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打分
平均分:0 参与人数:0 我的评分:未评
“今年的同学聚会,明显感觉到大家都变老了。”
$ i/ m5 w% R, C. ~( V4 K
7 X( M7 l3 V. e! T+ J! Z/ t
w8 ^; d- B1 q. S: ]0 z B留言的这位女性读者说,距离她高中毕业已经过去十几年了。
% }4 C% e# @/ W2 ?& s& C- Q
3 P, n& L0 }8 E% q前几年因为疫情,老同学们很久没聚,今年这一聚,才发现彼此之间都有很大的改变。
( C0 u( ~0 s7 G l" G
' u$ u7 F/ \1 I8 S$ N3 o: _/ c
“大家都不再年轻了,开口闭口聊的都是工作生活,没人再聊什么梦想理想。衣服几乎是清一色的黑白灰,有些男同学长出了白头发,有几位女同学没等聚会结束就匆匆离开,因为家里还有娃……”
E( \. d' k f5 {+ g& x, t4 e6 D
+ m7 C( D) }& A) p3 D% ]
“而且,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大家多多少少都进入了亚健康状态,慢性胃病、结节、腰椎间盘突出……同是中年人,只有中年人才懂中年人的生活有多不容易。”
' }2 ]2 \4 v9 o6 Y' y
) K d/ _6 i+ j
“唉,我也只是来熊这里发发感慨,希望不要影响到熊过年的心情。我只是觉得,生活怎么就不能对我们好一点呢?”
. @4 C4 u/ U4 L! s3 g: s* Q0 s# ?
抱住。
+ Z+ t2 e% g* Z9 ?
`) U/ |( }3 X1 {/ P" [8 j; d是啊,生活从来都不容易。
1 _, c$ {& T3 y l% V6 K2 G; E4 V' F; U
平日为了生计而奔波的我们,似乎忽略了时间的流逝,唯有在同学聚会这样的场合,在惊呼对方的衰老之时,才会突然意识到——
; ?3 D- ^) r% q( A$ R* Q$ ?: X: S6 t3 ~/ @ b0 V
原来自己也一样,已经不再年轻。
% L# m t! J' H4 v3 f) h% @8 p
3 G! c9 G: _$ K进而也就自然会像这位女性读者一样,担心起身体健康的问题。
7 k% E7 c' T8 d# y% l* ^1 `& c+ g3 ?/ \/ R& l9 M+ k
不过熊觉得,想要少生病、不得癌、身体健康,年龄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心态。
0 ^* D: N; m* s! v" N
8 P" T# e3 C, _/ f' J0 x* D能以从容、接纳、宽容、充满希望的心态面对人生,或许才真正是健康生活的关键。
" l( P$ n1 k% N, t: [% ^+ B
: ~6 Z# p' L8 |8 R$ I9 Y
所以今天,熊就为大家带来了一本从容态度之书。
( g1 k4 f' w" M2 {1 M
! {9 @8 e9 |0 R- R/ u5 ^* c. ~
书的名字就叫:《喜欢自己所有的一切:胡适的包容人生课》。
$ E" z& l" l; Y( u8 k% w9 J+ c
. p. h$ v. P& o
胡适,字适之,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
5 w( _% X0 |4 R4 h- Z; c5 W
; o7 o( a0 y3 u0 g
作为新思想的旗手,胡适的观念在他所处的时代体现出强烈的独特性,他用简简单单一支笔,为无数青年指明了未来的道路。
" _$ B+ q3 g. t9 H
3 c& t6 c' V- w7 a8 U2 T, e( z
他的许多看法如今读来,依旧令人醍醐灌顶。
3 V7 D# k0 k6 C/ x* ~$ @
2 d) y4 V9 p# B
而这本《喜欢自己所有的一切》,就整合了胡适包罗万象的思想精华,收录胡适经典篇目。
, \) ~' c* P$ {' S) ~
6 W+ S7 K' M1 l0 s+ [今天,熊就从书中选出了5句来自胡适给青年的人生忠告,分享给大家。
; F3 q3 ]5 n d
/ {- z6 C4 n/ I7 k, f0 O0 }“想要少生病,不得癌,要记住这5件事。”
" I# d1 F) z; U. G {% Y y- S
V- D; J( V4 g愿大家都能在未来一年,身体健康,从容应对人生~
% i: o2 x) [6 Y; o O. |5 v6 S; b3 M' j: c W. }: ~% C
01
, E' n5 m. F7 p/ C3 q" v
( U: g M! b, f& y
人生就算是做梦,也要做一个像样子的梦。
' z `& I& t9 H5 ^6 V, u* }: [
活在世上,我们都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
0 }' `3 ^0 r" T
& [' V9 {7 y Q( }! w! _/ W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 ^5 a0 _) W& i/ l! W& N8 @0 z* y* x) E7 o" k) J
在胡适看来,人生就是人在戏台上演戏。
f; S" S' j9 X) z
" t+ n3 x" U1 c怎样算好戏?怎样算坏戏?都在于个人的见解,也就是说:人生意义就在我们怎样看人生。
; t# h+ b8 z/ {" ^, a$ Y; S) H
# M& r7 H4 q( q
“有人说,人生是梦,是很短的梦。有人说,人生不过是肥皂泡。其实,就是最悲观的说法,也证实我上面所说人生的有没有意义全看我们对人生的看法。
. C4 I. `& @/ o7 z" T; a( K) d- { K1 C
就算他是做梦吧,也要做一个热闹的,轰轰烈烈的好梦,不要做悲观的梦。”
8 I( ~5 b" N; s, P$ s
% C; a; U: A' \/ W
胡适认为,人生意义的大小浅深,全在我们怎样去用两手和脑部,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 B4 R: s* ~( G. z* L1 F/ p* r# A9 U, X$ u0 P5 \9 z
比如说:
( D- b8 f& c9 P' I5 R! n, [+ U
) Z. j* p, K5 X5 _* k' d
我们出门在外时,鞋带散了,有位陌生人提醒了我们,并且告诉了我们怎样系鞋带能不容易散开的小秘诀;
3 q/ R" j1 D- n( Y% g1 Y8 t( p: @8 {8 I, H0 g, q
我们记住了这个秘诀,并且又告诉很多其他人,虽说后面不会再遇到最初的那位陌生人,但这位陌生人的话已经发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 A( `3 F# v" P8 z
* u2 j* k/ j/ }6 w' Z$ C: d1 C* T. C这便是,这句话有了意义,人生也有了意义。
# N# y* z* W' T6 J. b- G- @7 v3 Q. t8 N9 G
那么,这时再问问自己,希望自己的人生留下怎样的意义呢?
# ? u# t6 n6 w1 \: O% H. S E8 K
% f# K& |# }! d胡适说啊:“这就给我们一个人生标准,消极的我们不要害人,要懂得自己行为。积极地要使这社会增加一点好处,总要叫人家得我一点好处。”
/ {2 E* i; {# @5 r- Z3 R2 B
' U: J, K9 r8 {$ N, }; M# \* f“再回来说,人生就算是做梦,也要做一个像样子的梦。”
0 e1 I* a5 I0 b8 v% ^8 l) n
! ~1 k0 t* W+ h% n梦要好好做,戏要好好唱,人生要好好去过。
s, Z% Y- V4 ~% @
1 e4 Q0 }: O$ L( A/ J: H4 g无论伟大或渺小,只要认真经历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 ^' `# ^( f5 v# |
3 a: T! |1 q6 q02
+ n& c8 h1 n7 D0 h
7 k9 \2 M( H$ \" V新生活就是有意思的生活。
+ Z. M9 j: b- b$ a& n8 ~% K& y
' f9 t8 g* {# G' X( G; C7 D! u$ ^& ?辞旧迎新之际,我们都希望能在新的一年拥有新的生活。
: n: k- i; k) L/ k" V6 V4 o
4 z! |! D4 J, j( Z只是,哪样的生活可以叫作新生活呢?
8 t1 n2 A. [3 y7 r& @3 T
+ J$ |' e7 P+ S4 A: A y胡适认为,答案只有一句话:新生活就是有意思的生活。
. ?# e3 W2 y$ [5 g* V0 F9 k
* j: C0 B W9 v8 L I1 P( Q还是和大家举个例子吧。
9 V# y1 P. p$ d4 H
. a5 \$ h" v s2 K假如有一个人,没有事做,闲得不耐烦了,就跑到酒馆里喝酒喝到酩酊大醉,最后又和街坊邻居打起来;
8 d! X% j# U) E( C
7 X: x1 g/ h. F. m" `第二天酒醒了,懊悔得很,去街坊邻居家道歉,正巧碰到邻居家在打牌,于是坐下来打了好几圈输了很多钱;
; j2 ~" Y0 q. X ^9 a, u4 G: k2 H: e2 y/ ?2 H5 U
回到家又懊恼得很,自己是去道歉的,为什么要陪他们打牌呢?
) h# }3 ^+ w& |6 T7 g3 ~, C
1 m: O* t* B& i
胡适说,像这样子的生活,叫作糊涂生活,糊涂生活便是没有意思的生活。
+ u3 I4 e! Q- |; K
x; ~8 u8 z- {- ^( i
“你做完了这种生活,回头一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干呢?’你自己也回答不出究竟为什么。”
- B! x8 T2 o( {' m. E1 {) b' w+ p# n; l& C0 l
而反过来讲,胡适认为,能够回答得出“为什么这么做”的生活,就是有意思的生活。
% U3 v7 U( y0 q& h3 j% b
% C" q7 Q# `8 |+ v% U; @我为什么要干这个?
2 S' B1 d# O2 ^3 p3 F0 \
' z- M2 s: d& n我为什么不干那个?
5 e5 ^. c3 O! t, h
$ H! k- N( {. L% ~4 A生活的意思,就隐藏在这些“为什么”里。
) `3 c; K4 F" b( E, o
- _) S- N8 o% s# _1 \. [% t; ~所以,想要迎接新生活的我们,也想想自己为什么想要过某种生活吧。
# _0 s/ Y1 B; d8 [/ ?% W5 M7 }
) P% G: z/ `6 I: P ^为什么要继续坚持?为什么决定辞职?
. O. i+ r' a7 r
7 I% O% { [, n. d为什么要结婚生子?为什么不婚主义?
7 C& B& `9 p$ \/ C" I
0 ]" R* h$ a3 D4 z2 y2 W& o为什么这个?为什么那个?
2 D L" Q( {0 s1 R: v
- T. f& Q1 Z/ `% a4 D而面对这些“为什么”,熊觉得重要的其实不是答案,而是去思索“为什么”的这个过程。
[, z- K0 L! T, u9 N3 s7 a0 B( ^* M9 A% x j4 M6 R
既然无论如何都要出发,那么不妨多想想清楚,而不是迷迷糊糊度日,熊想,这才能真正到达我们想要的“新生活”。
/ p: w) w: [4 ?! X5 X2 b
/ r7 m/ m9 E5 Y2 Y: E3 i4 ?+ g$ T- R03
5 g$ e+ P" s. p2 p/ z* w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 l* G% J0 I- m5 {/ z7 @
最后一次拜访自己母校的老师时,胡适从老师嘴里听到这样一句话:“我年纪越大,越感受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 z* k4 O/ U# G7 ^. Y1 M; ]" l2 h
* N7 `2 x2 b$ n5 E. U$ d! \) _
十多年过去,这句话愈发成为胡适心中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他甚至进一步觉得: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D2 v. `: {& ~. l1 ^
* y$ S9 @0 v t; S" P
这种感悟,还要从胡适的人生经历说起。
2 k; }4 J' e* r5 C( H$ Q
! m4 q( Q! A7 S$ i) n1 L& {" A十七岁那年,胡适曾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
$ |! L3 m8 U+ M' `2 b/ i% k
/ u8 P/ `) T1 }+ l$ k站在一个无神论者、无鬼论者的角度,针对这两部小说发出“催除迷信的狂论”。
V" [% p% _2 F+ ~ k& J
$ y( X& f; j/ f3 x而十五年后,胡适的想法完全改变,他热心地给《西游记》做两万字的考证,还时时留心搜求可以考证《封神榜》的作者的材料。
' w4 E4 x4 H5 @1 s! w4 l5 g9 ?
A2 v+ r; Z* l9 L* z1 P这件事,让胡适内心始终存有一份感谢。
6 ~2 @1 }! P- f9 q0 Y; ^! |# h
" N$ D2 F, i; y- i2 b, U& d十七岁的那篇稚嫩、狂妄的文章得以发表,让胡适“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对我的容忍度量是可爱的,是可以感激的”。
2 }8 R/ e H8 J( `+ a0 f' W& k& e5 ^
“所以我自己总觉得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
$ Z5 c$ y* o* Q# S, H6 ]/ W
9 Q [7 \, d e! S
所谓容忍的态度,其实就是——
! [/ B( G6 c$ h" V& z% H4 y7 ?! y4 {3 o* B8 D2 k) R3 W
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和自己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
0 U- t. n3 A f( w7 l
/ Z: T& k# W8 X9 m2 ^不因为这份“不一样”,就指责对方是错的,或去迫害、排挤对方;
2 B, g3 }5 W5 a" E9 E, u8 ?& p+ a. H
" r+ F9 p5 \3 N, j3 T# L; }) e$ g, P
而是懂得接纳,懂得尊重,用这种容忍,给对方自由。
# ]5 `, Z2 `) M4 w
8 W: D( X2 T' P' y9 T' |7 E
“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
1 U/ v6 @' L- [( N8 [8 a! d" ?* M
. b! F# p/ w) E1 X% R( o. I& u- v
也就是说,容忍他人,给他人自由,我们自己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7 P% W, L, C% s5 C0 @( |2 p
9 m! t0 s B/ [6 k5 v% ]! r
04
+ E. g! q: V% ?, ]( Z0 U ]& v0 y- g
进入大世界,要准备一剂「防身救急药方」。
% v d/ }; @; G, k2 W) f1960年,胡适曾在毕业生面前发表演讲,并且在演讲中给了毕业生们一个“能做随时防身救急之用”的药方。
! b9 h- J- C4 x2 k3 w5 ^ [( |! U
这个药方只有三味药。
$ }4 S# q: d* Z, R; ?+ R/ B
+ n# m. K0 M' [. B+ S! L
熊觉得,这三味药不仅对毕业生们有效用,对我们成年人来说也同样珍贵,所以也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0 p7 e# B, w J& Z0 x
5 p8 x1 D$ I2 s- X第一味药,叫作“问题丹”。
6 o ?1 [% E l t& {: ~( h7 ~! d% z
( g# g/ I7 n% _6 k! I$ S% S; D熊把它理解为,对大千世界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1 T1 w' U) r3 Y5 E2 E
6 _# @& [& F7 N! _& D% {生活平凡而琐碎,“总得有一个两个不大容易解决的问题在脑子里,时时向你挑战,时时笑你不能对付它,不能奈何它,时时引诱你去想它。
3 y( B( f1 R1 j/ D! T2 `
% q; _8 O0 R3 R n只要你有问题跟着你,你就不会懒惰了,你就会继续有知识上的长进了。”
3 u3 a* g2 A; v" v8 K# G# d, v5 L9 z3 v2 O0 q
第二味药,叫作“兴趣散”。
1 O9 L' P: W3 F4 h. n5 _
# L( O* o6 g0 h+ R, ~胡适认为,人进入社会,除了工作、生活之外,总得多发展一点之外的兴趣——业余的兴趣。
7 S' q( m: D1 ^# q( l/ s
, X, ?4 {4 _. h1 f5 _或许是运动,或许是画画,或许是读书……
; z! f9 u0 A1 [) L7 K! ~* k
0 O, t8 ~, Q, a v$ w2 P; p
“这种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思。”
$ e6 l P3 G1 H8 x
& q6 ?' r& E+ x2 ?' b( X4 f
第三味药,叫作“信心汤”。
; `2 l) z+ ^7 }6 Z7 E: J0 E. Q2 B, u1 s
4 V" p/ c& I" N0 G1 {( i$ c6 \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我们总得有一点信心。
7 [( k+ ?& O/ J8 j# @7 _
, ?0 T8 `) v2 g* y b( M, D
我们生存在这个年头,看见的、听见的,往往都是可以叫我们悲观、失望的——有时候竟可以叫我们伤心,叫我们发疯。
; G$ Y7 H; B- C* v5 \8 F& N
! t d: n5 ?3 X- A* T而越是这样的时代,就越是要有信心。
D6 s y& }# ^8 d
/ _: y+ Y" A3 H1 ^" g! W( N相信自己可以度过这一切,相信当下再难,生活也总有美好。
7 b" H( o5 p+ k. p6 }/ n. y9 E/ i9 c& R" I! a' u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从容地行走于这个世界,找到精神上的寄托与食粮。
' }( r" M) r) i
: n4 g) e& o5 v6 F05
p2 V% w" [/ R9 {* V0 U多读书。
K5 w2 L0 Z8 u( T# w1930年,胡适曾就“为什么读书”的主题做过一次演讲。
4 ]& V4 h5 V5 i4 v5 `) f4 B
# ^8 Z* z: I9 x7 N为什么要读书呢?
1 S6 o7 U6 i, Y
8 } n2 U2 d2 f胡适认为,首先,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7 ]7 }' C! U! ^: @6 |' Q1 U7 I$ e2 e2 `' K
其次,是为了养成阅读习惯而读书,读书的目的在于读书,为读书而读书;
' L, |7 D% Z# a/ I) h% }) ^1 l
3 s5 _! y% V4 p9 m
最后,便是通过读人类老祖宗的故事,得到关于自己故事的经验、参考和答案。
# E5 E0 N7 T/ l
0 c" z2 n3 ?! U) |6 d
是啊,阅读就是有着这样神奇的疗愈力量。
3 k- y+ l3 x8 l7 C! x% P& {( C" _# J5 J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同时收获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抵达内心深处永远丰盈的精神世界。
* q0 k( o U4 B& S$ {+ q C! x. T$ @ ~* m7 n' ~# j" E" _+ f
写在最后
3 D2 q0 t8 b* ^& b: j. E
- p' i) F3 M( m* V3 ~1 a熊常常觉得,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显得格外的渺小,有太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也无法左右。
9 p/ A2 O1 h( c/ R
9 I& e( v0 Y, T, M! U2 \- C6 w但即便如此,我们仍旧能够决定,自己要如何生活、如何看待生活。
u, J9 d/ C' F+ Y Q' E% G! g7 d( q; {0 i
看到并学会接纳苦难。
y4 X# A7 z7 c! g看到并学会享受美好。
0 [, X8 F$ j, f* o ^
! t; V( D4 f- T! G8 l6 z @这就是我们从容应对生活的秘诀。
& a" r$ q i, q4 v
+ a0 L+ U k& a7 k: A$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