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b) a7 \0 d8 s ?( I+ n! L【典型意义】本案中,包某饲养的犬只追扑张某导致张某摔伤,包某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及时便捷地实现张某的权益,法院在分清责任是非的基础上加强调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有关单位积极作用,一方面向当事人讲明道理,帮助其认识依法规范养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合理承担损失。通过认真深入地调解,当事人充分认识到养犬有责,养犬也需负责,对法院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表示满意。人大代表表示将高度重视养犬法治建设,通过积极履行代表职能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有关单位表示将发挥职能作用,采用法制办法解决犬只活动和管理问题。案件的最终处理达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实现了案结事了。 ' e) z, z' z3 P) s+ e U7 E 2 G# ~# X5 G& G" Y4 [$ h8 n8 t六、违规养犬行为,应当否定和制止—王某某因违规养犬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案; z% `# p3 b8 T9 w G# R0 @
9 @6 ]# m/ u1 Y3 H7 E ?【基本案情】王某某在某菜市场内经营干货摊,其在干货摊内无证养犬十一只,并且没有拴牵引绳。当地公安机关对王某某制作《责令改正通知书》,内容为:王某某存在未办理养犬登记的违法行为,责令王某某在15日内改正或整改完毕。收到上述通知书后,王某某仍未办理养犬登记或拴牵引绳。派出所接群众报警后,民警赶至现场劝导王某某,但无效。民警将王某某带至派出所制作询问笔录。同时联系某动物救援中心协助将现场违规饲养的犬只捕捉后送往当地流浪犬收容中心。派出所告知王某某陈述、申辩权利等程序后,王某某不陈述、不申辩,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王某某饲养的十一只无证犬予以没收。王某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行政处罚决定书》。4 v$ t) A5 I2 m. h
2 ]" C E0 |6 m* y
【裁判结果】审理法院认为,当地《养犬管理条例》第五条第一款规定,重点管理区养犬实行登记制度。犬只未经登记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饲养;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规定,重点管理区每户限养一只,不得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相应罚则,个人养犬每户超过一只的,由公安机关予以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没收其超出限养数量的犬只。据此,公安机关具有对辖区内违法养犬行为进行查处的职权。本案中,王某某经责令拒不整改。被诉处罚决定作出前公安机关经调查确认王某某无证养犬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根据上述规定,公安机关决定没收王某某所饲养的无证犬,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处罚幅度并无不当。公安机关办理受案登记后,依法履行了调查询问及处罚前告知陈述、申辩等程序,程序合法。最终判决:驳回王某某的诉讼请求。 5 c' B0 q X; c" U0 n# m( \ 1 @! M9 r2 [9 f0 |. q* D- G- g【典型意义】和谐环境倡导文明养犬,法治社会支持依法养犬。本案中,人民法院立足行政审判,依法支持公安机关对未尽到办理犬只登记法律义务和未履行看管义务的饲养人作出的行政处罚,有效避免了公共场合不特定人群因案涉犬只导致损害,避免了犬只致损后果的发生。本案的处理在帮助饲养人避免损害责任的同时,也有利于倡导、提醒养犬人士“争做文明养犬人”。 - c( s3 B0 p/ e: v2 g; R! O1 z8 C( ?$ o
附:最高法相关部门负责人就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G$ U6 E5 i% r0 v
3 _# E; v) }5 f. X# Y/ H$ ~5 L
2024年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杜军、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梁凤云出席发布会,发布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副局长姬忠彪主持。0 O& |3 f% ~& G# S. x3 J! Z. m# \
7 r+ R7 P! K1 i( C4 {) ~问题一:在做到文明、依规饲养动物方面,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有关国家机关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5 X8 R3 A- C& z+ E 9 F8 U' k* A' Y3 i* x8 D+ T1 b0 y答:随着城市化推进和生活质量提升,饲养动物越来越成为许多人士的选择。饲养动物在给大家带来日常欢乐的同时,部分饲养人或者管理人的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也对社区治理、市容管理、公共安全、人身安全、卫生防疫等带来较大隐患。动物伤人、惊吓他人、影响市容卫生等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特别是,在养犬方面,很多城市相继出台地方法规规章明确养犬规范、行政机关监管职责和处罚权限,这些规定为文明、规范饲养动物提供了指引和依据。养犬人士应当强化文明意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做到文明饲养、依规饲养。同时,实践中要做到文明、依规饲养,仅靠饲养人或者管理人的个人自觉还不够。行政机关依法积极履职,加强对饲养行为监管具有重要作用。行政机关通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利于促进文明、依法饲养良好习惯的养成。/ u4 Z' [( `- H* c! e& p2 E
5 u2 {- U- \7 ]$ r% _7 j- J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继续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法定职权、履行法定职责。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对不合法、不文明养犬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等行政管理行为。尤其是,要立足预防违法,防止危害后果发生,促进动物管理规范的落地落实,与行政机关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v* N L1 `0 {$ X+ a
) X. _' `, m) c- `) m- b* y问题二:实际生活中要如何管理犬只,才能够避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Z1 h) F5 I1 Q; V5 w. S
; D- s( m3 Z" m5 D* [( b1 b: v. e
答:这个问题需从以下三种情况来考虑。 6 l9 o) p" U! D2 ?) x A/ V8 A- N- g9 B% x- m# Z) \( A
首先,饲养了禁止饲养犬只的情况。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比如,某市养犬管理规定禁止饲养藏獒。饲养人违反该规定,饲养了一只藏獒。当藏獒咬伤他人时,不论饲养人采取了何种管理措施,也不论被侵权人是否存在逗弄藏獒等行为,饲养人都应该承担赔偿责任。3 X, R4 _% N4 Y8 R4 i
T6 v! U2 j! h& h# G其次,饲养的虽然不是禁止饲养的犬只,但违反其它管理规定的情况。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比如,某市养犬管理规定要求携犬出户时应当对犬束犬链,由成年人牵领。如果饲养人携犬外出未对犬只束犬链而导致他人被咬伤,饲养人原则上应全额赔偿被侵权人损失;只有当饲养人提供证据证明损害结果是因被侵权人故意导致的,才可以适当减轻饲养人的赔偿责任,但不能完全免责。' T2 z2 _& C @3 G8 s. |* x+ Y
, W2 s/ M; Y% J- S8 o再次,饲养的不是禁止饲养犬只,也没有违反管理规定的情况。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的规定,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也就是说,饲养人饲养的犬只不属于禁止饲养的范围,犬只饲养行为也没有违反管理规定,此种情形下犬只咬伤他人,饲养人原则上应承担赔偿责任。但是,饲养人能够举证证明是因被侵权人重大过失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减轻赔偿责任;饲养人能够举证证明是因被侵权人故意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方可以免除赔偿责任。 ) @+ v9 P% R8 U4 R( D% b* `- c ^8 ^) V! [" E
可以看出,饲养的犬只致人损害,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能够减轻或免除责任的条件较为严格。这也表明养犬一定程度上也是“养责任”。总之,建议动物饲养人、管理人依法、文明饲养管理动物,携带动物外出时不仅要遵守相关管理规范,而且要防止和避免他人受到损害。同时,我们也提醒大家在外不要随意逗弄动物,共同防范动物致损事件发生。 9 z1 g4 V' d. W1 W& P& x% E k R8 p4 c! b' [: x# b) |" j! ?& e7 i
问题三:对解决犬只致损民事责任问题,人民法院在完善司法规则方面有何举措? : j$ ?, z: i3 n* c! j: _- n6 K/ f# \. R# S+ z9 D
答:实践中,致人严重损害的主要是烈性犬等危险犬种。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要环节,着重加强对烈性犬致人损害法律责任的规制。《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规定,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司法实践中,对于禁止饲养的烈性犬造成他人损害,饲养人、管理人能否以受害人存在过错主张减轻或免除责任存在争议。我们一方面通过案例明确规则,另一方面,以总结相关审判经验为基础,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主张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社会对此广泛认同,普遍认为应当对烈性犬、大型犬等严格管制和严厉规范。目前,我们正加快推进司法解释制定和完善,严格落实危险动物致损责任,统一裁判标准,解决法律适用中的争议;同时,为养犬人士提供行为指引,引导其充分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