- 积分
- 6182
|
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 n# ^" O& o" m( y. ^) U 魏延,字文长,三国时期蜀汉国的一位大将.其在蜀军中的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也是当时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自从蜀国五虎上将离世后,他便成为了蜀汉军队中无法替代的先锋官.他的存在和失去,对蜀军的意义和影响是非同小可.俗语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非常形象的说明了魏延之死对蜀军乃至整个蜀汉国所造成的实际损失.不过,魏文长虽然以勇猛善战著称,但其一生充满了争议,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十足的"话题人物".众所周知的"脑后长着反骨"的评价,就是他最致命的硬伤.时至今日,魏延仍是三国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蜀汉国在三国时代仅历二世,尽管短命,魏延却都为之效过力,也算是一个元老级的重臣了.他在蜀汉国二任君主手下都担任了要职,似乎还是很受领导重视.但真实情况如何,看看书中各位蜀国领导对魏公的使用情况,我们就可知道魏延在他们心目中的真正地位了.6 f7 @& K5 o i9 O% f5 ~
7 u8 H( q( P% I: u6 q" \3 l0 V5 i9 q6 {. s2 d* R' ~
蜀汉国的第一任皇帝叫刘备,字玄德,自称是西汉皇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在小说中还得到了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承认,并呼其为皇叔.后世遂以刘皇叔称呼刘备.这位东汉皇叔似乎对魏延十分的器重,在第53回,当诸葛亮以"不忠不义"的罪名要将杀主献城的魏延斩首时,刘玄德为其求情,总算得以保全首领.虽然刘备是出于:"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的考虑.但后世许多人仍是坚持,坚定的认为,刘备在对待魏延的态度上是非常赏识的,尤其在使用问题上,待遇明显的高出许多与刘备有密切关系的人一筹.比如任命魏文长为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或赵云,就是铁证.但显然这些人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第81回,刘备准备东征孙权,以报江东杀关羽,夺荆州之仇.临行前嘱张飞率本部兵出阆中,约在江州会师,共伐东吴.随后刘玄德立刻做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以应对蜀汉国主力大军出征后,国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其中一项就是,令骠骑将军马超,并弟马岱,助镇北将军魏延守汉中.这是一个奥妙无穷,意味深长的人事安排,由此足可以看出刘备究竟对魏延是真心关怀还是假意敷衍.9 h* M; o6 \) G+ U1 c. m
% j p) r. s3 ~) L1 ~- F3 k- r4 t$ g# d
从军衔上来说,马超是骠骑将军,要比镇北将军魏延高好几级.在军队中的地位与威望都比魏延要高得多.也就是说,仅凭军中职位来说,马超是魏延的上级,不管怎样,魏文长见了马儿,首先就要敬礼.而单从实权来说,魏延又兼任汉中太守一职,马超只不过是刘备派来协助魏延防守汉中的.也就是说马超在名义上要服从魏延的命令.因此,刘备的这个为了加强汉中防务而宣布的人事安排,似乎是极其矛盾的.因为这世上没有哪一个下级,敢于对自己的直接上级指手画脚的,尽管这位上级领导是被上上级领导命令来服从自己领导的.更要命的是这个要接受自己领导的上级,其所有的待遇和职务全都没有改变,还是一切都在自己之上.这让魏太守怎么去领导马将军?那马超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大家相安无事,互不干涉,尽量做好本职工作.结果,汉中果真平安无事,大家皆大欢喜.其实,说穿了,这就是领导艺术,在政治上叫做"权术"!刘备此举,把他那伪善和狡诈的面孔,充分无遗地给暴露出来了.那就是他无论对魏延,还是马超,都从来没有信任过.你看,张飞还没出阆州,他就迫不及待的把马超兄弟安排到汉中,美其名曰"协助防守".既然大战在即,就更应该把最优秀的将领安排在前线才对嘛,哪有越是打大仗,越是把最重要的将领闲置在一边的道理?有人认为,那是因为汉中的重要性,所以刘备不得不把魏延放在那里,以稳定那里的军心及民心.既然如此,说明魏文长的才干非常过人,那么就没有理由再把马超放在汉中了吧.把马孟起这么一个连曹操都感到害怕的战将带在身边,不是更能起到威慑吴军,稳定蜀军的作用吗?或者把魏延,马超分别抽调一个出来,放到东征的队伍里去,使自己更多一个帮手不好吗?刘备却把马超连同他的堂弟马岱,一股脑儿地都塞到汉中,与魏延挤在一块,使得自己在东征时,真的应了"蜀中无大将"一说,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资源.那么刘玄德他究竟想要干嘛呢?我的答案就是,刘备无非是让魏,马二个降将相互监视,相互牵制,这样既保证了汉中这块地盘如果受到魏国大军的打击时,能有得力的干将来应付之;又能确保不会发生部下有意外的反叛.可谓是"一箭双雕".有人说魏延,马超根本就没有反叛的念头,但谁能确定在刘备的心里难保没有这种想法?尤其在国内兵力空虚的时候,降将往往是最让君主们不放心的人物.为了防患于未然,双保险才是最佳的保险.无论魏,马两人哪一个有不轨企图,另一个立刻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将他给灭了.而且,为了确保不出现意外,刘备甚至把马超的心腹马岱也留下了,以协助小马对付手握实权的魏延.很难说,马超与魏延,哪一个更能得到刘大耳的信任.个人估计,说不定刘备早就给他们二人各下了一道彼此监视对方的密令,甚至可能赋予魏马二将,一旦对方谋反,可以将其就地正法的权利.相信以马孟起的军衔,威望,职务和地位,魏文长的能力和实权,都能做到刘备希望他们能做到的那样.总的说来,刘备在对魏延的使用问题上,遵循的是"大胆使用,小心防范"的策略.效果奇佳!' g0 p6 V1 N' t) N+ x% d0 w
9 i w- l3 H8 `, D, Y9 D+ R0 c: `! B- i6 z/ j2 @9 R
蜀汉国的第二任君主是大名鼎鼎的安乐公刘阿斗,他那一句经典的昏君名言:"乐不思蜀",一直流传至今.在他执政初期,军国大事几乎全权交由丞相诸葛亮负责,因此,在魏延究竟如何使用的问题上,完全以孔明的意见为准.直到诸葛亮死后,魏延因谋反被杀,都没有改变.个人认为,尽管诸葛孔明也非常不信任魏延,"脑后有反骨"就出自孔明谓魏某人杀主韩玄的原因.诸葛亮曾当面呵斥过他:"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级."更说明诸葛大丞相从刚见到魏延时起,就对他已经是极其的感冒了.虽则如此,但细观小说,孔明尽管终身都对魏文长没给过好脸看,但在对待魏延的使用问题上,明显的还是保护多于苛责.
% p/ J$ P M1 h: _# [6 @0 ?! ?/ S, k6 ^4 n0 N& T
0 ]4 J+ s+ @ c$ `4 T& ?0 x" `) {
第95回,诸葛亮一出祁山,派马谡去防守街亭要地.王平,魏延,高翔从旁协助.结果,由于马谡违背孔明军令,把部队拉到山上与魏军相抗.被司马懿以干渴计打得大败,丢了街亭.在后面担任支援的魏延和高翔前去救援,又被击败.其中魏文长是败了二次,都被王平救走.诸葛亮为此承担领导责任,自降三级.而负有主要责任的直接责任人马谡被诸葛亮斩首示众.王平因有事先诚恳劝谏和事后积极救护的功劳,免罪.那打了败仗的魏延受到何种处分呢?书中是只字不提,但免罪是肯定的.有人认为,魏延在此役中积极主动,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补救,虽然打了败仗,但情有可原.非但无罪,而且有功.那么,魏延究竟有没有罪呢?第96回,赵云回来后,孔明计点军士.经过街亭一仗,蜀军的各支部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唯独赵子龙带领的这支部队没有损折一人一骑,连辎重物资都无遗失.又从赵云副手邓芝口中得知,原来老赵为了掩护部队撤退,独自断后,阵斩赶来追击的魏军先锋苏颙,吓退追兵,得胜而归.故所辖部队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孔明赞曰:"真将军也!"遂取金五十斤以赠赵云.子龙辞曰:"三军无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赏,乃丞相赏罚不明也."很显然,赵云认为这个打败仗的责任得集体承担.蜀军中唯一打了胜仗的赵云,都认为自己有罪,那么我认为打了败仗的魏延,无论如何都不能称得上是无罪的,至于功劳就更不用提了.诸葛亮如果要为难魏文长,单凭街亭之战,就可以好好整治一下魏延了."我自己都处理我自己了,你还有啥可辩解的?难道你还比赵云有功吗?"要是从军纪军法来看,光损兵折将这一条,等待魏延的就不只是降级使用这么简单的了.( Y h, S6 A* `/ }5 N- M: @
7 D* s3 p9 T7 A" P3 F/ b" q! v9 M; x; F; `& Z% f
魏延打败仗还不止这一处.第100回,孔明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俱会于祁山.行军途中,诸葛亮令邓芝通报各军,提防魏军埋伏,不可轻进.遭到将军陈式的嘲笑,执意倍道而行.魏延对此表示支持.结果陈式中伏,幸得魏延赶来相救,才得脱险.但所部五千人只剩下了四,五百人.魏军紧追不舍,杜琼,张嶷也带领部队赶来救援,魏兵方退.四将回到大寨,孔明要追究责任.魏延曰:"陈式不听号令,潜入谷口,以致大败."陈式急了,大叫曰:"此事魏延教我行来."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将令已违,不必巧说!"叱武士推陈式斩之.这会,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诸葛亮的胳膊是朝魏延这里拐了.二个字,"偏袒"!: L7 A; d$ u. `4 y$ m: n
. d, z4 R, ~) H
0 K" Z& l' D3 h
诸葛亮在对待魏延的使用问题上,还不仅是停留在"偏袒"二字上.第97回,孔明领兵猛攻魏将郝昭把守的陈仓小城.未料郝昭十分了得,诸葛亮用尽招数,仍没能把陈仓拿下.正在此时,魏军的救援部队赶到,先锋名叫王双.魏延毅然请缨.诸葛亮曰:"汝为先锋大将,未可轻出."于是派了二名裨将谢雄,龚起前去迎敌.结果被王双一刀一个都给宰了.孔明大惊,又令廖化,王平,张嶷三将出马.又被打败,张嶷负伤.最后,诸葛亮命令魏延领一支兵挡住王双,自己率大军与魏大都督曹真决战,以期一胜定乾坤.从这里我们惊奇的发现,诸葛亮对魏延几乎已是在保护了.不轻易让其承担过于危险的战斗,只有在孔明认为必要的时候,才让魏延单独出马唱独角戏.比如后面的斩王双.; p5 I) v; P1 A' ] A
" q% ]4 h" ^+ F% `. L' r
6 L8 m$ H: ^% k1 P2 b2 G
魏延与诸葛亮不合,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诸葛亮也从来没有掩饰过对魏文长的不满,魏延也心知肚明,有时还为此发些牢骚.但在使用的问题上,诸葛亮绝没有含糊.该保护时就保护,该使用时就使用.不过除了让他对付魏军名将张郃以外,似乎孔明也没让魏延再干过别的.魏将军在诸葛大丞相手下一直过着没有独当过一面的军旅生涯.看起来魏延在蜀军中最大的作用,就是威慑或震慑敌军.每到关键时刻,就重用之,而且从来没有失过手.事实也的确认此.魏军上下对魏延是心存忌惮.每见魏延亲出,便望风而逃.似乎被魏文长给吓破胆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五丈原,诸葛亮病重,魏军来攻.孔明令魏延出战,魏兵见之,惊慌失措,大败而归(第104回)可见魏将军的威名已到了何种程度.不过,尽管在使用魏延一事上,孔明对他的保护远多于对他的打压,但这改变不了诸葛亮对其始终是"怜其勇而用之"的原则.故孔明在生前,就已经制定好了一旦其离开人世,该如何除掉这个心头隐患的办法.而魏延虽然早就知道诸葛亮一直对他很反感,但愣就是没有防范住孔明对他的算计.这也不得不说是他个人的悲剧.1 k: I6 _, ~- L% c
. v0 a2 m+ C6 e$ |) @
4 D l+ A2 h; e9 P 在如何使用魏延的问题上,刘备与诸葛亮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刘先主做的十分的高明,他对魏文长是大胆使用,小心防范;诸葛大丞相就差一些了,他对魏延是保护性使用,只用一时,不用一世.这就是这对蜀国君臣在使用魏延策略上的不同之处.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对魏文长这个人至始至终存在着戒备之心.只是前者做得高明巧妙,让还蒙在鼓里的魏延感恩戴德,从此为之效命效忠;后者就欠缺了,虽然最后魏延还是没有逃出他的手掌心,但毕竟引起了魏文长的警觉,直接引发了在以后数次作战中,魏将军都有或明或暗的抗命行为.魏延是个人才不假,但他是个叛将.而且是一个"居其地而献其城,是为不义;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为不忠"的叛将.对于变节者来说,他们既然可以背叛一次,就可以背叛第二次.叛变的理由一样.对于收留叛人的主子来说,不信任是正常的.而在使用这些人的问题上,绝大多数还是采用闲置的方法.对于少部分有名望,有身份,有能力的人,则采取敬而远之的作法,就是不得已使用了,也是防范多于信用.在这一点上,魏延与在他之前和之后出现的所有变节者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对待!
6 @' v: F& H7 c7 C. X9 Q
, S$ ?0 ?( S* s$ D1 J+ y5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